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平時有時間,我們就可以這樣給眼晴做做運動,久而久之,我們的眼晴就會越來越健康。
養生小提示:
經常上網的人應注意用眼衛生。眼睛與文稿、眼睛與屏幕的距離應保持在45~65厘米。為避免熒光屏反光或不清晰,電腦不應放置在窗戶對麵或背麵。環境照明要柔和,身後窗戶應拉上窗簾,避免亮光直射到屏幕上,造成眼部疲勞。
11.齒宜常叩
叩齒可以給牙以均勻的、普遍的壓力;可改善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有利於牙齒健康。
長壽老人所以長壽的奧秘之一,就是保護好牙齒。一日三餐,雖然我們的牙齒也在運動,但正如四肢每天都在活動卻不能完全代替鍛煉那樣,尤其在食物過分加工而精細化、軟質化的現如今,三餐飯的咀嚼動作並不夠,牙齒還需要自身的鍛煉。
我國曆代醫學家在預防牙病方麵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在古籍醫書中作了詳細記載。如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每晨起,以一撚鹽納口中,以溫水含揩齒,及叩齒百遍,為之不絕,不過五日,齒即牢密。”
《陸地仙經》中也有記載:“睡醒時叩齒三十六遍,永無蟲牙之患。”叩齒可以給牙以均勻的、普遍的壓力;可改善牙周組織的血液循環,有利於牙齒健康。老年人堅持早晚刷牙及叩齒,是保護牙齒的有效措施。
經常叩齒,可促進口腔、整個牙體及周圍組織的健康,增強牙齒的抗病能力,使牙齒變得更加堅硬穩固、整齊潔白。叩齒時對大腦也有輕度的刺激作用,對提高聽力、預防耳鳴都有一定作用。
叩齒的具體方法是:雙手交叉置於後腦呈抱頭狀。凝神靜心,摒除雜念,口唇輕合,上下齒相互叩擊,先叩大齒,次叩門齒,再錯位叩犬齒,每日晨起和臨睡時各叩一遍,每遍叩齒36次。扣齒完畢,將口內津液徐徐分三次咽下。叩齒保健功貴在堅持,隻要有恒心,一定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養生小提示:
我們在叩齒時一定要注意,叩齒的強度一定要適中。尤其是老年人,在叩齒當中一定要把握好其叩齒用力的度,否則叩齒養齒不成,反而因用力過大損傷了牙齒。另外,不要在飯後馬上就叩齒。因為殘食在口腔中會產生酸性很強的腐蝕作用,這對我們的牙齒會起到很強的侵蝕作用,這樣,再加上馬上叩齒,即加快了牙齒的磨損。要等將口腔的殘食清除之後,再開始叩齒為好。
12.津宜常咽
咬了之後吐殼吐渣的東西,如瓜子、甘蔗都會帶走津液,所以用手剝瓜子,用榨汁機榨甘蔗汁,都要比直接吃對身體好。
這裏首先要講一個基本概念,津指的是幹淨的口水,和痰要區別開來;痰是身體排出的廢物,是要吐出去的。津在中醫裏是十分寶貴的,是人體的重要體液。在道家氣功裏,津被看作練精化氣的必須材料。
我國古代早有記載,不少名人、養生家、練功家堅持用唾液為健身服務。宋代文學家蘇東坡向友人介紹他的養生方法說:“以舌攪唇齒內外,漱練津液……如此者三月,津液滿口即低頭咽下,意送丹田,意津而氣和。”
前漢的劉京,晉代的王質、蒯京都活了100多歲,都得力於“咽津延年法”。古籍《紅爐點雪》中還從生理角度闡明唾液有如此養生之功的原因,說:“津(唾液)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有脾養神,有肺養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
無論行、住、坐、臥,用舌攪口中上下齶左右兩頰,自然滿口生津,再慢慢咽進腹中,可分早、中、晚咽津數次,每天堅持,定有功效。
這裏還講一個咽津養生的小方法:吃飽喝足之後(這一點很重要,津液是消化液,肚子空著越運越餓,不喝水的話口感不容易分泌津液),靜坐,舌頂上齶,閉口不言,幾分鍾後,口中會積攢半口左右的津液,然後漱漱口,分兩三次咽下。對於口腔的清潔,整個消化係統都很有好處。口臭,胃酸過多的人,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改善身體狀況。
這裏同時也要提到,咬了之後吐殼吐渣的東西,如瓜子、甘蔗都會帶走津液,所以用手剝瓜子,用榨汁機榨甘蔗汁,都要比直接吃對身體好。
養生小提示:
唾液是維護人體健康的“功臣",因此千萬不可“一吐為快”。祖國醫學還認為“若久睡,則損精氣成肺病,皮膚枯涸”科學家們提出人們如能在吃飯時把食物咀嚼30秒鍾後咽下,就可基本上消除可能存在的致癌物質。因此,日本在全圍還開展了一個“一口飯咀嚼30次”的運動,所以吐口水的習慣,既不文雅,又減少了唾液的正常含量,對健康也極為不利。
13.腹宜常摩
