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看似簡單,但學問不少,不可忽視。否則,睡得稀裏糊塗,事倍功半,徒勞無益。午睡有哪些誤區?讓我們盡量避開它。
隨著大家對午睡的深入認識和午睡帶來的益處逐漸為人們所知,“午睡熱”逐漸流行。然而,並非所有的人都需要午睡,是否需要午睡應因人而異,同時也取決於客觀條件和個人的習慣。
午睡和夜間睡眠都是睡眠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半24小時晝夜節律”理論日益受到人們重視。它認為人們的睡眠與覺醒節律均呈雙相位,即存在一個主要睡眠峰期位於午夜1時左右,而另外一個次要睡眠峰期則位於下午1時左右,且這個主要和次要的睡眠峰期恰巧和人體體溫節律的主要和次要低穀相符。因此,白天特別是下午1時左右,人們常常會有一個較強睡眠欲望,感到十分困倦,進而昏昏欲睡。適度的午睡可以補充失眠者夜間睡眠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有條件時,有午睡習慣者可以每天休息片刻。對於繁忙腦力勞動者、中小學生、體弱多病者或老年人,夜間休息不好,補充午睡則十分必要。
但是,夜間失眠需要白天睡眠補充者午睡的時間雖然可以略長,但最好也應該控製在20~30分鍾,最長不能超過1小時。過長時間的午睡會影響夜間睡眠。因此,即使由於失眠而睡眠減少,但除常規午睡外,也要強打精神從事活動,不能午睡或躺在床上的時間過多。科學家發現,沒有午睡習慣的人,偶爾一次午睡,常常是夜間睡眠不好的誘因。
因此,失眠者可以適度午睡,最重要的是要建立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包括:維持正常的覺醒——睡眠節律,睡眠時間有規律。白天保持正常的精神和體力活動,每天適度運動,可以緩和交感神經係統興奮或抑製,改善睡眠;就寢前盡量放鬆精神和軀體,避免緊張的文體活動;科學飲食,睡前不吃得過飽和不進咖啡、香煙、茶酒之類刺激性飲料和食物;睡前泡足,以促進機體血液循環;避免戀床:無睡意時不上床,晨醒後或夜睡醒後入睡困難時,盡量避免久臥床上,避免半夜醒來後頻繁看表;保持臥室的舒適,如燈光、聲音、溫度、通風、被褥等,盡量調整心境,保持平和鬆弛的心態。
睡眠寶典
夜裏睡不好,午睡少不了。遠離失眠,睡前要努力做到:
保持心態平和;睡前“關閉”大腦;睡前做“深呼吸”;睡前冥想;睡前泡腳;睡前1小時衝個熱水澡;睡前不吸煙;增加光照時間;減少使用太陽鏡;睡前不喝咖啡或茶;睡前少喝酒;睡前少進食;睡前不吃脹氣食物;睡前不吃油膩食物;睡前不吃辛辣食物;睡前不劇烈運動;睡不著不看鍾表;睡不著不戀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