"肖亦農" 全部作品:
肖亦農 13 萬字 2019-06-28
肖亦農先生是一名本土作家,深深植根於鄂爾多斯這片沃土。長期以來,他關注著鄂爾多斯的經濟社會發展,關注著鄂爾多斯的百姓,關注著鄂爾多斯發生的一切變化。出於一個作家的良知和責任,他幾乎跑遍了鄂爾多斯,深入實際、深入生活,調查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真正找到了創作的源泉。他以一個作家的視角,運用紀實的手法,思維跳躍,旋律高昂,通過一個個人物、一段段故事、忠實地反映和記錄了鄂爾多斯大地上發生的這場波瀾壯
肖亦農 27 萬字 2019-06-28
肖亦農,男,河北保定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後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碩士。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現任內蒙古作家協會副主席。197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電視劇劇本《山情》(已錄製播出),另外發表長、中、短篇小說及散文、報告文學、影視文學及其他劇作數百篇(部),共計300餘萬字,最近作品《毛烏素綠色傳奇》榮獲全國第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2009——
肖亦農 18 萬字 2019-06-28
《毛烏素綠色傳奇》這部由內蒙古著名作家肖亦農采寫的長篇報告文學記述鄂爾多斯毛烏素沙漠消失的過程,展現風沙肆虐的過去和草木蔥蘢的今天,記錄烏審旗人民的英雄治沙史,重點描寫烏審旗及進駐企業“產業治沙”的成效,表現蒙古族“天人合一”的理念、熱愛自然的優良傳統。
肖亦農 19 萬字 2019-07-11
肖亦農,男,河北保定人。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後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碩士。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現任內蒙古作家協會副主席。1973年開始發表作品。198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電視劇劇本《山情》(已錄製播出),另外發表長、中、短篇小說及散文、報告文學、影視文學及其他劇作數百篇(部),共計300餘萬字,最近作品《毛烏素綠色傳奇》榮獲全國第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2009——
肖亦農 18 萬字 2019-01-09
“烏審旗雖然地處中國版圖西部的毛烏素沙漠腹地,但這裏並不是一片貧瘠的黃土地。事實上,烏審旗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因植樹造林、抵禦風沙、改造自然環境,與大寨齊名,有“農業學大寨,牧區學烏審”之稱。但在隨後改革開放的若幹年裏,卻逐漸在全國人民的視野中淡出,直到最近幾年,一批資源能源企業在此聚集,才重新喚起了人們的注意 。在2009年7月26日發布的《第九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與科學發展評價報告》中,烏
肖亦農 14 萬字 2019-03-18
一九七八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曆史新時期。從那時起,中國人民開始告別貧窮,告別贏弱,在“振興中華”的號角聲中,闊步走上富民興邦的光明大遒。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會麵深刻地論述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曆史進程.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的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為: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遒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
肖亦農 27 萬字 2019-01-24
生活在中國北部古老的黃土高原河套地區的農人們,及至清末民初官稅加大,域外貿易洋教侵入,內亂外患,這片平靜的土地開始躁動了.一時間,農人們的自尊同潛在的民族意識一並爆發了.他們再一次認識了自己,在重新開拓荒地的同時,還要同社會環境抗衡,從而走向真正的人生.道路是艱辛的,代價是血淋淋的……
肖亦農 18 萬字 2019-07-11
《尋找毛烏素:中國沙漠的綠色傳奇》,顧名思義,作者在創作本書時,毛烏素沙漠已經快消失不見,沙漠如何會消失不見?答案就在這本書中。本書是“綠色中國夢”係列之一,作者以紀實文學的方式,運用講故事的的手法,記錄了自己在尋找毛烏素沙漠的大明沙過程中的所見所感。全書共分為七章,其中,既有中國政府投資治理沙漠的故事,又有專家學者、民間組織和當地群眾努力治沙的感人故事,錢學森、寶日勒岱、殷玉珍等名字,與毛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