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娛樂宣泄法:玩掉壓力,玩出健康(2 / 3)

大自然風光對人的心理有著積極作用,這早已被古人所認識。唐詩曰:“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身性,潭影空人心。萬穎此俱寂,惟聞鍾磐音。”人漫步在碧波蕩漾的湖畔,使人心情恬靜;麵對波濤滾滾的大海,使人想到迎擊風浪;登上聳入雲霄的高峰,使人想到奮發向上。在大自然美景的熏陶下,我們的憂愁與煩惱早已跑得無影無蹤。

旅遊還是一種體力活動與腦力活動的輪流休息,有助於強心肺、減脂肪、壯健筋骨、健美肌肉,並使大腦疲勞區域得到充分休息。有人測定,在野外,每分鍾心髒跳動比在城市要減少4~8次,個別情況可減少14~18次,呼吸可減少2~3次,這是極益心肺的。為什麼這樣說呢?高原、森林和海濱的空氣中富含負氧離子,這種負氧離子可改善呼吸功能,活躍副交感神經,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還有測試表明,長年在外旅遊者即使食量增加也不會發胖。因為旅遊是效果最顯著的非鍛煉性熱耗,它大大減少了脂肪在體內堆積的機會。旅遊的行走和攀登,不但能磨練意誌和毅力,而且還能使腰部和腿部的肌肉變得結實有力。沐浴在陽光中,紫外線能殺滅多種細菌,因而能有效地防止流感、流腦、麻疹等疾病的傳播和擴散。同時,通過紫外線對皮膚的照射,還能夠製造維生素D,促進身體對食物中鈣和磷的吸收,可以防止軟骨病和皮膚病。

另外,美國心理學家還認為旅遊能夠延長人的壽命。研究人員曾調查跟蹤了12338名35~57歲的男人,結果發現,被研究者在初期都沒有心髒病的跡象,他們的體重、血壓、膽固醇都不在危險的水平上,但後來這些因素轉變為心髒病的危險因素,每年外出旅遊的人比那些從來不旅遊的人死亡可能性要小21%,患冠心病致死的可能性要小32%。我國書畫家晏濟元在106歲時仍然麵色紅潤,自己炒菜澆花,在99歲登上華山,101歲遊覽雲南麗江虎跳峽,103歲登上長城寫生作畫。還有很多畫家和攝影家老壽星一生與旅遊相伴,到深山、草原、旅遊名勝之地繪畫、攝影。

當然,旅遊有益,但也要注意以下幾點:

1.旅遊要因人、因地、因時製宜

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與園林藝術家陳從周教授曾指出,“年高的泛舟水中,怡然自得;年輕的,攀山登岩,礪練意誌;新婚夫婦,靜舍小憩,蜜月更甜。”不同氣質類型的人應選擇適當的旅遊地點,陳從周教授認為:“多血質者應去名山大川,直抒胸臆:膽汁質者則遊遊亭台樓榭,靜靜心境;抑鬱質和黏液質者則以觀今古奇觀和起落較大的險景勝地為上,改變抑滯。”

2.旅遊期間要注意飲食和起居

旅遊者初到一處可選擇性地嚐一些當地名菜名點,但要吃得適量。同時要注意食品衛生。如果飯後還有旅遊活動,則不宜飲酒。同時注意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習慣,避免旅途疲勞。

3.旅遊中要解決暈車、暈船、暈機的問題

發生暈車、暈船、征兆時,應保持安靜,臥床閉眼休息,口服1~2片暈海寧或非那更。乘坐車、船、機前要睡好覺,不宜吃得過飽。也不宜空腹,少吃油膩食物,選擇較為通風的座位,雙眼向遠方眺望,以減少眩暈感。中醫裏也有一種治暈車、船的療法,很有效,就是把一小片生薑貼在兩隻手腕上可防暈(也可貼在肚臍部位)。

總之,我們要學會邁出家門,到大自然中去,到風景名勝區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去旅遊,去健身,去陶冶情操,去拓展胸懷,去培養自己的興趣,去開闊自己的視野,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

玩玩具也是一種放鬆方式

成年人同樣需要娛樂和遊戲,適當玩些玩具可以起到緩解工作壓力,放鬆心情的作用,並且通過玩還可以得到智力的再開發。

由於生活和工作節奏加快,很多上班族感覺疲倦不堪,異常勞累,於是大家都在尋找一種能讓自己神經鬆弛的好辦法,有人喝酒、有人蹦迪、有人唱歌……但不知曾幾何時,各種成人玩具也開始流行起來。成為了大家緩解工作壓力的另外一種方式。

