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實施谘詢方案的策略與框架(“”表示單選題,“◆”表示多選題)
實施谘詢方案的工作程序1.調動求助者的積極性
2.對求助者啟發、引導、支持、鼓勵
3.克服阻礙谘詢的因素
◆實施谘詢方案的基本思路是()。
A.調動求助者的積極性B.啟發、引導、支持、鼓勵求助者
C.嚴格地遵循谘詢目標並不可更改D.克服阻礙谘詢的因素
參考答案:ABD第二單元參與性技術
一、傾聽技術
1.如何做好傾聽
(1)對傾聽要有正確理解。
(2)以機警和共情的態度深入求助者的感受中。
(3)給予適當的鼓勵性回應(如點頭等)。
2.傾聽時容易出現的錯誤
(1)打斷求助者,作道德或正確性的評判。(最好讓求助者自己來評價)
(2)急於下結論。
(3)輕視求助者的問題。
(4)幹擾、轉移求助者的話題。
(5)不適當地運用谘詢技巧。
容易出現的失誤有:
a.詢問過多。
b.概述過多:尤其是對文化程度較高、表達能力較強的求助者,更應避免概述過多。
c.不適當的情感反應:比如次數過多或程度過重,反而對其產生不良的心理暗示,強化其不良情緒。
1.關於傾聽技術,錯誤的做法是()。(2011.5、2013.5)
A.設身處地地聽B.適當地表示理解
C.適當地給予價值評價D.通過言語或非言語做出反應
◆2.關於傾聽技術,正確的做法是()。(2011.5)
A.積極地聽B.思考地聽C.認真地聽D.不允許參與
◆3.傾聽時容易出現的錯誤是()。(2008.5)
A.不做道德性判斷B.急於下結論
C.輕視求助者問題D.轉移求助者話題
4.傾聽時容易出現的錯誤是()。(2008.11)
A.遲遲不下結論B.做出道德和正確性的評價
C.過分重視求助者的問題D.不好意思打斷求助者的敘述
5.傾聽時的鼓勵性回應技巧中最常用、最簡便的是()。(2011.5)
A.點頭B.目光注視C.手勢D.言語
◆6.將谘詢技巧用於實踐時,容易出現的失誤有()。
A.思考過多B.詢問過多C.概述過多D.不適當的情感反應
7.正確的傾聽要求谘詢師()。(2007.11)
A.耐心聽求助者敘述不要做出反應B.耐心聽求助者敘述做出道德判斷C.采取積極和共情態度D.采取警惕和附和的態度
8.在心理谘詢中急於下結論的原因是()。(2007.11)
A.不重視傾聽B.不重視尊重C.谘詢技巧差D.理論基礎差
9.心理谘詢中,運用參與性技術的目的之一是()。(2010.11)
A.闡明觀點B.表示同情C.澄清問題D.處理移情
參考答案:1.C2.ABC3.BCD4.B5.A6.BCD7.C8.A9.C
二、開放式詢問與封閉式詢問
(1)開放式詢問讓求助者就有關問題、思想、情感給予詳細的說明。
(2)封閉式詢問用來收集資料並加以條理化,澄清事實,獲取重點,縮小範圍,糾正偏題。
◆1.開放式詢問常用的是()。(2006.5)
A.什麼B.如何C.是不是D.為什麼
◆2.開放式詢問的實施方法是()。
A.用“什麼”詢問事實、資料
B.用“如何”詢問事件過程
C.帶“為什麼”的詢問可以促使求助者自我剖析
D.用“能不能”促使求助者自我剖析
3.使用開放式詢問時,為了避免求助者產生被剖析的感覺,應該使詢問()。(2008.5)
A.符合一定心理治療理論框架B.符合求助者密切關注的問題
C.建立在良好谘詢關係基礎上D.有助於校正求助者的價值觀
4.封閉式提問一般用於()。(2011.11、2013.11)
A.澄清事實真相B.敘述情緒反應C.剖析問題原因D.介紹事情背景◆5.封閉式詢問常用的是()。(2013.5)
A.是不是B.對不對C.要不要D.有沒有
參考答案:1.ABD2.ABD3.C4.A5.ABCD
三、鼓勵技術
(1)鼓勵技術:谘詢師通過語言等對求助者進行鼓勵,鼓勵其進行自我探索和改變。
(2)還能通過對求助者所述內容的某一點、某一方麵作選擇性關注而引導求助者的會談朝著某一方向作進一步深入。
(3)一般求助者長篇大論地描述其困惑的最後一個主題,往往有可能是最重要的,可對此作出鼓勵。
1.鼓勵技術中最常用的方法是()。(2005.11、2008.11、2012.5、2013.11)
A.不斷提問B.直接重複求助者的話
C.及時表揚D.給予獎勵
◆2.鼓勵技術中常用的是()。(2005.11)
A.嗯B.講下去C.別停下D.還有嗎
◆3.鼓勵技術的功能在於()。(2005.11)
A.促進會談繼續下去B.谘詢師可以少說話
C.檢驗谘詢關係D.讓求助者充分表現
參考答案:1.B2.ABD3.AD
四、重複技術
(1)重複技術:就是谘詢師直接重複來訪者剛剛所陳述的某句話,引導求助者對自己某句話的重視或注意,已明確要表達的內容。
(2)該技術隻在求助者表達出現了疑問、不合理、與常理不符等情況下使用。
重複技術的作用在於()。(2012.11)
A.加重語氣B.表達情感C.解釋原理D.澄清事實
參考答案:D
五、內容反應
(1)內容反應的含義:也稱釋義或說明,是指把求助者陳述的主要內容經過概括、綜合與整理,用自己的話反饋給求助者,以達到加強理解、促進溝通的目的。
(2)內容反應技術使得求助者再次剖析自己的困擾,重新組合零散的事件和關係,深化會談的內容。
1.內容反應技術也稱()。(2005.5、2006.11、2011.11)
A.內容表達B.釋義C.反饋D.回複
