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飲食之諺——好食物賽過好醫生(2 / 3)

10.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

寒冬臘月,體質虛弱、腰痛足冷及患有關節炎的人,適量吃點狗肉有補益作用。

“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聞到狗肉香,神仙也跳牆”,這些民間俗語,是對那美味得難以抗拒的狗肉的最好詮釋。由於狗肉聞起來氣味醇厚,芳香四溢,所以還有“香肉”的美譽。

在古代,屠狗業十分興隆,民間不限時令,普遍食用狗肉。戰國的大力士朱亥、漢代名將樊噲都曾幹過屠狗行當。據傳漢高祖劉邦酷嗜狗肉,是樊噲店鋪的食客,以後樊噲便成了劉邦手下的一員戰將。

狗肉味道香鬱,營養豐富,是理想的瘦肉型食品。狗肉有藥食同功之妙。治中寓補,補中有治,對許多疾患的防治和康複有效。其肉性溫,補中益氣、溫腎助陽,凡脾腎氣虛、胸腹脹滿、浮腫、腰膝酸軟、寒瘧、敗瘡久不收斂之人皆可食之。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狗肉能安五髒,輕身益氣,益腎補胃,暖腰膝,壯氣力,補五勞七傷,補血脈。”尤其是寒冬臘月,體質虛弱、腰痛足冷及患有關節炎的人,適量吃點狗肉更有補益作用。

狗肉的食法很多,有紅燒、清燉、油爆、鹵製等。烹飪時,應以膘肥體壯、健康無病的狗為佳,瘋狗肉一定不能吃。剛被宰殺的狗,因有土腥氣味,不宜立即食用,可先用鹽漬一下,以除去土腥味,然後取出切成塊,以清水充分洗淨後烹調。

美中也有不足的是,狗肉“發熱動火,生痰發渴,凡陰虛內熱、多痰多火的人不要食用。另外,吃完狗肉後,口易發幹,這時喝點米湯可糾正這一副作用。

養生小提示:

吃完狗肉後不要立即飲茶。狗肉內富含蛋白質,而茶葉和鞣酸較多,如吃完狗肉後立即飲茶,會使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為鞣酸蛋白。這種物質有收斂作用,能減弱腸蠕動,產生便秘,使代謝產生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滯留腸內被動吸收,不利健康。

11.吃了十月茄,餓死郎中爺

茄子味甘、性苦寒,有散血淤、消腫止痛、治療寒熱、通風活絡和止血等多種功效,可有效治療內痔、大便出血、皮膚潰爛、風熱濕疹等病症。

茄子是人們在日常餐桌上常吃的一種蔬菜,它不僅味道好、營養豐富,還具有防病治病的功效。中醫認為,茄子味甘、性苦寒,有散血淤、消腫止痛、治療寒熱、通風活絡和止血等多種功效,可有效治療內痔、大便出血、皮膚潰爛、風熱濕疹等病症。民間早有“吃了十月茄,餓死郎中爺”之說,可見茄子功效卓著。

茄子當中含有多種營養素,特別是它所含的維生素P,這是其他蔬菜所不能比擬的。維生素P能增強人體中的細胞黏合力,可軟化毛細血管壁,能增加毛血管的韌性和彈性。這樣大大提高了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而且還保持了細胞和毛細血管壁之間的正常滲透性。

另外,茄子還是癌症的“克星”。營養學家研究發現,茄子中的皂甙對降低膽固醇功效特別的明顯,它可使人體內的膽固醇含量降低到10%左右。不僅如此,茄子中還含有龍葵素,而龍葵素是癌症的克星,可有效抑製癌症的發生,故癌症病人可長期食用茄子。

我國民間茄子的食療驗方有很多,如:

1.茄子250克,熟食。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治療發熱惡寒、瘧疾。

2.茄子250克,清蒸,加調味品連服數天,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3.茄子(紫色)500克,與粳米500克同煮成飯。每天分3次食用,連食3~5天。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非常適合黃疸性肝炎病人食用。

養生小提示:

茄子雖然營養豐富,能防病保健,但其性寒滑,因此脾胃虛寒、腹瀉的人不宜多吃。此外,茄子在烹調的過程中容易吸收大量的油,經常食用這樣的菜肴會讓人發胖,而發胖就會增加各種慢性病的危險。對肥胖者來說,這種油汪汪的菜肴還是少吃為宜。

