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心理之諺——養生貴在養心(3 / 3)

養生小提示:

研究發現,抬起頭走路可趕走悲傷情緒。悲觀主義者眼睛往下看,他們的大腦工作得更好;樂觀主義者向上看時,他們的大腦會轉得更快。也就是說,悲觀者往下望時,他們容易有抑鬱情緒。如果稍微改變一下習慣,將目光稍稍抬高一點,就不會那麼悲觀地思考問題了。

11.情貴淡,氣貴和

用情宜淡不是指淡漠,而是淡遠;養氣宜和,不是指湊合,而是隨和。

人都是有感情的,七情六欲與生俱來,濃淡程度則因人因事而異。濃得化不開的情不能沒有,卻不能太多。太濃則傷身,久濃則傷心,於對方難以承載,於自己身心有損!所以,情貴淡。

情貴淡,並非薄情、寡情,淡乃清淡也。正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人若做不到感情“淡若水”,也要濃淡相宜為好。

氣貴和,即為心平氣和。人都是有中氣的,俗話說“佛爭一炷香,人爭一口氣”,自古皆然。氣的最好狀態是和。氣和則心平,心平則氣和.

一個人無論有怎樣偉大的成就,無論有怎樣獨特的建樹,哪怕是驚天動地的泣人愛情,都需要用情,都需要養氣!用情宜淡不是指淡漠,而是淡遠;養氣宜和,不是指湊合,而是隨和。

情貴淡,氣貴和。知“淡”知“和”容易,至“淡”至“和”則難。如何才能逐步達到情淡氣和的境界呢?

1.順乎自然。遇事不強求,得則得之,失則失之;得不以為喜,失不以為憂。

2.精神快樂。把一切煩惱都拋於腦後,想一些美好的事物,用快樂充滿思想,充滿時空。

3.靜坐定心。精神集中,正本清源,調理一切妄念,心係一處,放鬆身心。

4.退還原位。不把挫折與失敗看得十分嚴重,退一步,回到原來的位置。

養生小提示:

當心不能平、氣不能抑的時候,可試著運用深呼吸來平衡心態。開始要選取一種舒適的坐姿,然後,輕輕閉上雙眼,讓心情逐漸平靜下來,然後開始深深地吸氣。吸氣時速度要慢,緩緩地吸足氣後,屏息1~2秒鍾再徐徐呼氣。呼氣比吸氣更加緩慢,待把吸的空氣完全呼出後,再重新慢慢吸氣。這樣反複重複多次,就可以使心情逐漸平靜下來,身心也得到了放鬆。

12.笑一笑,十年少

笑能使全身輕快,能使全身各個關節、各個器官都活動起來,人體內的膈、胸、腹、心、肺,甚至肝髒,也都因此得到了運動。

“笑一笑,十年少。”自古以來,笑就被看作是治病的良藥、健身防病的法寶。

《素問·舉痛論》指出:“喜則氣和誌達,榮衛通利。”笑能使全身輕快,能使全身各個關節、各個器官都活動起來,人體內的膈、胸、腹、心、肺,甚至肝髒,也都因此得到了運動。

笑也是幫我們趕走抑鬱情緒的一劑清心劑。

據說,元朝有一個書生,娶了一個很漂亮的妻子,小兩口恩恩愛愛,好不幸福。可是沒多久,天不遂人願,這個漂亮的妻子暴病身亡。這個書生自此失去了歡笑,憂鬱成疾,四處求醫吃藥,也均不見效。當時有一個叫朱丹溪的名醫,聽說此事,便為其治病。他仔細切過脈後心中有數,便告訴這個書生:“從脈象看你是有喜了,你吃幾貼保胎藥就會好了……”還沒等朱丹溪說完,這個書生忍不住哈哈大笑,他笑朱丹溪徒有虛名,男女不分。後來,這個書生遇人便說這件事,大笑不止。事情也出人意料,書生每天都大笑,幾天後書生的憂鬱情緒沒了,胃口也好了。就這樣,沒吃一點藥,病情卻一天天好起來。後來書生也明白了朱丹溪的良苦用心,自己也更加佩服朱丹溪果然是一代神醫。

笑還是減壓的法寶。當你感到煩惱和鬱悶時,大笑幾聲或高歌幾曲……頓時,你就會感覺到全身舒暢、精神倍增。這是因為笑聲可以刺激人體的穴位、疏通身體的能量通道。如果我們再經過訓練,這種主動大笑的治療作用還可以呈幾何倍數增長。

“笑一笑,十年少”,也是古今中外的一條被驗證的“長壽秘方”。《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心坦喜樂者,形體不易衰,可以延年益壽。”近年來,有專家對廣西巴馬和廣州市長壽老人的調查也說明:性格從容溫和,樂觀開朗是他們共同的養生大法。

總的來說,笑是一種廉價而高效的健康良方,是絕好的養生保健之道,可謂一笑解千愁。隻要“笑口常開”,就會“青春常駐”。

養生小提示:

一般來說,患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人、心肌梗死病人在發作期或恢複期以及心髒內有血栓者,不宜大笑。此類人群在大笑時,會使血壓升高,心跳加快,加重心肌缺血,易使心力衰竭,極易導致生命危險。

13.哭一哭,解千愁

排解不良情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之發泄。

笑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可是有時候實在笑不出來,可以適當哭一哭。當一個人受了委屈,或者悲痛欲絕的時候,隻要痛痛快快地哭一場,就會感到解除了抑鬱、憂愁和悲痛,頗有輕鬆之感。

