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傾訴宣泄法:傾訴是壞情緒排出體外的通道(2 / 3)

找朋友傾訴

當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不要獨自承受,應當多和信得過的知心朋友交流談心。我們可以在朋友麵前傾訴病痛和委屈,也可以表達憤恨之情,以宣泄心中積壓的不良情緒。

周小姐是一家外企的公關經理,最近,公司給她聘來了兩名十分出色的手下。這兩位助手很受老總賞識,年紀也比她輕,對周小姐產生了威脅,在無形當中給了她很大的壓力。於是周小姐的工作效率和穩定性比以前降低了,對未來和前途失去了信心,情緒變得低落憂鬱;她有時還感覺自己缺乏充沛的精力和熱情,感到自己越來越孤立無助。

這樣的境況持續了幾個月的時間,剛開始,周小姐以為是工作壓力大,過一陣子會好的,也不願意向朋友傾訴自己的苦惱。結果,沒想到這種症狀卻越來越嚴重,甚至悲觀絕望。隻到此時,她才想起自己應該馬上尋求醫生的幫助。經診斷,周小姐得了抑鬱性神經症。

當現代人尤其是白領們遇到心理問題時,最常用的排解方法依次是“悶在心裏”、“找朋友傾訴”和“盡情地玩”。 很多人因為要麵子,喜歡把苦悶埋在心裏,想靠自己的自我調節度過所謂的低潮期。當然,這種自我調節的方法有時可能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這必然會延長自己痛苦的時間。隨著時間的延長,心理的陰影很容易“順其自然”地發展成一生的痛苦,不但傷害自己,也會令周圍的人無法接受。

據美國一項官方研究成果報道:“一個人如果有朋友圈子,就能長壽20年。”這足見朋友對一個人的生活有多麼重要的影響。哲學家培根說過:“如果你把憂愁向朋友傾訴,你將卸載一半憂愁。”生活和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煩悶的事情,有時還可能造成有害於心理健康的長期壓抑情緒;如果有好朋友聽我們訴說苦悶,那麼壓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緩解或減輕,失去平衡的心理可以恢複正常,並且得到來自朋友的情感支持和理解,獲得新的思考,增強戰勝困難的信心。

某市有10來位廠長、經理,當年都曾是到農村插隊、落戶的“知青”,如今都挑著企業的重擔。共同的人生經曆、共同的現實使命把他們串聯在一起,剛開始,他們常常臨時聚會,慢慢的,便形成了一個自發的“老插廠長、經理沙龍”。他們的自我感覺是:“每次聚會,回憶往事、說說煩惱、聊聊工作後都會獲得輕鬆與解脫感、工作起來心情便舒暢得多。”

現代社會生活中,類似的“小團體”絕不在少數,他們依托著它解脫心靈的重壓、排遣不良情緒。

人生旅途中,每個人的周圍總會有幾個誌趣相投的知己朋友。當產生不良情緒,或遇上不愉快時,大家聚一聚、一盞清茶、一杯咖啡,奢侈點的來它兩杯淡酒,就事論事地傾訴一番,把自己積鬱的消極情緒傾訴出來。朋友或和你一起分析失敗原因,或一語點醒夢中的你,或鼓勵你再接再厲。總而言之,朋友會和你共患難。真誠的眼神,暖暖的話語,告別的時候,我們會驚喜地發現,我們已經不再鬱悶,心中的不快樂早已煙消雲散。培根曾說過:“隻有對於朋友,你才可以盡情傾訴你的憂愁與歡樂,恐懼與希望,猜疑與歡慰。”

美國心理學家林蘭博士曾對1000名誌願者進行過調查,結果發現所有的人都可以從異性朋友的互吐衷腸中,獲得解除內心抑鬱的功效。一名日本心理學家也曾對5700多名24歲以上的女性進行過調查,結果發現,超過50%的女性喜歡跟他們的丈夫或者異性傾訴內心的痛苦和煩惱,借以消除精神上的壓力、思想上的苦悶。她們的身體都比較健康。另有1/3的女性,卻借助煙、酒或過量的安眠藥來解除壓力和不滿,結果她們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經衰弱、月經失調等生理疾病。所以,當我們心情不愉快的時候,最好的解決辦法是去尋找一位異性朋友,向他(她)傾吐心事。

對於男性來說,絕大多數女性是男性的最佳聆聽者,因為女性相對細膩、入微,比較善解人意,比較容易理解和體貼談話者的處境和苦楚,而男性在女性麵前談吐似乎更坦率,更能暢所欲言。而對於女性來說,男性相對豁達、開朗,對他們的困難和感受,能顯示出更大的同情和更深切的理解,也是最出色的聽眾,但在同性之間,他們就不易獲得這種反應。一個擁有男性朋友的女性,往往會將自己的一切問題毫無保留地向他提出,以求得解決的辦法。

