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仰臥,慢慢呼氣,右膝緩緩屈起,雙手抱住右膝靠近腹部,並逐漸用力加壓於腹部,使腹肌收縮;鬆開雙手,慢慢吸氣,右膝緩緩伸直,放鬆腹肌,吸氣末盡力鼓腹;左右兩側交替進行。
3.仰臥,兩手平放於身體兩側,閉眼,然後深吸氣,同時慢慢抬起雙臂,舉過頭部,貼緊兩耳,手指觸床頭;屏氣10秒鍾,接著慢慢吐氣10秒鍾,雙臂同時還原;反複10次。
此呼吸有催眠作用,可使人在心緒不寧、難以入睡時很快進入夢鄉。
第6節:深度呼吸
1.站立,全身放鬆,用鼻吸氣,用口呼氣;先把氣全力呼出,然後自然吸氣。
2.做深呼吸,吸氣時,依次鼓腹、擴張胸部、擴張上胸部,使胸、腹腔處於“飽和”狀態,然後再逆序呼出氣體。
3.慢慢用鼻吸氣,胸壁盡量外挺,然後屏住呼吸5秒鍾;待肺部吸足氧氣後,再用口慢慢呼氣。
此呼吸可鬆弛身心,釋放體內廢氣。
第7節:淨化呼吸
1.站立,兩腳開立同肩寬;用鼻做深吸氣,同時,兩臂緩緩經體側平舉至上方;待吸足氣後(兩臂恰成上舉),兩臂急速下放似“揮砍”,張口吐氣的同時高喊一聲“哈”。
2.站立,用鼻孔深吸氣,同時閉眼,想像吸進的空氣是藍色、淡黃色或綠色的,並盡量讓身體各部分都感受到這一顏色;當肺內空氣飽和時,屏氣10秒鍾,同時想像體內空氣中充滿了種種的煩惱,最後讓空氣從鼻孔連同剛才想像中的煩惱一起呼出。
3.站立,左腿向腹部彎曲,雙手抱住左腿,以膝壓腹時呼氣,還原時吸氣;換右腿進行。
4.站立,兩足並攏,身體下蹲,雙手抱膝呼氣,還原時吸氣。
此呼吸有助於消除精神緊張,並能使長期鬱積在肺部的濁氣排出,使人感到全身放鬆,充滿活力。
第8節:節律呼吸
1.走3~4步用鼻吸氣,再走3~4步用鼻呼氣;步速與呼吸節律要很好地配合。
2.先吸足氣略憋片刻,再將嘴噘成圓形向外急速呼氣3次。
3.先吸足氣,然後略憋片刻,最通過齒縫向外呼氣,並發出“嗤嗤”聲。
此呼吸可放鬆四肢關節,活動全身肌骨,氣血順暢,增加全身活力。
除煩呼吸操輕鬆去煩惱
運動實驗證明,呼吸中樞引發的衝動會沿著神經係統擴展到全身,從而起到調節神經係統的作用,並可消除煩躁情緒。
經運動專家實驗證明,人的呼吸中樞引發的衝動會沿著神經係統擴展到全身,從而起到調節神經係統的作用,並可消除煩躁情緒。有醫學家曾為心緒不寧者創編了一套除煩呼吸操,每天做一做,可以使人的心神逐漸寧靜下來,保持清醒的頭腦。這套除煩呼吸操共8節,每節重複做3~4次,最好安排在早上和晚上做。具體做法如下:
第1節:化怒呼吸
站立,用鼻吸氣8~10秒,然後足尖著地,腳跟離地,屏息5~7秒,再用口吐氣約10秒,同時腳跟緩緩著地。如此循環6~10分鍾。
第2節:化焦慮呼吸
先用鼻猛吸氣,接著大口吸氣,然後大口吐氣;如此循環4~6分鍾。
第3節:化鬱呼吸
用手指壓住任一個鼻孔,用鼻吸氣6~8秒,屏息6~8秒,然後用口緩緩吐氣8~12秒;如此循環6~8分鍾。
第4節:化疲勞呼吸
用鼻吸氣5~8秒,屏息5~8秒,然後以口吐氣至一半時,接著用口猛吸氣至腹部後慢慢吐氣,如此循環4~6分鍾。
第5節:安神呼吸
數“1”時吸氣,數“2”時吐氣,吐至一半時,將餘氣吸入腹部,如此循環,經常練習有助於睡眠。
第6節:緩慢呼吸
先用鼻吸氣7秒鍾,然後吐氣8秒鍾,即以每分鍾呼吸4次的速度呼吸,2~3分鍾後,緊張感就會煙消雲散。
第7節:助眠呼吸
用鼻快速吸氣,然後用口慢吐如絲,盡量悠閑吐氣,如此循環調息,至每分鍾呼吸5~6次。
第8節:丹田呼吸
站立、坐下或躺下均可,放鬆全身,閉眼,以“哈、哈、哈”的方式逐漸將氣吐盡,然後慢慢吸氣;如此循環進行,心靜之後便能以腹部吐納。