小劉是一家報刊的編輯,每天晚上一下班,他便一頭紮進公司附近的一家玩具吧。被譽為全球最好玩百種玩具之一的“路徑棋”是他的最愛。在玩具吧裏找個玩伴,一起體驗“鋪路攻城”的樂趣,不僅衝淡了一天的勞累,還讓小劉結識了很多朋友。小劉說,以前自己的生活圈子很小,每天是公司宿舍兩點一線。現在通過玩玩具,認識了許多年輕朋友,大家經常組織其他活動,生活豐富了許多,精神也越來越放鬆。

27歲的小林是一所中學的美術老師。工作之餘,他有一個“幼稚”的愛好——擺弄“變形金剛”玩具。在他的家裏和辦公桌上,擺放著許多大大小小的“變形金剛”,平時沒事逛逛玩具店是他休閑時的一大樂事。“擎天柱”、“霸天虎”、“大黃蜂”……提起這些“經典”的名字,他如數家珍,尤為興奮:“變形金剛太酷了,我從小就喜歡玩。工作之餘看看玩玩這些玩意,真是一種放鬆的享受。”

如今,像小劉、小林這樣熱衷玩具的成年人並不少見。曾有一項調查顯示,八成以上的上班族認為,辦公室玩具能緩解工作壓力,有助於他們宣泄工作中的焦慮和不滿情緒。近九成的上班族認為應該擁有自己的辦公室玩具。

玩“成人玩具”在西方白領中更是盛行。有資料顯示,日本20歲以上的白領中,至少有84%的人擁有自己的玩具;美國玩具公司,每年40%以上的產品是專門為成年人製作的。心理學家認為,在現代社會中,成年人在工作時時常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不能無限製地堆積,人們需要借助某種形式把壓力發泄出來,玩玩具成了一個不錯的選擇。

成人益智玩具的難度一般都比較高,遊戲過程往往不易,甚至會讓人在玩的過程中感到煩躁,但這卻是對工作產生緊張的一種轉移。人們在玩玩具的過程中發泄了焦躁和緊張,並且在遊戲成功之後還能得到勝利的喜悅。還有某些需要群體共同玩的玩具(如益智棋),競爭性強玩起來也特別有意思。它們既能讓我們更積極地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又可以鍛煉人的觀察力和思考力,很符合現代人對“玩”的要求。

成人玩具還能讓人找到現實中未必能得到的快感和成就感,能讓人感到刺激或放鬆,成年人在玩的過程中往往會無意識地把自己帶入兒童的角色中,這樣一來,他們就會暫時忘卻自己的日常角色,而來自工作和人際關係的壓力和緊張感往往也會隨著遊戲的進行自然而然地消失。

成人玩具大致上分為智力型和趣味型兩大類,另外還有一種就是介乎兩者間,既需要智力,也有很強的趣味性。智力型玩具,就是不但需要費點腦子,還需要毅力的那種。玩這種玩具的好處就是開拓思維。

在智力遊戲中,中國最有名的莫過於“華容道”了。另外就是源自鯿的漢諾塔,來自埃及的KAHA。趣味型的遊戲一般都是動手為主,動腦為輔,既可以一個人玩,又可以大家一齊玩,方法比較簡單、有趣,能活躍氣氛。在趣味性的遊戲中,除了“六角跳棋”、“飛行棋”、“國防跳棋”等棋類外,還有著名的“狐狸與鵝”和來自美國的“9人毛利舞”,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種18世紀法國貴族發明的“單身貴族”圍棋,因其攜帶方便,是目前年輕人的首選。

在英國有句諺語說:“不會玩,湯姆也會變成傻瓜蛋。”所以說,不管是為了緩解壓力,還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思考力,玩玩具可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噢!

練習書法養心怡情

練習書法是修身養性的絕佳方式。養身要動,養心要靜,而練習書法既有動也有靜,因此是很好的一種養生休閑方式。

生命在於和諧運動,而練習書法是腦、體、心、神相結合的平衡性活動,它能促進人之腦細胞活力得到增強,使人之情操得到陶冶,人之身體得到修養,人之天壽得到延長。

我國古往今來有許多書法家都是長壽者。如五代的楊凝式和近代的吳昌碩都達到了80歲以上的高齡;唐代的歐陽詢活了85歲,柳公權活到88歲;明代的文征明則享90高壽。原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舒同,享高壽93歲,他在76歲時與外國朋友交談時說,他至老仍堅持每天寫字,經常寫字可使氣血暢通,精力旺盛,疾病也少。古人說過“壽從筆端來”,它道出的正是書法與長壽間的辯證關係。

書法是一種有益的健身運動。宋代詩人陸遊說過:“一笑玩筆硯,病體為之輕。”這是說練習書法,筆下生力,墨裏增神,有利於防治疾病,強體健身。從某種程度上說,練習書法又是一種特殊的勞動。書法功夫不僅是展紙揮毫潑墨,還需用心用氣,每臨池握筆,開卷書寫,必然端坐凝視,雙目凝聚,專心所誌,百念不生。練習書法看上去隻是手在動,其實全身的氣血在運行,習書法在於執仗五指,運動依手腕,既是腕運動又是整個手臂及肩運動,可舒筋活絡,堅骨豐肌,延緩機能的衰老。

