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娛樂宣泄法:玩掉壓力,玩出健康(1 / 3)

第五章 娛樂宣泄法:玩掉壓力,玩出健康

娛樂是消除心理壓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如參加舞會、唱卡拉OK、遊山玩水、打遊戲等,都可以使我們的不良情緒得到宣泄。揮毫潑墨、去河邊垂釣、下棋打牌、伺花弄草、觀賞花鳥魚蟲等怡情養性的娛樂活動,也可以間接地舒緩人壓抑的情緒,疏解人心中的鬱悶之氣,從而減輕人心靈深處的負擔。娛樂方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能令我們心情舒暢。

(多聽音樂可緩解心理壓力

音樂悠揚舒緩的旋律、節奏、音調,對人體都是一種良性刺激。“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矣。”

聽音樂是現代人很好的一種放鬆方式。在人悲傷的時候,音樂輕輕拭幹人的淚水;在人痛苦的時候,音樂讓人超脫;在人煩惱的時候,音樂緩緩為人排解。音樂悠揚舒緩的旋律、節奏、音調,對人體都是一種良性刺激。“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矣。”列寧曾在談論貝多芬時說:“我願每天都聽一聽他創作的樂曲,這是絕妙的音樂。”

音樂具有明顯調節情緒的功能。節奏明快的使人振奮,旋律悠揚的使人寧靜;優美、柔和的樂曲使緊張的情緒得到放鬆;雄壯有力的樂曲驅走憂鬱。在音樂中,煩惱和痛苦一點點的散去,人的心境變得越來越平和。所以,當我們心情沮喪時,不妨聽一首自己喜愛的歌曲,讓它把我們帶入另外一片天地。

美好的音樂,不但能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緩解精神壓力,而且還能促進健康長壽。在曆史上,音樂家長壽者甚多,如著名歌劇《茶花女》的作曲者威爾第活到88歲;世界鋼琴大王李斯特活到75歲;宋代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享有高壽,他在談到音樂時說:“予嚐有幽憂之疾,退而閉居,不能治,既而學琴於友人孫道滋,受宮聲數引,久則樂之愉快,不知疾在體矣。”

古籍《壽世保元》中說:“脾好音樂,聞聲即動而磨食。”道家也有“脾髒聞樂則磨”的說法。聽柔和輕鬆的音樂,可以配合進食;而飯後欣賞音樂,可以使元氣歸宗,樂以忘憂,健脾消食。1972年,波蘭政府根據幾位病理學家和音樂學家的建議,設立了第一個“音樂治療研究所”,頗見奇效。醫生給病人的“藥”是一張德國古典作曲家巴赫的音樂唱片,“每日3次,飯後服用”,使按時欣賞音樂的病人所患多年的神經性胃病痊愈。不久,英、美、日等國家的醫院也采用了音樂治療的方法。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美妙的音樂,使人體產生和諧的共振,通過中樞神經係統,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心腦肝腎功能,增加胃腸蠕動和消化腺體分泌,有利於新陳代謝。

一項最新的研究還表明,聽音樂可能對心髒有益。研究人員曾對24名年輕男女進行了研究,讓他們聽一段音樂,看看他們的呼吸和血液循環方麵有何不同。他們之中有一半是經過專業訓練的音樂家,彈奏樂器至少達7年之久,而其他人則沒有經過音樂培訓。經隨機排隊,每個參與者聽一小段不同類型的音樂,時間2分鍾。然後以同樣的順序每人再聽4分鍾曲子,測試中有2分鍾的暫停被隨意插入此隊列的每個人中。結果發現,聽複雜節奏音樂時會加快呼吸和血液循環,而與音樂風格無關。但在暫停時,所有激起的生理指標又回落到他們在聽音樂前所登記的水平。此結果還表明這與參與者性別無關,但受過音樂訓練的人作用較大,而沒受過音樂培訓的人效果就要小些。因此,聽音樂可能對心髒病患者有益。

聽音樂最好是獨自一人的時候,沒有任何雜音幹擾。呆在自己的小屋裏,泡一杯淡茶,取一盤自己喜歡的音帶,任音樂在房中緩緩流淌,任憑思緒飄向不可知的遠方。這聲音會在我們的腦海裏變化成一幅幅豐富多彩的圖畫,畫中人畫中事我們熟悉又親切,似夢非夢。我們通過這忘情的歌聲可以看到許多雙眼睛,這些眼睛傳遞著友誼,傳遞著愛情。他們或者她們在這個世界上默默地為我們祝福……獨坐在窗前的我們,會感覺自己的生命和音樂融為一體,感到音樂和生命的親切交融,而煩惱和憂愁則拋到了九霄雲外。

當然,音樂雖然能緩解壓力,促進健康,但聽音樂時也應注意以下幾點:

