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記載,李花和於麵脂中,也有很好的美容作用,可以“去粉滓黑黯”,“令人麵澤”,對汗斑、臉生黑斑等有良效。
養生小提示:
李子不要多吃,因為李子的核仁內含“苦杏仁苷”,多吃會引起中毒,輕者出現頭暈、頭痛等症狀,重者可能神智不清、呼吸困難。
6.常把核桃吃,潤膚黑發須
把核桃仁和紅棗、大米一起熬成核桃粥食用,有很好的保健美容效果。
核桃又名胡桃,相傳是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種子栽植的,在我國新疆伊犁地區早就有大麵積的野生核桃林。核桃仁富含植物脂肪,是高級滋補食品,因此享有“潤膚強身果”的美譽。
中醫認為,核桃具有潤肌膚、烏黑須發的功效,因為“發者血之餘”,血旺則發黑。《開寶本草》中說:核桃仁“食之令人肥健,潤肌,黑須發”。唐代著名的醫學家和營養學家孟詵認為“常服令人能食,骨肉細膩光滑,須發黑澤,血脈通潤”。現代醫學則認為,核桃中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可以提高人體皮膚的生理活性,所以對女性朋友而言無疑是美容佳品。
據說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生前每天都吃核桃粥,因而皮膚舒展細微,麵色光潤。方法:平時把核桃仁和紅棗、大米一起熬成核桃粥食用。因為核桃可以補“先天之本”,大米、紅棗可以補“後天之本”,這樣搭配起來,保健美容效果最佳。
平時我們可以在每天的清晨或臨睡前,嚼食幾個核桃仁,等嚼到稀糊狀再咽下,堅持服用二、三個月便可收到滋潤肌膚、養發烏發的作用,長年堅持服用,則效果更佳;或者將生核桃仁與炒熟的黑芝麻共搗成細末狀,每天早晚各1匙,用溫開水衝服。
雖說核桃好吃又潤膚,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核桃仁中油脂含量高,吃多不好消化。一般來說,每天食用核桃仁的重量應在40克左右,大約相當於四五個核桃。同時應該適當減少其他脂肪攝入,以避免熱量攝入過高。
養生小提示:
核桃能助火生痰,陰虛火旺或痰多者忌食。另外,有的人將核桃仁表麵的褐色薄皮剝掉,這樣會失掉其一部分營養,所以最好連薄皮一同食用。
7.心血氣不足,桂圓煨米粥
將桂圓、蓮子與白糖熬粥食用,可用於因心陰血虧,脾氣虛弱而引起的心悸、怔忡、健忘、少氣等症。
中醫認為,氣血流通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人體為一小天地,有一小循環,五髒六腑,三焦經絡,氣血流通,循環不息。人的氣血存在著“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的關係,血為氣之母是指血不僅是化生氣的重要物質基礎,同時血是氣的載體,並給氣以充分的營養;氣為血之帥是指氣能生血、行血、攝血。隻有我們的氣血充盈潤澤,生命才能旺盛、堅強。
氣血調和也是女性健康美麗之本。很多女性朋友平時特別怕冷、畏寒,這主要跟女性的氣血失調有關。女性在經、孕、產、乳四個時期,耗失氣血多,更易出現氣血失調。此時期女性麵色發黃就是由於體內肝鬱氣滯、氣血虧虛、皮膚細胞新陳代謝減慢、血液微循環不良,使肌膚得不到充足的養分和水分造成的。俗話說“治病先治本”,因此解決的氣血問題的訣竅就在於調氣養血。
中醫認為,桂圓為補血益氣之佳果,益脾長智之要藥。具有良好有滋養補益作用,可用於心脾虛損、氣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驚悸、眩暈等症。桂圓的養血之力比大棗更強,故孕婦產後食雞蛋桂圓湯,對補氣養血大有好處。
將桂圓、蓮子與白糖熬粥食用,可用於因心陰血虧,脾氣虛弱而引起的心悸、怔忡、健忘、少氣等症。方法:取桂圓肉、大棗各30克,將二者去核,洗淨,入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煮沸然後用小火煮成稀粥,熟時加入白糖即可。此粥適用於氣血不足,婦女煩熱失眠、自汗、盜汗等症。
養生小提示:
桂圓性溫,極易助火,因此對於孕婦、陰虛火旺、大便幹結、消化不良、中滿氣雍、舌苔厚膩者不宜食用。
8.發宜常梳
梳頭或撓頭皮時對頭部穴位進行了按摩和刺激,並可改善頭部的血液循環,增加發根的營養供應,有濃發、黑發的作用。
梳頭,作為一種祖傳的養生保健療法,古籍中不乏論述。《黃帝內經》中有“一日三篦,發須稠密”之說。大醫學家孫思邈的養生“五宜”中也有“發宜常梳”的經驗之談。《清異錄》中說:“有二事乃養生大要,梳頭、洗腳是也。”《攝生要錄》也說:“發多梳,去風明目,不死之道也。”