英國著名詩人丁尼生曾在一首詩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有一位戰士不幸戰死沙場,他的妻子被人帶到了他的身旁。當妻子看到丈夫的屍體後,雖然悲痛欲絕,但她並不能哭泣,隻是一直發呆。這時,有一位學者說:“婦人必須哭出來,否則她也會死去。”於是大家都勸她心裏難受就哭出來,但遺憾是她仍然沒有辦法哭出來。

此時,一位聰明的婦女將婦人的小孩子帶到她的跟前。這時婦人哭了,說:“我的孩子,我要為你而活著。”哭緩解了突如其來的打擊對這位妻子所造成的高度緊張,緩解了其心血管和神經係統的壓力,從而避免了不幸的後果。

中醫學認為,“鬱則發之。”排解不良情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之發泄。哭泣不但可以寬胸理氣,使鬱悶消除,而且還可以把壓抑在體內的感情都發泄出來。現代醫學關於哭與健康的關係也有論證:美國生物化學家費雷經過調查,發現長期不流淚的人,患病率要比流淚的人高一倍。研究證明,想哭而強忍著不哭,容易導致憂鬱症,並且危害生理健康。因為強烈的負性情緒會造成我們心理上的高度緊張,而當這種緊張被我們壓抑得不到釋放時,勢必成為一種積累待發的能量,引起機體植物神經係統功能的紊亂。久而久之,會造成身心健康的損害,促成某些疾病的發生與惡化,如引發結腸炎、胃潰瘍等疾病。

在我們遭遇悲傷,遇到難以承受的壓力時,運用以下技巧,嚐試讓眼淚流下來,痛快哭上一會兒吧!

具體方法:選擇一個安靜、無人打擾的地方。舒服地坐下,把雙手放在胸前鎖骨的上方,呼吸隻到手放的地方,出聲地、急促地呼吸,傾聽喘氣聲中的感覺,像嬰兒一樣哭泣,仔細聽,感覺其間的悲傷,回想傷心的往事,允許自己自然流露情緒,你就不會覺得哭泣是很困難的事了。當我們胸悶眼花、太陽穴隱隱作痛的時候,建議大家做這個練習,這很可能是我們壓抑哭泣的信息。給自己幾分鍾,“哭泣”一會兒,我們就會感到解脫和放鬆。

真正的強者從不掩飾懦弱的自我,“發乎於情,止乎於心”的哭是人的本性。不要以為不哭就是真的堅強,能及時把痛苦和委曲哭出來,對你的身心健康大有益處。

養生小提示:

提倡哭,並不是不分場合地亂哭一氣,而是在想哭、該哭的時候就哭,不要強製自己。應該指出的是,隻有內心的委曲和不幸達到一定程度時放聲大哭才有效果。如果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哭哭啼啼,悲悲泣泣,反而加重不良情緒。

14.人有童心,一世年輕

一個人如能讓自己經常維持像孩子般純潔的心靈,用樂觀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腸待人,不自私,不猜疑,光明磊落,勇往直前,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得多。

很多人被人說成“像小孩子一樣”,其實“像小孩子一樣”並不見得是壞事,這是保持童心的表現。

我們知道,身體的生長發育需要充足的營養,如蛋白質、脂肪、糖、無機鹽、維生素和水等。事實上,心理營養也非常重要,“人有童心,一世年輕。”一個人如能讓自己經常維持像孩子般純潔的心靈,用樂觀的心情做事,用善良的心腸待人,不自私,不猜疑,光明磊落,勇往直前,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得多。

童心主要表現為無憂無慮,不愉快的事情忘得快,容易滿足,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喜歡交朋友;天真無邪,活潑好動;好奇多問,異想天開。

如果我們找回童年的感覺,對身心自是大有好處,可以讓我們暫時放下成年人的角色,找回我們童年時期對世界的人和事的好奇心和欣賞,心情愉快地生活。

對於老年人來說,保持一顆童心更重要。正如冰心老人所過:“人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老,心老易死。”一些童心未泯的老年人,不但精神愉快,生活充滿樂趣,而且身體健康。

老年人平時可經常與孩子在一起,講講童話故事或進行一些兒童遊戲,使自己的歡笑中分享童年的樂趣。這樣,心情舒暢了,免疫係統功能也就加強了,自然就不易患病。

要使自己恢複一點可貴的童心,還需要做一些喚醒童心的訓練,就是鼓勵人們努力回想童年時期的美好夢想,喚醒自己那些已經淡化或泯滅了的童年追求,以兒童的心態重新看待問題,從而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這些訓練內容包括:

1.回想一下自己童年時都有哪些夢想,把這些夢想一一寫在一張紙上,好好地重溫一遍。

2.回想一下自己童年時期某段快樂、成功、驕傲的時光,從而找回自信,重新確立起生活的追求。

3.到小時候的幼兒園、小學等地看看,或到附近的幼兒園、小學看看,感受一下小孩天真活潑的情景。

4.重溫一下自己小時候的日記、看過的書籍、照過的相片。

5.拜訪一下自己小時候的老師、同學和朋友,談談以前共度的時光和相互的友情。

6.看看童話、卡通片,玩玩兒童喜愛的遊戲,重溫兒時夢。

上述這些訓練活動將有助於你在自己身上重新找到已失去的童年感覺,能讓你最有效地勝任你的工作,圓滿地處理好你所遇到的問題。

養生小提示:

雖然說一個人不可能永遠處於兒童時代,但他卻可以擁有一顆童心。因為兒童的純真與善良,在一個人不同的年齡階段,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體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