12.白菜吃半年,醫生享清閑

白菜性平味甘,入胃、腸、肝、腎、膀胱經,具有解熱除煩、通利腸胃、醒酒消食、生津下氣等功效。

白菜是現代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蔬菜之一。尤其是在北方地區,每年秋、冬、春三季,它都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農諺也有“種一季,吃半年”的說法。

“白菜吃半年,醫生享清閑”,意思是,多吃白菜有益身體健康,害病的人少了,醫生自然就要“享清閑”了。

中醫認為,白菜性平味甘,入胃、腸、肝、腎、膀胱經,具有解熱除煩、通利腸胃、醒酒消食、生津下氣等功效。白菜除了食用,還有很多的藥用功效。如民間用白菜根煎湯治感冒;白菜葉用水煮後治腳癬;白菜根、辣椒根熬水洗凍瘡;白菜籽研末,溫水衝服解酒醉;白菜、生薑、大蔥煎湯溫服治療氣管炎等。

白菜營養豐富,與蘋果、梨相比,鈣和維生素C的含量高出5倍,核黃素含量高4倍,還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和鋅、鉬、錳、銅等微量元素。它所含的大量纖維素可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防止大便幹燥等,因此,經常吃白菜還可防止便秘。

白菜可謂渾身是寶。將白菜幫榨成汁,加冰糖飲用;剩下的渣滓,可以搗碎並敷在臉上,有很好的清熱、解毒、消炎之功效,對痤瘡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白菜曆代受人們的推崇,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更有詩讚日:“白菘美羔豚,冒土出熊蹯”範成大的“拔雪桃李場地核,味如蜜藉更肥濃。”由此白菜的特殊地位在眾多蔬菜中可見一斑。

養生小提示:

凍白菜不可過多食用,這是因為凍白菜含有亞硝酸鹽和硝酸鹽。當凍白菜中含亞硝酸鹽超過2.5%,或硝酸鹽100毫克時,就會引起中毒症狀。

13.朝食三片薑,猶如人參湯

每天早起時喝淡鹽水一杯,吃薑三片,就會感覺舌底生津,食道和胃部暖熱,腸道舒暢,食欲大增。

薑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在菜肴中不但可作調味品,而且還是極好的保健食品。如果我們每天早起時喝淡鹽水一杯,吃薑三片,就會感覺舌底生津,食道和胃部暖熱,腸道舒暢,食欲大增。所以民間有“朝食三片薑,猶如人參湯”之說。

有關“朝吃三片薑,猶如人參湯”這個諺語還有一段小故事:相傳,蘇東坡在杭州任太守時,有一天到淨慈寺去遊玩,並拜見了寺內主持。這位主持年逾80,仍鶴發童顏,精神矍鑠。蘇東坡覺得很奇怪,於是問主持是用何妙方可以求得延年益壽。主持笑著說:“老衲每日用帶皮嫩薑切片,溫開水送服,已食40餘年矣。”

其實,生薑可以延年益壽,並不是這位主持的首創。早在春秋時,孔子就主張:“每食不撤薑。”據說孔子就有每天飯後嚼薑數片的習慣。在那顛沛流離的年代,孔子活了73歲,這和孔子重視食用生薑是有密切關係的。

為什麼薑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中醫裏說,薑性味辛溫,有散寒發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嘔等多種作用。很多民間中醫都借助薑來治病,如喝生薑紅糖水治感冒,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生薑除被用於治療嘔吐和感冒外,還被用於治療腸炎、痢疾、急性睾丸痛以及急救。生薑外擦對治療白癜風、斑禿、手癬也有一定效果。

現代醫學也告訴我們,生薑中含有一種名叫過氧化物歧化酶的抗衰老物質。這種物質進入人體後能夠抑製體內過氧化脂質的生成,其抗氧化作用比目前應用的抗氧化劑——維生素E的作用還明顯,因而具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

雖說生薑對人體有益,但是,生薑屬於辛辣之物,性質多為燥熱,由於在烹飪中失去水分,所以吃多了很容易上火。尤其是進入秋天之後由於缺乏水分,氣候會變得很幹燥,而燥氣傷肺,如果此時再吃辛辣的生薑,就更容易傷害肺部,加劇人體失水、幹燥。因此,民諺還有“一年之內,秋不食薑”,“秋薑夭人天年”之說。所以說,吃薑有利也有弊,可吃,但不宜多吃,尤其是秋天,最好要少吃。

養生小提示:

千萬不要吃腐爛的生薑。因為腐爛的薑會產生一種有毒物質,可使肝細胞壞死並誘發肝癌、食道癌等病症;對於陰虛火旺、內熱及患有癰毒瘡癤、肺炎、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的人群,也不適宜長期吃生薑。