1.生氣時忌聽搖滾樂

人在生氣時,情緒易衝動,常有失態之舉,若在怒氣未消時聽到瘋狂而富有刺激性的搖滾樂,無疑會助長人的怒氣。

2.睡前忌聽交響樂

交響樂氣勢宏大,起伏跌宕,激蕩人心,睡前聽此類音樂,會令人精神亢奮,情緒激動,難以入睡。

3.吃飯忌聽打擊樂

打擊樂一般節奏明快、鏗鏘有力、音量很大,吃飯時欣賞,會導致人的心跳加快,情緒不安,從而影響食欲,有礙食物消化。

4.空腹忌聽進行曲

人在空腹時,饑餓感受很強烈,而進行曲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加上銅管齊奏的效果,人們聽了受步步向前的驅使,會進一步加劇饑餓感。

人生一世,總會有疲憊不堪的感覺,總會有寂寞難耐的日子,總會有心事如潮的時候,那麼,感覺倦了、累了,就聽聽音樂吧!它會帶給你一份難得的愉悅。

唱走壞情緒,唱出好情緒

唱歌與人的心理健康的關係密切。情緒低落,心情鬱悶之時,可以通過唱歌來驅除心中鬱積的不良情緒。

我們知道,多聽音樂對於維護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特殊的作用。其實,除了聽以外,自己唱也能起同樣的效果。

俗話說,一唱解千愁。尤其高聲歌唱,是排除緊張、激動情緒的有效手段。民間有句俗話說“黑夜過墳地唱歌——自己給自己壯膽”,便是對歌唱能緩解緊張情緒的最好注釋;《北京人在紐約》中的王起明麵臨破產的威脅、失敗、失望一齊襲來之際,邊駕車邊唱:“太陽最紅……”求得的便是暫時的放鬆。故南宋高壽詩人陸遊說:“閑吟可是治愁藥,一展吳箋萬事忘。”

因此,當我們不滿情緒積壓在心中時,不妨自己唱唱歌,歌的旋律,詞的激勵,唱歌時有節律的呼吸與運動,都可以緩解緊張情緒。

經常唱歌的人大多都會有一個好的心情。因為通過唱歌,唱出了胸中的穢氣,呼出了肺部之濁氣,吸入大量氧氣後,在增加肺活量的基礎上,改善了呼吸功能,加快了血液循環,增強了胃腸蠕動,提高了機體功能,並能使大腦皮質處於中等興奮狀態,令身心健康處於最佳水平。

在德國,有研究者對法蘭克福大學31名業餘歌手的研究表明,歌唱能刺激抗體的產生,保護上呼吸道係統免受感染。該研究的負責人說,歌唱、冥想與步行一樣,對身體健康有積極影響。沙利泰大學醫學院教授沃爾弗拉姆·塞德納說,經常唱歌的人能改善他們的呼吸,增加他們的氧氣供應量,刺激他們的循環係統,能將他們的身體調整到一種“平衡和充滿活力的”狀態。

由於生活與工作的壓力,有時候會使現代人的心理情緒惡化。這時,我們可以通過適度的歌唱等方式來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況。粗魯者可以在大街上吼幾句不成調的“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細膩者回家關上門,扭開音響,哼幾聲:“好人一生平安!”還有更好的去處是卡拉OK廳,到大庭廣眾麵前唱一段“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幹淚、不用問、至少我們還有夢”,或點唱那首似乎果真已滲透未來、過去人間萬事萬物的《瀟灑走一回》。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當一個人在演唱一首迷人動聽的歌曲時,他會在不知不覺中步入自我陶醉的境界。歌中有情,歌中有景。唱歌時,唱歌者隨著歌詞和旋律,有時是神遊了名山大川,有時又仿佛馳騁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唱到“景”處宛如置身其中,唱到“情”處就會隨著歌詞中的喜怒哀樂心潮起伏,從而能使人忘卻了心中的煩惱,消除了孤獨感和寂寞感,心情舒暢。

當然,唱歌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如果盲目大聲唱歌,會引起口幹、喉嚨沙啞等狀況,有的還會導致頭暈。所以,歌唱時要做到以下3點:

1.在歌唱時要打開喉嚨。當人打哈欠的時候,口腔會自然、放鬆地打開,口腔內空間會增大。打開喉嚨就像是在打哈欠,使咽喉張開,把氣息自如地送出來。

2.要穩住呼吸。聲音的形成是由氣息運動和聲帶振動組成的,唱歌時要以氣息作支持點,把呼吸穩住。

3.要用好共鳴腔。人體的共鳴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頭腔。胸腔唱低音時作用最大;口腔唱中音時運用比較多;頭腔主要運用在高音。運用好這些共鳴腔體,發出的聲音就會變得圓潤而豐滿。

我們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身體情況,每天最好能堅持有30~60分鍾的唱歌時間,這樣既能消除疲勞、煥發精神,又能提高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舞蹈是最好的安定劑