從生理學的角度看,男性和女性屬於異性相吸,這是因為人體內有一種比意誌更能推動肉體的驅動力和本能的力量在起作用。因此,當我們心情不愉快時,找一位要好的異性朋友暢談,能夠產生高度集中、高度興奮的情緒,衝淡、排除煩惱、憂鬱、苦悶等意念,使心情輕鬆、氣氛和諧。

為了健康和長壽,在我們煩惱、憂鬱、痛苦時,不妨大膽找一位知心的朋友,尤其是異性朋友,坦誠相處,盡情地傾吐、宣泄,以擺脫困境,讓自己的精神振作起來。

自言自語也是一種傾訴

同自己很好地交談可以有效發泄心中的不滿、鬱悶、憤怒及悲傷等不良情緒,有助於消除緊張,恢複心理平衡。

如果我們偶爾聽到一個人旁若無人地自言自語,恐怕會覺得非常可笑,並認為他不正常。不過,到了該轉變一下觀念的時候了。有心理學家認為,自言自語不但不是一件可笑的事情,而且還是一種最健康的解決精神壓力的方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精神放鬆術。在電影《重慶森林》中,裏麵的梁朝偉自始至終地自言自語,給人們留下了獨特而深刻的印象。

細察生活,我們會發現很多人都有自言自語的“毛病”。麵試時,我們也許會聽到“你最棒”之類的喃喃自語;臨考前,很多考生也會進行自我對話:“深呼吸,別緊張。”

自言自語的好處非常多。心理學家的研究總結出,自言自語能使人:

1.調整思緒

與自己大聲對話可以調整頭腦中紊亂的思緒,尤其是在緊張勞累時,我們會感覺大腦“不夠用了”,把想做的或者在頭腦中已經有些混亂的事情說出來,有助於讓自己理清思路,找到答案。因為語言反饋給大腦之後,能刺激腦神經,促進思考。

2.保持鎮靜

自己的聲音有一種使人鎮靜的作用,自言自語可以使自己保持安全和與人接觸交際的感受,從而能很快走出陰影,積極投入社會交往。此種現象類似於心理學上的“空椅子效應”。對於不擅長交際的人,尤其可以滿足與人溝通的心理需要。

3.消除負麵情緒

自言自語也是一種傾倒心理垃圾的好方法。焦慮、緊張、失意、鬱悶、憤怒等負麵情緒,積壓於心頭,會侵蝕我們的熱情和快樂,而自言自語地發牢騷,相當於把這些壞情緒傾倒出來,有利於消除不良情緒,恢複心理平衡。

4.給予自我安慰

自言自語可以起到自我安慰的作用。就像一個嬰兒,在母親的喃喃細語中會安靜下來或者進入夢鄉一樣,熟悉的聲音對我們的心靈有著很強的慰藉作用。曾經有心理學家在治療抑鬱情緒的病人時,采用過一種方法,就是讓病人給自己寫一封信,然後自己用柔和的聲音讀出來並錄下來,每天睡覺前放給自己聽。心理學家發現,這樣的做法,讓很多人感覺很放鬆很有安全感。

5.改善睡眠

冥思苦想和各種不良情緒可導致和加重睡眠障礙,自言自語可終止思慮,減輕消極情緒,從而達到改善睡眠的目的。同時,自言自語可以讓自己專注於一件事情,不至於由於碰撞的思維引起混亂,容易使人鎮靜。

喜歡自言自語的人一般包括那些壓力大和易緊張的人群,以競爭激烈的上班族和學生為主。其實,在筋疲力盡之時,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對自己說一些鼓勵自己、振奮心靈的話,比如,早晨起來對著鏡子說聲:“早上好!”當你因遇到挫折而情緒低落時,可以對自己說:“別緊張,別著急,慢慢來!”。不管我們采用什麼樣的傾訴方式,隻要傾訴出來就有效,把不良情緒積壓在內心是絕沒有好處的。

當然,“一吐為快”雖然能夠調節緊張和疲憊的身心,但凡事也需有度,物極必反。短時期的自言自語是正常現象,如果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長期缺乏社會交往,便會演變成精神焦慮和抑鬱,更有甚者會患上精神分裂症。所以,我們還是要建立積極的社會交往態度。隻有生活在開放的社會群體中,才能保持和社會一致的正常心態。

寫作是一種好的傾訴方法

遇到挫折或心理壓力,不便或不能向人傾訴時,可以寫作。盡情地把憂心事傾瀉在紙上,寫完氣消,頓感暢快,又不傷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