14.大蒜是個寶,常吃身體好

將一瓣生蒜放在口裏嚼3分鍾,就能夠殺滅口腔裏潛藏的各種細菌。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率領百萬大軍南征少數民族地區,擒拿孟獲。由於孟獲暗施毒計,把諸葛亮的軍馬誘至禿龍洞,這個地方山嶺險峻,道路狹窄,經常有毒蛇出沒,更有瘴氣彌漫,蜀兵都染上瘟疫,麵臨不戰自潰的危險。

這天,有一位老者向諸葛亮獻上解救之計:“這個地方有啞泉、滅泉、黑泉和柔泉四眼泉水,人如果喝了,無藥可醫;又因為瘴氣密布,人如果接觸了,就會導致死亡。從這裏向西走幾裏路,有一位隱士叫萬安隱者,他住的房子前有一種仙草叫韭葉芸香,每個士兵嘴裏含一葉,就不怕瘴氣了。”諸葛亮依言而行,果真全軍得以平安。他征戰勝利回朝後,得知“韭葉芸香”就是家喻戶曉的大蒜。

原來,大蒜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每株九片葉子,故名九葉芸香,即“韭葉芸香”。

在我國,大蒜的藥用價值早有記載。《名醫別錄》中說大蒜可“散癰腫,除風邪,殺毒氣”。《日華子本草》說大蒜可“健脾消腎氣,止霍亂轉筋、腹痛,除邪辟瘟,療勞瘧、冷風、痃癖、瘟疫。敷風損冷痛、蛇蟲傷,並搗貼之”。《本草綱目》中記載:大蒜味辛、性溫,有殺蟲、消腫、消毒、健胃、通竅等作用。

現代醫學證明,大蒜中含有一種叫“配糖體”的物質,對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有顯著療效,久食令人血清,因此對防治心髒病也有很好的療效。

大蒜中含有多種硫化合物的成分,這種有效活性成分為大蒜素。大蒜素具有極強的殺菌能力。例如,將一瓣生蒜放在口裏嚼3分鍾,就能夠殺滅口腔裏潛藏的各種細菌。所以幾乎所有的涼拌菜和麵點(如冷麵、涼粉)中都離不開生大蒜。

大蒜還有良好的防癌、抗癌作用。大蒜能促使致癌前期病變的細胞轉化為正常細胞,對肺癌、胃癌、結腸癌有一定療效。

生吃大蒜能刺激腦垂體和內分泌腺,促進胃腸蠕動,增強唾液和胃液分泌,具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

把大蒜搗爛加十倍水滴鼻子,能預防流行性感冒。

有的人不喜歡吃大蒜,主要是因為有異味而不敢食用,其實要祛除大蒜的異味很簡單。隻要在吃大蒜後嚼點茶葉,吃一兩粒南棗、一個柿餅或用濃茶、白糖水漱口,口裏的蒜味便會大大減少。

養生小提示:

大蒜的保健功效無可否認,但並非食用得越多越好。中醫認為,大蒜辛溫,多吃可動火、耗血、有礙視力。因此,對於陰虛火旺及慢性胃炎潰瘍病患者慎食;脾虛腹瀉不宜吃大蒜,因為大蒜所含的蒜辣素會刺激腸壁,使腸壁充血水腫加重,加劇腹瀉。另外,大蒜不宜長時間不間斷地吃。這是因為大蒜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B的吸收,不間斷地食用大蒜會引起維生素B大量缺乏。每天吃1次或隔天吃1次為宜。

15.常吃蔥,人輕鬆

蔥能夠發汗解表,民間常用大蔥加薑和紅糖煮湯來治療感冒初起。

蔥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料,也是一種食療佳蔬。關於大蔥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傳說大蔥原本是天上王母娘娘後花園藥圃中的一種“藥花”,為救被瘟疫折磨的人們,被王母娘娘打入到人間。從此,人間便有了大蔥,人們也不再受瘟疫的折磨了。

雖然人們愛吃蔥,但蔥的營養價值卻很少有人知道。中醫認為,蔥能夠發汗解表,民間常用大蔥加薑和紅糖煮湯來治療感冒初起。蔥具有健胃功效,可提高食欲,增強體質。蔥白粥不僅可治療感冒,還有助於消化。方法很簡單:煮粳米50克,待米熟時把切成段的蔥白10克及適量白糖放入即成。此粥具有解表散寒、和胃補中的功效,可治風寒感冒,頭痛鼻塞,身熱無汗,麵目浮腫,消化不良等病症。