仿生呼吸法可調心、調氣、調形
仿生呼吸法是讓人們通過模仿龜和蛙深而有規律地吸氣,使人體肺部充滿大量氧氣,通過呼氣可以有意識地把它送至身體各部位,使神經中樞和機體組織都得到較好的營養,這樣就能夠更好地激活人體的各功能細胞,增強吞噬細胞活力和免疫細胞活力。
仿生養生是一種讓肢體運動和呼吸運動相結合的養生方法。即通過吸進新鮮空氣、吐出濁氣的調息法和模仿自然界禽獸動作的方法調心、調氣、調形,從而促進精神和軀體的健康。
經專家研究發現,烏龜和蛙類的呼吸方法類似一種波形運動,是一種整體呼吸的組成,稱為整體呼吸法,也就是 “仿生呼吸法”。這種方法是讓人們通過模仿龜和蛙深而有規律地吸氣,使人體肺部充滿大量氧氣,通過呼氣可以有意識地把它送至身體各部位,使神經中樞和機體組織都得到較好的營養,這樣就能夠更好地激活人體的各功能細胞,增強吞噬細胞活力和免疫細胞活力。
比如金蟾養生呼吸法,它是通過模仿林蛙“進食”後的一種呼吸方法。這種呼吸方式在吸氣時腹壓會增高,迫使內髒的血液流向四肢末梢,吐氣時腹壓降低,流向四肢的血液又返回到內髒。這種往返循環起到了良好的引氣活血的作用,淨化了血液,促進了新舊細胞的改善與調整。在此呼吸過程中,不論血液從內髒向末梢,還是從末梢流回心髒,都必須經過心髒,由此就運動鍛煉了心髒,增強了心肺功能,並起到提神、健胃、補血的作用。
古人認為,龜是靈異之物,壽命很長,而人欲長壽,就要像龜那樣引頸緩行,凝神守一,調理氣息,培護心誌,心不被外界各種事物所困擾,無慮才能獲得像龜那樣長的壽命。於是,古人模仿烏龜呼吸創造了一種“龜息”養生法。以下是它的具體做法是:
1.伸頸吐納
(1)身體直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麵向東南方,兩眼平視,兩手叉腰,拇指在前,4指在後,做預備式。
(2)用鼻深吸一口氣,睜大雙眼,脖子往後縮,上身微微上仰,臀部後坐,腹部鼓起,用意念將天地精微之氣吸入腹內;然後用口慢慢吐氣,兩眼微閉,兩腳站直,脖子盡量往前伸,收腹,用意念將體內濁氣全部吐出。如此反複10次。
(3)雙手垂於身體兩側,恢複到預備式,存意念在丹田片刻。
2.舞臂搖肩
(1)身體直立,兩腳分開,略寬於肩,兩手自然垂於身體兩側。
(2)兩腿下蹲成馬步,兩手從體前上舉,手掌略高於肩,屈肘,掌心向前;然後兩手同時按順時針方向在胸前轉動5次,再按逆時針方向轉動5次,再轉向順時針方向轉動5次,逆時針方向轉動5次。
(3)如此反複3次。
3.推波助瀾
(1)接上一動作,兩手自身體兩側上提,掌心向下,約與肩平;然後轉兩掌心相對,兩臂伸直,向體前相合,至胸前時,兩掌心轉向胸部並慢慢內收,在離胸部10厘米左右時旋腕,掌心自胸前轉向體側,兩手逐漸拉開距離,手指朝上成立掌,向左右兩側推出。接著,兩手再從體側向胸前相合,至胸前時,掌心轉向胸部,並慢慢內收,再轉腕,兩掌如前向左右兩側推出。如此反複10次。
(2)兩手自體前向體側畫弧,待兩掌收至腰部時吸氣,同時10指上翹,成立掌,掌心向前,兩掌用力向前推出,並呼氣,同時兩腿下蹲成馬步。如此反複10次。
(3)兩手從體前側緩緩落下,垂於身體兩側,存意念在丹田片刻。
在練習此套呼吸動作的過程中,意念於氣息結合,呼吸放鬆,身體隨之也會得到放鬆,從而達到調整氣息,身心統一,鬆靜自然,形神合一。在練習時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不可太急於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