朱德在75歲時,右臂曾患嚴重的酸痛麻木症,打針服藥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於是,他堅持每天練習毛筆字,並有意懸肘運腕,不久,病得痊愈。朱德年屆高齡時,工作仍很忙,既要閱批各種文件,參加各種會議,還要經常外出參觀訪問,所以他的時間非常緊。即使如此,朱德從未放棄書法愛好。他練字的時間,多在午飯和晚飯前後,或者是在閱讀書籍文件後休息之時。他每次練字的時間大概在20分鍾以內。

郭沫若的夫人於立群也曾患過慢性病,郭沫若建議她練習書法。於立群就聽取了他的建議,幾年過後,她的慢性病居然好了。毛澤東同誌曾給於立群寫信說:“你練習書法,字好,又借此休養腦筋,轉移精力,是件好事。”

清代書法家周星蓮在《臨池管見》說:“作書能養氣,亦能助氣。靜坐作楷書數十字或數百字,便覺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揮灑,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覺靈心煥發。”書法創作不僅活動了四肢、全身,而且活動了頭腦。運筆之勢,相當於太極拳、氣功,外煉形、內煉氣,對全身組織、器官進行了一次“按摩”,使呼吸勻稱、心境平靜、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活躍、抗病能力提高。

書法具有調節穩定情緒,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古人雲:“凡書之時,貴乎沉靜。”這在心理方麵叫做“養心逸情”,一靜而百動。大腦皮層興奮和抑製得到平衡,內髒器官功能得到調整,四肢肌肉得到鍛煉。同時,寫字時前後心境要求做到凝思冥想,心會手到,所謂“潛心妙得”,即有好的心緒才能寫好字。書法藝術能人美的享受,不論創作的書法作品質量如何,都會給自己帶來十分愉快的心情。清代史學家趙翼在《甌北詩話》中指出:“學書用於養心愈疾,君子樂之。”

書法講究“三到”:筆到、氣到、心到。氣到,則字體不縹緲,若是中氣不足,便會犯書法“蜂腰”之大忌。又說:“生氣遇於心,龍蛇吐於筆。”所謂心手相應,氣透指端,故書家常以“3指禪”作為書法的別稱,足見氣之於書法的重要性。可以說,書法的過程也就是練氣的過程,所以有養生之效。

練習不同的字體對人體也有不同的益處:

1.習楷書

字體端正工整,結構緊密,法度嚴謹,提按頓挫如磐石,沉著穩重,對於焦慮、緊張、恐懼症、凝病症,冠心病、高血壓、心律紊亂的心理調節有益處。

2.習行書

字體行如流水,給人以輕鬆自如的享受,對於抒發性靈,培養人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很有幫助,故適合於抑鬱症,自卑感,手足麻痹,腦血栓者練習。

3.習草書

筆勢連綿,體勢放縱,大起大落,如風馳電掣,一氣嗬成,故適於精神壓抑,抑鬱者抒情達性之用。

4.習隸書

體勢風格變化多端,形象豐富,書寫從容,對於調節焦躁不安,固執偏執的情緒有幫助。

5.習篆書

嚴正安穩,行筆緩留的特點,尤為適合焦慮、緊張和躁動者調節心理,適合於A型性格者,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也有治療效果。

要把書法與健身有機地結合起來,就必須注意寫字時的姿勢。具體方法是:寫字時頭要正,臂展開,腰挺直,肩放鬆;呼吸深而自然,精力集中,心正氣和,排除任何雜念,這也是練氣功時坐姿的要領。再者,執筆運墨時要指實,掌虛,腕平,肘懸起,從而達到如練氣功時的狀態。這樣,就會很自然地通融全身的氣血,使體內各部分機能得到調整,有力地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

潛心於書法,從“學法貼字”中既可獲取“營養價值”極高的精神食糧,陶冶情操,得到高尚靜雅和美的享受,又可怡情養性、健身益壽,何樂而不為!

潑墨繪畫解鬱除煩

繪畫能使人在藝術境界中寄托情懷,獲得精神滿足,起到益氣養神、怡情養性、解鬱除煩、健腦強身的作用,有益於身心健康。

1915年9月,正當不惑之年的丘吉爾被免去了海軍大臣的職務,心情十分沮喪。後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使他迷戀上了繪畫,並因此而振作起來。此後,繪畫猶如“伴侶”,陪著他走完了一生。1921年,丘吉爾的母親去世,3歲的女兒也不幸天折;1929年至1939年丘吉爾離任首相職務;1945年,他又在大選中落選。這一次次的打擊和傷害,都是繪畫撫平了他心靈的創傷。丘吉爾後來說:“如果不是繪畫,我幾乎活不下去,我無法承受這些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