據說,廣西合浦地區還有這樣一個民間的習俗,在每年的農曆六月十六那天晚上,如果家裏有小孩子的話,老人們就會到自家的菜園,摘一點新鮮的小蔥,讓小孩子來吃。大家都知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時月亮最明亮,所以孩子此時吃了蔥以後會變得又“蔥”又“明”。

雖然我們無法考證此事的真實性,但是經常吃蔥,確實可以補腦,蔥是腦力勞動者的“綠色補品”。蔥與蒜一樣,能夠預防血膽固醇升高和動脈硬化,降低血壓、保護血管,減少血栓的發生。因此,蔥對於體力活動較少,大腦過度疲勞,容易患心血管疾病的腦力勞動者特別有益。

在日常飲食中有很多人用大蔥蘸大醬吃,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這對身體是很有益處的。大蔥是蔬菜,含有糊蘿卜素,維生素C,可食纖維,無脂肪及低熱量等。醬,是大豆做的食品,大豆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這樣,大蔥和大醬就是一個黃金搭配了。

養生小提示:

吃蔥也不要過量,否則會引起頭昏、視物不清;表虛多汗、狐臭、胃腸道疾病、眼病患者忌食;蔥不宜與蜂蜜同食。人在食蔥後,口腔中留下難聞的蔥臭味,此時隻需用濃茶漱口或口內咀嚼幾片茶葉,即可除去此味道。

16.多吃芹菜不用問,降低血壓喊得應

生吃或涼拌芹菜,連葉帶莖一起嚼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營養,起到降壓的作用。

芹菜不僅是蔬菜佳品,還是健康食品新秀。“多吃芹菜不用問,降低血壓喊得應”的健康諺語就是一個證據。

相傳唐代宰相魏征,對飲食相當講究。他有一個壓軸菜,要經常吃,那就是芹菜。魏征嗜芹菜如命,幾乎每天都用糖醋拌之佐膳。也許,作為一國宰相,健康的身體離不開芹菜的一份功勞吧!

中醫認為,芹菜味辛、甘,性涼,有清熱平肝,健胃降壓降脂等功效。《隨息居飲食譜》說它“甘涼清胃,滌熱去風,利口齒、咽喉,明目”。《神農本草經》說它“止血養精,保血脈,益氣,令人肥健嗜食”。中醫臨床用它治療神經衰弱、高血壓、血管硬化有一定的療效。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芹菜含有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P可降低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管彈性,具有降血壓、防止動脈硬化和毛細血管破裂等功能,是高血壓患者夏季保健的佳品。比如說,將嫩芹菜搗汁加蜜糖少許飲用,就是高血壓患者的最佳飲品。

此外,經常吃芹菜還能防治其他很多疾病。糖尿病患者可取芹菜絞汁煮沸後服用,有降血糖作用;用鮮奶煮芹菜,可以中和尿酸及體內的酸性物質,是痛風病人的首選;如果用連根芹菜與糯米一同煮粥,每天早晚食用,還能防治冠心病、神經衰弱及失眠頭暈諸症。

雖然,我們都知道吃芹菜可降血壓,但一般都炒熟吃,效果並不明顯。因為芹菜當中所含的降壓元素在芹菜煮熟後會遭到破壞和損失,所以,最好生吃或涼拌,連葉帶莖一起嚼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營養,起到降壓的作用。

養生小提示:

生活中很多家庭吃芹菜時隻吃莖不吃葉,這樣其實是不正確的吃法。芹菜葉中所含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C比莖多,因此吃的時候不要把能吃的嫩葉扔掉。另外,芹菜有降血壓作用,故血壓偏低者慎用。

17.三月三,薺菜當靈丹

薺菜性味甘涼,入肝、脾、肺經,有清熱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腫疼等多種疾病。

南宋詩人辛棄疾在乍暖還寒的早春望見了薺菜花,他不經意的一句吟誦“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讓薺菜從此成了報春的使者。

每逢陽春三月,這一野菜上品便在田間路邊鬱鬱蔥蔥綠成一片,開著碎米一樣的小白花,所以有的地方也稱它為“碎米菜”。薺菜是一種味道鮮美的野菜,而且還是一種良藥。我國江南一帶至今還有“三月三,薺菜當靈丹”之說。

