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意度見矣。真山水之川穀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

其質。真山水之雲氣四時不同:春融,夏蓊鬱,秋疏薄,冬黯

淡。畫見其大象而不為斬刻之形,則雲氣之態度活矣。真山水

之煙嵐四時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

淨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畫見其大意而不為刻畫之跡,則煙

嵐之景象正矣。真山水之風雨遠望可得,而近者玩習不能究錯

縱起止之勢,真山水之陰晴遠望可盡,而近者拘狹不能得明晦

隱見之跡。山之人物以標道路,山之樓觀以標勝概,山之林木

映蔽以分遠近,山之溪穀斷續以分淺深。水之津渡橋梁以足人

事,水之漁艇釣竿以足人意,大山堂堂為眾山之主,所以分布

以次岡阜林壑為遠近大小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赫然當陽而百

辟奔走朝會,無偃蹇背卻之勢也。長鬆亭亭為眾木之表,所以

分布以次藤蘿草木為振契依附之師帥也,其勢若君子軒然得時,

而眾小人為之役使。無憑陵愁挫之態也。山近看如此,遠數裏

看又如此,遠十數裏看又如此,每遠每異,所謂\"山形步步移\"

也。山正麵如此, 側麵又如此, 背麵又如此,每看每異,所

謂\"山形麵麵看\"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數十百山之形狀,可得不

悉乎!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謂\"四時之景不同\"也。

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陰睛看又如此, 所謂\"朝暮之變態

不同\"也。如此是一山而兼數十百山之意態, 可得不究乎!春

山煙雲連綿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陰人坦坦,秋山明淨搖落人肅

肅,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畫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

此畫之景外意也。見青煙白道而思行,見平川落照而思望,見

幽人山而思居,見岩扃泉石而思遊。看此畫令人起此心,如將

真即其處,此畫之意外妙也。

東南之山多奇秀,天地非為東南私也。東南之地極下,水

潦之所歸,以漱濯開露之所出,故其地薄,其水淺,其山多奇

峰峭壁,而鬥出霄漢之外,瀑布千丈飛落於霞雲之表。如華山

垂溜,非不千丈也,如華山者鮮爾,縱有渾厚者,亦多出地上,

而非出地中也。

西北之山多渾厚,天地非為西北偏也。西北之地極高,水

源之所出,以岡隴擁腫之所埋,故其地厚,其水深,其山多堆

阜盤礴而連延不斷於千裏之外。介丘有頂而迤邐拔萃於四逵之

野。如嵩山少室,非不拔也,如嵩少類者鮮爾,縱有峭拔者,

亦多出地中而非地上也。

嵩山多好溪,華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別岫,常山多好列岫,

泰山特好主峰,天台、武夷、廬、霍、雁蕩、岷峨、巫峽、天

壇、王屋、林廬、武當,皆天下名山巨鎮,天地寶藏所出,仙

聖窟宅所隱,奇崛神秀莫可窮,其要妙欲奪其造化,則莫神於

好,莫精於勤,莫大於飽遊飫看,曆曆羅列於胸中,而目不見

絹素,手不知筆墨,磊磊落落,杳杳漠漠,莫非吾畫,此懷素

夜聞嘉陵江水聲而草聖益佳,張顛見公孫大娘舞劍器而筆勢益

俊者也。今執筆者所養之不擴充,所覽之不淳熟,所經之不眾

多,所取之不精粹,而得紙拂壁,水墨遽下,不知何以掇景於

煙霞之表,發興於溪山之顛哉!後主妄語,其病可數。何謂所

養欲擴充?近者畫手有《仁者樂山圖》, 作一叟支頤於峰畔,

《智者樂水圖》作一叟側耳於岩前,此不擴充之病也。蓋仁者

樂山宜如白樂天《草堂圖》,山居之意裕足也。 智者樂水宜如

王摩詰《輞川圖》,水中之樂饒給也。 仁智所樂豈隻一夫之形

狀可見之哉!何謂所覽欲淳熟?近世畫工,畫山則峰不過三五

峰,畫水則波不過三五波,此不淳熟之病也。蓋畫山,高者、

下者、大者、小者,盎碎向背,顛頂朝揖,其體渾然相應,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