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要不要午睡是個有爭議的話題,一般人認為兒童睡午覺是個有利於健康的好習慣。
從新生兒說起:剛剛出生的孩子每天睡覺的時間可以達20小時,除了吃、拉的時間,幾乎都在睡眠中度過。這並不是因為他們對外來的信息不感興趣,而是外來的信息過多,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需要自我保護。所以,為了避免過多信息的刺激,他們一天中2/3的時間都是在睡眠,從而保護大腦。
隨著年齡的增長,嬰幼兒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良好的24小時睡眠/覺醒周期要在4個月以後才能建立,到1歲時也才接近成年人的生活規律。
對於嬰兒來說,充足的睡眠可以促進生長發育。同樣,午睡也會分泌生長激素。如果嬰幼兒長期夜睡不足,或者缺少午睡,必將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甚至會導致侏儒。
兒童中午也會像成年人一樣出現體溫降低現象。如果中午感覺比較困乏,還是應該午睡,如果沒有犯困的話就不要強求午睡。不然,會適得其反而影響晚上睡眠,說不定還會影響心智發育。
南密西西比大學對738名2~12歲兒童的睡覺習慣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有午睡習慣的孩子晚上會覺得較難入睡,睡眠質量不好,早上起床也較費勁。白天午睡的孩子會推遲晚上入睡時間,對周末影響更為明顯。
中醫學認為,兒童生長旺盛精力充足,是純陽之體,應該提倡白天多活動。因此,孩子要不要午睡要視情況而定,隻要晚上睡眠質量好,而且一天總的睡眠時間足夠,生長激素的分泌一般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因此,家長不一定非要強製孩子午睡不可。如果晚上睡不好,或中午犯困,就應該適當午睡。
總之,嬰幼兒或兒童是否需要午睡,應該根據年齡階段區別對待。在出生不久的嬰兒期應該按需求睡眠。而對兒童來說隻要白天有充足的精力,晚上有規律的睡眠一般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