中醫認為,發為血之餘,頭發與血液有密切關係。頭部還有印堂、百會、太陽、風池等穴位,梳頭或撓頭皮時對這些穴位進行了按摩和刺激,並可改善頭部的血液循環,增加發根的營養供應,有濃發、黑發的作用,對頭疼和失眠有一定的輔助治療效果。
梳發可用木梳或手指。用梳子梳理頭發,梳齒在頭皮上摩擦產生電感應,刺激頭皮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通過大腦皮層,使頭部神經得到舒展和鬆弛。梳理時,梳要經過眉衝、通天、百會、印堂、玉枕、風池等近50個穴位,從而使這些穴位得到按摩和刺激作用,可收到開竅寧神、促進頭皮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等功效。
用手指輕柔地梳理頭發,俗稱“千梳頭”。兩手十指自然分開,屈指成龍爪狀,以指代梳,從額前到枕後,再從左右顳側到後發際上,循環往複,輕重適當,計數100次,以每日晨起或臨睡時梳理為佳。
養生小提示:
大家用梳子梳頭時,應注意梳齒不要過尖、過密或過疏。過尖容易劃破頭皮,過密容易夾住頭發,過疏則達不到梳理目的。最好選用牛角或象牙梳,不要用塑料梳。用手指梳理頭發時,應修剪指甲以免指甲劃傷頭皮。
9.麵宜常搓
經常按摩麵部可起到通經活絡,血脈旺盛,膚華肌強,顏麵嬌美,預防皺紋的功效。
漂亮的容顏是每位有愛美之心的女性所渴望的,並想盡各種方法來達到。可是盡管如此,我們還是避免不了皺紋的出現,這讓我們很是煩惱。其實,隻要我們經常按摩麵部,就可以延緩衰老、減少皺紋,保持容顏不老。
搓麵,古稱浴麵、搓臉麵、擦麵浴頭、搓塗自駐顏法等,在很多史書中均有記載,如《壽世青編》中說:“浴麵:將兩手自相摩熱,覆麵擦之。”《理論駢文》記載:“晨起擦麵,非徒為光澤也,和氣血而升陽益胃也。”
相傳在三國時期,有人就通過搓麵來治療麵部燙傷後瘢痕。據《拾遺記》中記載:三國時期,孫權有一個兒子名叫孫和,有一次,他不小心燙傷了自己心愛的鄧夫人。醫生馬上用白獺的骨髓與白玉、琥珀配製成外用藥搓麵,治愈後鄧夫人麵部顯得更加白裏透紅,更加嬌豔動人。相傳,明末李自成起義軍中,也有一位稱為“老神仙”的軍醫,搓擦治療麵部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瘢痕,屢見奇效。
《黃帝內經》中也指出:“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麵而走空竅。”可以說,麵部分布了人體諸多重要器官及穴位,經常按摩可起到通經活絡,血脈旺盛,膚華肌強,顏麵嬌美,預防皺紋的功效。
現代醫學則認為,經常擦麵,可加快麵部的血液循環,加快細胞新陳代謝,保護皮膚的彈性,使皮膚逐漸變得紅潤、光滑、豐滿、皺紋減少,顯得年輕。另外,由於搓臉時局部血液循環改善,抵抗力增強,還能夠有效地預防痤瘡和黃褐斑。
用手搓麵的方法很簡單,每天清晨,將兩手搓熱,像洗臉一樣,擦麵部10餘次,至麵部感覺微微發熱。
養生小提示:
我們在搓麵時要注意,雙手所用的力度要適中,要全身要放鬆,表情舒展,頭微抬,感受手指和皮膚的親密接觸,避免做皺眉或鬼臉等麵部動作。另外,痘痘發炎和過敏嚴重的肌膚不可搓麵,會導致細菌蔓延、炎症加重。
10.目宜常運
經常運轉眼球可明目清腦,解除眼部疲勞,改善視力,預防近視,防治各種眼病及頭昏目眩等疾病。
眼睛是心靈的小窗戶,所以我們平時要好好的保護好這扇窗戶。如何保護眼睛呢?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呢?《修齡要旨·起居調攝》指出“目宜常運”,就是說,我們平時應經常使眼球運轉,以鍛煉其功能。
《黃帝內經》中說,肝開竅於目;諸脈者皆屬於目;目得血而能視。五髒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目者,肝腎之外候也。故而經常按摩,運轉眼睛,不但能使眼睛清澈明亮,而且對五髒六腑氣機運轉亦大有裨益。
經常運轉眼球可明目清腦,解除眼部疲勞,改善視力,預防近視,防治各種眼病及頭昏目眩等疾病。每天做幾遍可以清肝明目。
我們可在每天早晨醒後或晚上臨睡前,或坐或站,全身放鬆,清除雜念,二目睜開,頭頸不動,獨轉眼球。眼球分別沿眼眶順時針、逆時針各旋轉10次,然後再從上下、左右運轉各10次。運轉時宜緩慢,然後閉目靜養片刻,驟然圓睜兩目。
或者我們還可以這樣做:當我們平時工作時感覺眼晴疲勞時,可由近處向遠看,先選定一物,隻要稍停片刻後,再把視線由遠處逐步的移近;頭不要動,看一個物體的四角線上;再緊閉雙眼一會,然後突然的把眼睜開;也可以在閉著眼晴的時候,讓眼球不停地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