舞蹈是一種宣泄感情的良好方式,是擺脫社會心理壓力的有效手段,是塑造人體健美、維護血肉靈氣的最佳途徑。

舞蹈是人類最早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它不僅可以表達思想抒發情感,而且也是一種運動。隨著音樂旋律翩翩起舞,可以鍛煉身體,調節情緒,消除疲勞,緩解緊張狀態,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比如說,迪斯科就是一項很好的健身運動。據測試,迪斯科舞的運動量相當於每小時,長跑8~9千米,每分鍾遊泳45~50米,每小時以20~25千米的速度騎自行車的運動量,這樣的運動量具有明顯的減肥作用,且感覺身心愉快,容易堅持。當然,如果我們打算以跳迪斯科舞減肥,每周應跳3次,每次連續跳25分鍾,跳舞者的心率每分鍾應達115~135次左右。

舞蹈可以使潛在於內心的焦慮、抑鬱、憤怒、悲哀等不良情緒充分釋放,使心理創傷分解、消除;舞蹈可以調節大腦皮質、中樞神經係統和自主神經的功能,在其紊亂、失調時起到平衡調節作用。我們可以注意一下舞迷們在優美旋律翩翩起舞時如醉如癡的表情,我們會承認,此時此刻,他們生活中的煩惱、事業上的挫折、仕途上的坎坷,都已經被拋到腦後,或者完全被遺忘掉了。著名舞蹈家周潔曾經寫道:“舞台猶如一座神聖的藝術殿堂,我的靈魂出竅了,升華了,迷夢般的舞蹈之神,輕輕地發出了一種悠遠的呼喚,我隻感到自己的心在飛,在舞,忘卻了自己的存在。”

廣州某公司在為員工緩解壓力時采用的方法就是讓員工在舞蹈中放鬆。這家公司主要是以銷售為主,員工的主要工作就是跑業務,所以人人都有一種緊迫感。為了緩解員工的心理壓力,公司便出台了這麼一種製度,即在每天下班前5分鍾,在辦公室放一曲動感比較強的音樂,讓所有的員工都動起來,隨著音樂的節拍跳舞,以緩解一天來的工作壓力。

事實證明,這種方法很有效,一曲勁舞之後,員工的疲勞現象不見了,仿佛又回到早上上班前的狀態了,變得有精神了。而人一精神,做什麼事情就都有勁,業績也就上去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金代醫學家張子和在《儒門事親·卷三》中介紹:“便雜舞,忽笛鼓應之,以治人之憂而心痛者。”即以舞蹈療法與音樂療法相結合,治療因憂傷而心痛的病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舞蹈離不開音樂,優美悅耳的舞蹈音樂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跳舞的同時也是一個欣賞音樂的過程。音樂的旋律和舞蹈的動作恰到好處地融合在一起,能夠起到放鬆精神、調節情緒的作用。失眠者中很多人常有情緒不穩定,有興奮、抑鬱、亢進、低落、多愁善感、緊張、懊喪等表現,通過舞蹈這種全身運動,可使失眠者感到輕度的疲勞,從而使情緒安定平和,有益身心。

舞蹈還可以鍛煉內髒器官的功能。經常進行舞蹈鍛煉,可能改善心髒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可以改善呼吸係統的功能,使得呼吸加深,更多的吸進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可以改善消化係統的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出;還可以提高感覺的靈敏性,對冷熱的適應能力。明代醫學家在《紅爐點雪·靜坐功夫》說:“歌詠可以養性情,舞蹈可以養血脈,又不必靜坐。”

可見,舞蹈是宣泄感情的一種良好方式,是擺脫社會心理壓力的有效手段,是維護血肉靈氣的最佳途徑。我們可以在業餘時間或節假日中,經常參加舞蹈練習,以保身心健康。

當然,我們在進行舞蹈運動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舞蹈的時間要適當,一般每天1~2小時,時間過短,未能發揮出鍛煉的效果,時間過長易導致疲勞過度。

2.要合理選擇舞蹈形式,舒緩輕鬆的舞蹈和快節奏激烈的舞蹈,運動量迥然不同,因此選擇舞蹈形式要因人而異,須考慮年齡、身體狀況、身體柔韌度幾個因素。

3.舞蹈開始前也應進行基本的熱身運動,結束後不宜立即飲水、不宜隨地而坐,應散步片刻,待肢體舒緩。

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朋友們,讓我們不妨也跳起來,無論你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

遊山玩水鬆弛精神

旅遊能使人開眼界,見世麵,可以享受人生諸多快樂,最有益於身心健康。

祖國大好河山,絢麗多姿,無不向人訴說著人間風景的壯麗和秀美。如果我們尋三五誌同道合者,利用雙休或節假日,跋山涉水,融入大自然,寵辱皆忘,物我合一,其樂陶陶,哪裏還有煩惱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