在中藥裏,薺菜的藥用價值非常廣泛,被譽為“菜中甘草”。中醫認為,薺菜性味甘涼,入肝、脾、肺經,有清熱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腫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痢疾、水腫、淋病、乳糜尿、吐血、血崩、月經過多、目赤腫疼等多種疾病。《名醫別錄》中記載薺菜“主利肝氣,和中”。《日用本草》記載“涼肝明目”。

薺菜富含蛋白質、鈣、遊離氨基酸、胡蘿卜素等。同時,薺菜含有大量的粗纖維有良好的清理腸道功效,對吃慣細糧的人們顯得尤為可貴。

薺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燴,還可用來做餡或做湯,均色澤誘人、味道鮮美可口。難怪宋代大詩人陸遊對薺菜那麼情有獨鍾,曾吟詩讚美:“手烹牆陰薺,美若乳下豚。”甚至說自己曾經“春來薺美忽忘歸”。清代畫竹大師鄭板橋說“三春薺菜饒有味,九熟櫻桃最有名。”說明薺菜是時令佳蔬,不可不食。

養生小提示:

由於薺菜具有寬腸通便的功效,因此對於便溏者來說應慎食薺菜。

18.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

如果一個蘋果能夠15分鍾吃完,則蘋果中的有機酸和果酸就可以把口腔中的細菌殺死。

西方曾流傳這樣一句諺語:“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每天吃些蘋果可以讓我們遠離疾病的幹擾。

蘋果是一種天然的保健食品。中醫認為,蘋果性平味甘,具有健胃生津,消食順氣,補中益氣,通便止瀉及解酒的功效,並有中和剩餘胃酸,促進腎髒分泌的作用。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蘋果中的蘋果酸是現代人的良藥,它可使積存在人體內的脂肪分解,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因此常吃蘋果可以防止體態肥胖,有抗動脈硬化的作用。

蘋果還是防癌抗癌的良藥,因為蘋果中的纖維素能使大便鬆軟,有機酸能促進胃腸蠕動,有利排便,從而減少大腸癌的發生。

蘋果汁有很強大的殺滅傳染性病毒的作用,吃較多蘋果的人遠比不吃或少吃蘋果的人得感冒的機會要低。

蘋果有著天然的怡人香氣,具有消除壓抑感、助睡眠的作用。美國紐約一位著名醫師,利用新鮮蘋果的香氣治愈了很多失眠患者的睡眠障礙。因此,我們晚上睡眠不好時,可在床頭放幾個新鮮的蘋果,通過吸入蘋果的香氣,漸漸進入夢鄉。

蘋果的營養價值高,但吃蘋果要注意細嚼慢咽,如果一個蘋果能夠15分鍾吃完,則蘋果中的有機酸和果酸就可以把口腔中的細菌殺死。因此,慢慢地吃蘋果,更有益人體的健康。

養生小提示:

蘋果不要與海味同食,因為蘋果中的鞣酸會降低海味的蛋白質的營養價值,還易發生腹痛惡心、嘔吐等。另外,在服用磺胺類藥物和碳酸氫鈉時不要食用蘋果。因為蘋果屬酸性水果,食用後可使磺胺類藥物在泌尿係統形成結晶而損害腎髒,同時也會降低碳酸氫鈉的藥效。

19.一日三棗,長生不老

將大棗用水煮來飲用,此法對於經血過多而引起貧血的女性可起到改善麵色蒼白和手腳冰冷的補益功效。

大棗不僅營養豐富,而且藥用價值也非常高。常吃大棗能養血安神,健體強身,和顏益壽。民間也有“一日三棗,長生不老”的說法。

《神農本草經》中大棗被列為上品。《本草備要》記載大棗可“補中益氣,滋脾土,潤心肺,調榮衛,複陰血,生津液,悅顏色,通九竅,助十二經,和百藥”。《食物本草會纂》記載大棗“久服輕身延年,補中益氣堅誌、強力,除煩悶,潤心肺,補五髒治虛損”。《北夢瑣談》記載更為神奇:“河東永樂縣出棗,世傳得棗無核者食可度世。裏有蘇氏女獲而食之,不食五穀,年五十嫁,顏如處女。”說的是棗子具有抗衰老和延年益壽作用。

民間,大棗深受人們喜愛,可用以煲湯、熬食療藥粥。產後貧血,大病後虛弱,民間用紅棗煮雞蛋湯補之;多汗、自汗,可用黃芪25克、大棗10枚水煎服之。治咳嗽可用杏仁合大棗煎服。治脾胃濕寒,納呆泄瀉,可用白術10克、紅棗20枚、幹薑10克、雞內金10克四味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