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情緒壓抑時,會產生某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而眼淚中恰恰含有這些有害物質。當人哭泣時,這些造成情緒壓抑的有害物質就會被排泄掉很大一部分,自然能起到舒緩情緒的作用。
美國生物化學家費雷曾作過深入研究,他發現人的眼淚中除含有鹽分之外,還有較多的錳,尤其是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而一個人在感情衝動時,其淚水的蛋白質含量竟比患眼疾而流的淚水所含的蛋白質多得多。此外,在人體應急狀態時所產生的過多的某些皮質激素、催乳素等物質也會通過淚水排泄掉。而這些物質都是對人體有害的,排除這些物質可大大減少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率。
費雷還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讓一批自願者先看動人的情感電影,如果被感動得哭了,就將淚水滴進試管。幾天後,再利用切洋蔥的辦法讓同一群人流下眼淚,也收集在試管內。據化驗結果顯示,因悲傷而流的“情緒眼淚”和被洋蔥刺激出的“化學眼淚”成分大不相同,在“情緒眼淚”中蘊含著“化學眼淚”中沒有的兒茶酚胺。兒茶酚胺是一種大腦在情緒壓力下會釋放出的化學物質,過多的兒茶酚胺會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嚴重時,甚至還會導致心肌梗塞。所以,當我們落下“情緒眼淚”時,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毒”。?
除了排毒,女性還可以用哭泣來減壓。英國《每日郵報》曾報道,一名英國頂級女律師,因不堪工作壓力和職場性別歧視而精神崩潰。根據此消息,有心理專家建議,職業女性不妨用“哭泣”的方式來減壓,可以大哭一場,也可以看一看悲情電影。哭泣後,人會睡得特別香,失眠症也會隨之消失,第二天起來精神抖擻。
由於工作壓力大,又不喜歡與人傾訴,張小姐有了什麼不痛快都往自己心裏裝。一個偶然的機會,有朋友向她推薦了一部據說很感人的電影。周末,張小姐就把自己關在家裏看這部電影,男女主人公纏綿悱惻的感情讓她哭得淅瀝嘩啦的。哭過之後,她發現心情好了很多,壓力也一下子減輕了。現在,張小姐每當壓力過大時,都會給自己找一部“賺人眼淚”的電影。
據了解,這種減壓方式最早出現在日本。日本很多白領買上催人淚下的電影DVD或書籍,在家裏邊看邊流淚已成為一種時尚,這也使得以“催淚電影”、“哭泣小說”為代表的感傷文化在日本大行其道。當然,哭泣雖然是宣泄壓力的一種方式,但也隻能偶爾為之。
此外,女人哭泣還有一件更美的事,那就是流淚還可以起到美容美膚的功效。國外醫學家做過一項科學實驗。他們把受傷的老鼠分成兩組,一組能流淚,而另一組老鼠的淚腺被摘除,不讓這組老鼠流淚。實驗結果顯示,流淚那組老鼠,它們的傷口愈合得快,而且傷好後膚色飽滿,精神麵貌很好。而被摘掉淚腺的那組老鼠,不但傷口開始擴散愈合緩慢,而且皮膚也失去彈性,變得枯萎、鬆弛。
為什麼男人的皮膚要比女人的粗糙?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女人比男人會哭,男人因為受“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思想禁錮,流淚往往比女人少得多,女人因淚水而保護了皮膚。
一個女人隻有心情輕鬆了,才會很漂亮,才會健康。所以,要做一個美麗、健康的女人,該哭泣時,就要放聲哭泣,盡情流淚!
哭有時也是男人調節心理的“安全閥”。
當人感覺悲傷時,切不可強行加以控製,特別是對於男性,可以“有淚盡情流”,不要因為怕傷自尊而損害健康。
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一直教導我們,男人哭泣是沒有骨氣的表現,再痛苦也要強挺著,最少也要有淚往肚子裏咽,絕對不可以讓它流出來,更不能當眾流出來。否則,男性氣概便會受損,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便將受到指責。會被人說成是懦弱、不可靠、不穩定、不成熟,甚至精神有問題。
如果哪個男人膽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在痛苦的時候任意哭泣,他可能會受到新的傷害——公眾社會認為他不像個男人的傷害。這樣的枷鎖,讓男人們壓抑了哭泣的本能。當他們任憑痛苦和悲傷啃噬身體的同時,也同時拒絕了一種健康的宣泄模式。男人沒法用哭來宣泄鬱積的情感,隻好采用喝酒、抽煙等方式麻醉自我,其結果要麼是變成一個渾渾噩噩的徹底被麻醉的人,要麼借酒澆愁愁更愁,反而陷入更糟的情緒之中。人如果長期忍住悲傷,抑製哭泣,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
秦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不管是他的朋友還是客戶都會異口同聲地說他是個鐵人,不管碰上什麼困難,從未見他掉過一滴眼淚。一次因為重大的決策失誤,而使公司瀕臨破產邊緣,他也是一臉的堅毅。其實,在困境中他多次有大哭一場的衝動,但都忍住了,因為秦先生覺得自己是一個大男人,不能表現得那麼沒出息。經過近半年的掙紮,公司漸漸的步入了恢複期,但秦先生卻像變了一個人一樣,性格孤僻怪異,敏感多疑,情緒不高,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
其實,人都有七情六欲,哭泣不隻是女人的權利。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哭泣和呻吟——這兩件“很不男人”的事,恰恰是壓力大、愛崩潰的男人調節心理平衡的自然“安全閥”。
在如今這種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每一個男人都要承受來自家庭、事業、社會的各種壓力,若是長期將這些壓力抑鬱在心中,不將它們釋放出來,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進而引發病變,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心理學家發現長期不流淚的男性,患病率要比流淚的人高一倍。有研究表明,人在哭泣後,其情緒強度一般會降低40%,對健康自然是有利的。而那些不哭泣,沒有利用眼淚把情緒壓力消除掉者,結果是影響了身體健康,促進了某些疾病的惡化。現已知道,結腸炎、胃潰瘍等病痛與情緒壓抑有關,而哭泣則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的情緒壓力,驅除或減輕這些病痛。
國外情感表達專家發現,哭泣的男人比女人更容易讓人覺得真誠。研究人員提供給受訪者284個題目來進行測試,他們發現,淚眼迷離比無所遮掩的流淚更會獲得別人的肯定,而且男人的流淚更容易獲得積極的反應。因為社會文化要求男性更堅強,遇到挫折困難不能隨意表露出畏懼。“大丈夫流血不流淚”,落淚不是男性表達情感的方式,所以,一般情況下,男人不會輕易落淚。隻有遇到巨大挫折或者情感發生強烈波動、無法釋放時,他們才可能哭泣。也許是因為“物以稀為貴”。一旦男人落淚,人們就會覺得更真實,認為這樣的感情更使人感動。
痛苦是一種精神現象,哭泣是一種生理現象。哭泣是對痛苦所帶來的壓力的自然調解,是一種釋放。哭泣是我們的一種自然康複過程,是我們保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生活節奏快,人際關係複雜,工作壓力大,每個人都可能遇到承受不了的困難或挫折。男兒有淚不輕彈,這句用來讚揚男子漢的氣派和堅強的意誌的話,作為一種品格當然值得推崇,但從健康的角度來看,男人們不妨學一下善哭的女人們,當哭之時也要哭。要記得:會哭的男人才會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