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港的維拉紮諾大橋把布魯克林島和斯塔頓島連接起來,總跨度4260英尺。該橋總設計師兼項目經理奧斯馬·阿曼因大橋結構簡單、造型獨特而享譽世界,被人們稱為"能用細的線條勾畫出龐然大物"的偉大設計師。

大橋在建造之前,經過近三個月的勘探和設計,終於規劃完該項目。奧斯馬對此頗為滿意,計劃完成後,他來到布魯克林島,望著對麵的斯塔頓島,沉浸在自己的偉大計劃中。

"可是,能否找到一種更好的設計方法,使這道風景流傳千古呢?"他身邊的一位年輕的小夥子說道,他正是奧斯馬從麻省理工學院邀請來的莫裏斯。

"我的設計有什麼問題嗎?"奧斯馬試探著問。

"如果把橋梁設計成弧形。壓力會更小一些。"莫裏斯的話無異是對整個項目設計的否定。

在項目班子的討論會上,這個問題被再次提出來。

"誰能保證技術的成功性?"老設計師詹姆斯首先提出質疑。

"一座弧形的橋梁架在兩島之間確實是紐約港的一道美麗的彩虹,建築史上早有先例,比如中國的趙州橋。"設計師布朗對莫裏斯的設想顯示出強烈的興趣。

"可是那橋隻有50米,而我們的大橋將是它的幾十倍!"詹姆斯表示強烈不滿。

"但是弧形橋梁的壓力確實會減少很多。"奧斯馬一邊聽著設計人員的議論,一邊陷入苦苦的思索之中。

麵對相持不下的局麵,總設計師奧斯馬親自擔任設計組長,對弧形橋梁方案和吊橋方案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對比,並最終作出了決策:采用弧形橋梁方案。

世界上最大的橋梁設計就這樣在不斷解決衝突中完成了,莫裏斯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沒有濫用自己的權威去壓製那個年輕人的想法。

教子建議:權威並不代表絕對正確,曆史上很多偉大的創舉,都是由"小意見"所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