摩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髒、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症。
摩腹養生是一種既古老又時興的健身法。明代養生家冷謙在《修齡要旨》一書收錄的養生“十六宜”中有“腹宜常摩”的記載。到清朝方開所傳《延年九轉法》中,更為詳細地介紹了用手摩腹的方法。
中醫認為,人體的腹部為“五髒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摩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髒、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症。
現代醫學認為,摩腹可有增強胃腸蠕動、順氣消滯、增進消化吸收和防治胃腸疾病的作用。經常按摩腹部,還有利於人體保持精神愉悅。睡覺前按摩腹部,有助於入睡,防止失眠。對於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摩腹能平息肝火,心平氣和,血脈流通,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摩腹的具體操作方法:先搓熱雙手掌,然後相疊於腹部,用掌心繞臍按順時針方向,由大到小繞臍摩腹36圈,再按逆時針方向摩腹36圈。摩腹用力適度,以不引起腹部疼痛或不適即可。
摩腹不受時間及體位的限製,一般以夜晚睡眠前仰臥位為佳。可選擇在飯後、睡前及早晨起床前各進行一次。如果感到消化不良或大便秘結時,可以隨時做按摩。
養生小提示:
需要注意的是,腹部皮膚感染者、腹腔內急性炎症者、腹部腫瘤者不宜摩腹;摩腹揉腹前應排空小便,過飽時不宜馬上進行。摩腹時,腹內出現溫熱感、饑餓感或有便意及腸鳴、排氣等,都是正常反應,不用擔心。
14.膚宜常幹浴
幹浴能使周身氣血流暢,使全身溫暖舒適,消除疲勞、安神定誌,使睡眠安寧,大小便通暢。
自古以來養生家非常重視皮膚的保養,提出了許多護膚的方法,“幹浴”就是其中之一。幹浴就是用手掌經常在周身皮膚幹摩擦。
宋代蒲虔貫所著的《保生要錄》曾記載:“夫人夜臥,自以手摩四肢、胸、腹數十遍,名曰幹沐浴。”中醫認為,幹浴能使周身氣血流暢,使全身溫暖舒適,消除疲勞、安神定誌,使睡眠安寧,大小便通暢。對無病者來說,幹浴可達到促進皮膚新陳代謝,使增強皮膚彈性,肌膚更加豐潤。如果能用布製手套或毛巾擦身,其效果更佳。
幹浴的具體方法:
1.“浴手”。兩手合掌搓熱左手緊握住右手背用力摩擦一下,緊接著右手緊握住左手背用力摩擦一下。相互摩擦20次。經常“浴手”能調和手上氣血,使經絡暢通,手指更加靈活。
2.“浴頭”。將兩手掌心緊按前額用力向下擦至下額,再翻向頭後的兩耳旁,輕輕擦過頭頂,回到前額,共擦10次。“浴頭”可以促進諸陽上升,百脈調和,氣血不衰,使麵部皮膚紅潤,不生皺紋。
3.“浴眼”。兩眼緊閉,兩手掌心搓熱,覆按在兩眼上,約30秒後,再輕輕分擦兩眼皮各10次,接著兩手中指、無名指分按兩側太陽穴旋轉10次,然後再以相反的方向旋揉10次。“浴眼”可使眼部氣血暢通,保持豐滿,眼瞼不下垂,對預防近視、遠視也有一定的作用。
4.“浴鼻”。兩手中指在鼻兩側上下用力摩擦36次,冬季或天氣寒冷時可增至100次。“浴鼻”能使鼻部的溫度增高,使鼻腔血流更加通暢,有助於鼻黏膜和肺髒抵抗冷空氣刺激,可有效防止鼻炎。
5.“浴臂”。右手緊握住左手腕裏麵,然後用力沿臂內側向上擦到肩膀;在翻過肩膀,由臂外側向下擦到左手背。反複摩擦10次;然後換用左手如上法擦右手臂10次。臂部正當經絡脈路的要道,稍有不適,會影響全身活動。“浴臂”能通經活絡,促使肩部關節更加靈活。
6.“浴胸”。用右手按在左乳部上方用力推按到右大腿根處,然後再用左手按在右乳部上方用力推按到左大腿根處,如此左右手交叉進行10次。“浴胸”可使胸腹內部各器官係統活動加強,代謝等功能旺盛,從而使髒腑機能增強。
7.“浴腿”。取坐位,以右手自左側大腿根處內側向小腿肚處由上至下搓擦,共擦10次。然後再以左手自右側大腿根處內側向小腿肚處由上至下搓擦10次。“浴腿”可增強腿肌,使腿部關節變得更加靈活。
8.“浴膝”。兩手掌心緊按兩膝,先齊向左旋轉50次,再向右旋轉50次。“浴膝”可使膝蓋部溫度增高,驅除風寒,靈活筋骨,從而增強膝部功能。
養生小提示:
進行幹浴摩擦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如修剪指甲、取下戒指等。摩擦全身時,力度要均勻緩慢,切勿過急過猛。患有皮膚病者不適合摩擦,會導致細菌蔓延、炎症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