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娛樂之諺——寓養於樂,身心兼養
經常進行一些適當的娛樂活動有助於身心健康。如跳舞、唱歌、旅遊等,都可以使我們的身心得到滋潤。揮毫潑墨、河邊垂釣、下棋打牌、伺花弄草、觀花賞魚等怡情養性的娛樂活動,也可以讓我們活動之餘,享受一份快樂。正可謂“寓養於樂,身心兼養”。
1.常把舞來跳,癡呆不會到
在各種舞蹈中,交誼舞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活動方式,它能使老年人的大腦長時間保持活躍狀態、永葆青春。
眾所周知,舞蹈既能娛人心神,又能活動形體,是娛樂養生的一個好辦法。
我國古代很早就懂得用舞蹈來健身治病。《呂氏春秋·古樂篇》說:“遠古地陰,凝而多寒,民氣鬱淤而滯著,筋骨縮瑟而不達,故作舞以宣導之。”據曆史文獻記載:“隨康氏時,水瀆不疏,江不行其原,陰凝而易悶,人既鬱於內,腠理滯著而重腿,得所以利關節者,乃製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導之。”這說明,我國最遲在夏代就已經懂得用跳舞來防病治病。以後各代的醫家和養生家在應用舞蹈治病方麵,不斷總結和豐富,為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經驗。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舞蹈最大的好處是能預防老年性癡呆。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經常跳舞能讓老年癡呆症患病率下降76%。研究工作者對469位75歲以上、且無老年性癡呆病史的居民做了3~5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每周跳舞3次的人與隻跳1次或不跳舞的同齡人相比,患老年性癡呆病的機會要少76%。科學家們認為,跳舞對防止或延緩老年性癡呆病發病的作用,優於其他活動(如騎單車、遊泳等)的原因,也許是因為跳舞本身同時調動了運動功能、思維功能、情感活動三方麵因素的結果。這個新發現引起不少老年人的關注,美國許多健身專家開始鼓勵老年人跳舞健身。
美國業餘交際舞協會的工作人員瑪麗說,跳舞是一種很好的體育鍛煉。老年人在悠揚的音樂旋律中翩翩起舞,會感覺精神愉快。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絕大多數舞蹈都有保持骨密度的好處,再加上它能有效防止老年癡呆症,對於極為恐懼這兩種疾病的美國人來說,就像救命稻草一樣具有吸引力。
當然,選擇舞蹈內容必須根據老年人的身體條件和個人愛好。在各種舞蹈中,交誼舞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活動方式,它能使老年人的大腦長時間保持活躍狀態、永葆青春。
養生小提示:
很多老年人會酒後興起,大跳爵士舞、拉丁舞,結果使心跳加速、血管擴張,極容易誘發心絞痛及腦溢血。因此,老年人酒後不宜跳過於劇烈的舞蹈。
2.飯養人,歌養心
唱歌能鍛煉心肺功能,又能宣泄人之感情,吐出心中鬱氣。
“飯養人,歌養心”,吃飯能養人,唱歌卻能養心。
中醫認為,“脾之誌憂,中氣鬱結,長歌以泄鬱。”唱歌能鍛煉心肺功能,又能宣泄人之感情,吐出心中鬱氣。而中醫看病時的“望、聞、問、切”中的“聞診”,便是一種根據人的聲音看病的方法。各種長短高低不同的聲音,不僅能反映出人的健康和疾病狀況,同時也能促進人體健康,治療各種疾病。由此可見,歌聲不僅是古人自娛自樂的一種方式,也成了調養性情的良藥。
經常唱歌的人大多都會有一個好的心情。因為通過唱歌,唱出了胸中的穢氣,呼出了肺部之濁氣,吸入大量氧氣後,在增加肺活量的基礎上,改善了呼吸功能,加快了血液循環,增強了胃腸蠕動,提高了機體功能,並能使大腦皮質處於中等興奮狀態,令身心健康處於最佳水平。
唱歌還有促進全身氣血流通的作用。《黃帝內經》說:“本宮商角徵羽五音,呼笑歌哭呻五聲,以參求五髒表裏虛實之病。”早在兩千多年前,莊子在《刻意篇》中說:“吹峋呼吸,吐故納新”,指出長短快慢不同的呼吸,有促進吐出體內混濁空氣,吸進新鮮空氣的作用。各代氣功家更於實踐中觀察和總結出不同發音對身體能產生不同的作用,創造了多種吐音練氣法。
進行吐音練習時,精神高度集中,雜念全無,姿勢端正,腹式呼吸,發出各種長短高低不同的聲音,對調節情誌,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有很好的作用。現代醫學在臨床上讓病人唱歌來治療咽喉炎、氣管炎、哮喘病、氣道阻塞等,常收到藥物達不到的效果。
養生小提示:
老年人不妨多唱歌。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輕快的歌能增加快樂,憂傷的歌有助於宣泄不滿、壓抑等不良情緒;唱一些老歌還能喚起老人們對青春歲月的回憶,增添朝氣,對生活充滿希望。
3.勤於書畫,益壽延年
書法、繪畫類似於輕微的體育活動,對人體是一種良好的鍛煉。
中國傳統書畫是我們的國粹,書畫活動具有養生的功能,持之以恒可以頤養心性,強身鍵體,益壽延年。
書法創作不僅活動了四肢、全身,而且活動了頭腦。清代書法家周星蓮在《臨池管見》說:“作書能養氣,亦能助氣。靜坐作楷書數十字或數百字,便覺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揮灑,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覺靈心煥發。”
書法、繪畫又類似於輕微的體育活動,對人體是一種良好的鍛煉。宋代詩人陸遊說過“一笑玩筆硯,病體為之輕”之名句。練字習畫時,或坐或站或屈或伸,不僅指、腕、肘、肩隨之活動,從而調動全身的氣和力。這樣,很自然地通融全身血氣,身體內氣血暢達,五髒和諧,百脈疏通,使體內各部分功能得到調整,使大腦神經興奮和抑製得到平衡,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精力自然旺盛。
從中醫角度看,當人們握筆揮毫時,五指一齊和力,直接影響手心上勞宮穴的啟閉;當人站著書畫時,十趾抓地(但不用力),膝微彎曲,這樣能促使腳底湧泉穴的開合。勞宮穴和湧泉穴是人體與天地陰陽之氣交換的主要通道,因此還能起到通經活絡,改善和增強神經係統功能,提高人體智能的作用。
書畫在創作方麵更是人格的一種體現。書如其人,筆情墨情,皆以人的性情為本。書畫過程既是抒發胸臆的過程,也是錘煉個人品格情操的過程,使人在自我心理滿足中感到情舒意慰,產生高品位的精神享受。
欣賞書畫時,對人生理和心理上都會產生一定的作用,既得美的享受,又有怡情養生效能。
老年人在業餘生活中不妨磨墨理紙,潛心書畫。這樣不僅可以增加生活中的情趣,還會使您自覺此中其樂無窮,漸入佳境,而有益於身心健康。
養生小提示:
書法若與健身結合起來,就一定要注意寫字的姿勢。寫字時頭要正,臂展開,腰挺直,肩放鬆;呼吸深而自然,精力集中,心正氣和,排除任何雜念。執筆運墨時要指實,掌虛,腕平,肘懸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