2.心理谘詢師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談、思想加以綜合整理再反饋給求助者,這種技術是()。(2003.12、2010.11)
A.內容表達B.參與性概述C.內容反應D.影響性概述
3.谘詢師將求助者談話的實質性內容,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在谘詢活動中稱之為()。(2011.5)
A.概括B.總結C.歸納D.釋義
◆4.內容反應技術是指()。(2008.11)
A.將谘詢師的意見如實相告
B.谘詢師根據求助者的談話內容給予指導
C.把求助者的主要言談加以整理,反饋給求助者
D.將求助者的思想認識加以整理,反饋給求助者
5.內容反應的含義是心理谘詢師()。(2009.11)
A.解釋心理問題的原因B.解釋心理問題的內容
C.反饋求助者的談話內容D.反饋求助者的主要情感
◆6.內容反應技術的目的是()。
A.加強理解、促進溝通
B.使求助者有機會再次剖析自己的困擾,深化會談的內容
C.幫助求助者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D.幫助求助者更清晰地做出決定參考答案:1.B2.C3.D4.CD5.C6.ABD
六、情感反應
(1)情感反應:指谘詢師把求助者所陳述的有關情緒、情感的主要內容經過概括、綜合與整理,用自己的話反饋給求助者,以達到加強對求助者情緒、情感的理解,促進溝通的目的。
(2)釋義一般與情感反應是同時的,釋義重在對言談內容的反饋,情感反應重在對情緒的反應。
(3)情感反應的最有效的方式是針對求助者現在的而不是過去的情感,但有時針對當下的情感反應衝擊太大,反而不如以過去的經驗作為情感反應的對象為宜。
(4)發現求助者身上的混合情感或矛盾情緒,意義頗大。
(5)求助者的情緒性詞語是觀察其對周圍的環境認知的很好線索。
◆1.有關情感反應,正確的理解是()。(2009.5)
A.著重於求助者談話內容B.針對求助者現在的感情
C.其最大功用是捕捉求助者瞬間感受D.其最大功用是揭示求助者思想核心2.情感反應與內容反應的區別在於()。(2013.5)
A.前者針對的是求助者的情緒反應B.後者針對的是求助者的內心感受C.前者關心的是求助者的認知活動D.後者關心的是求助者的談話過程3.情感反應最有效的方法是()。(2006.5、2013.11)
A.針對求助者過去的情感B.針對求助者現在的情感
C.引發求助者的矛盾情緒D.忽略求助者的矛盾情緒
◆4.情感反應技術的實施方法是()。(2011.11、2012.5)
A.將求助者的情緒反應反饋給求助者B.可以與內容反應同時進行
C.谘詢師將自己的情緒表露給求助者D.對求助者的情緒反應加以點評參考答案:1.BC2.A3.B4.AB
七、具體化
1.具體化
具體化是指谘詢師協助求助者清楚、準確地表述其觀點、概念、情感和事件。
2.何時使用具體化
(1)問題模糊:當求助者用一些模糊的、籠統的字眼談到自己的問題時。
(2)過分概括:即以偏概全的思維方式。如把對個別事件的意見上升為一般性的結論,把對事的看法發展到對人,把有時演變為經常,把過去擴大到現在和未來。
(3)概念不清:錯誤或不恰當地使用某些概念。
1.具體化技術是指谘詢師幫助求助者()。(2006.5、2009.5)
A.清楚地說明所經曆的事件B.將思想與情感分開
C.將理想與現實分開D.將所思所想加以簡要概括
2.具體化技術的作用在於()。(2010.5)
A.讓求助者掌握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B.讓求助者學會具體的行為技術
C.讓求助者從具體小事入手完善自己
D.通過討論引起求助者不合理情緒的具體事件,讓求助者明白真相
◆3.實施具體化技術,主要處理()的情況。(2008.5、2011.11)
A.情緒低落B.問題模糊C.過分概括D.概念不清
4.若發現求助者有過分概括化傾向,心理谘詢師可以使用()。(2011.11)
A.鼓勵技術B.具體化技術C.封閉提問D.參與性概述
參考答案:1.A2.D3.BCD4.B
八、參與性概述
(1)參與性概述:指把求助者的言語和非言語行為包括感情綜合整理以後,以提綱的方式再對求助者表達出來,具有回顧和暫停的作用。
(2)參與性概括可用於一次麵談結束前、一個階段完成時,也可用於一般情況。
1.把求助者各種行為綜合整理後以提綱方式再對求助者表達出來的參與技術是()。(2007.5)
A.鼓勵B.具體化C.重複技術D.參與性概括
◆2.參與性概述的使用時機是()。(2011.11)
A.一次麵談結束前B.一個谘詢階段完成時
C.一般情況下D.隨時需要時
3.參與性技術中不包括()。(2009.11、2011.5、2011.11、2012.5)
A.情感反應B.麵質C.內容反應D.傾聽
4.參與性技術不包括()。(2013.11)
A.麵質B.釋義C.傾聽D.重複
參考答案:1.D2.ABCD3.B4.A
九、非語言行為的理解與把握
(1)正確把握非語言行為的各種含義。
(2)全麵觀察非語言行為。
(3)仔細對待言語內容與非言語內容的不一致。
◆理解非言語行為要注意()。(2008.11)
A.正確把握非言語行為的各種含義B.全麵觀察非言語行為
C.應把動作群放到某種情境中來了解D.應關注言語內容與非言語內容的不一致參考答案:ABCD第三單元影響性技術(“”表示單選題,“◆”表示多選題)
一、麵質技術
1.麵質含義
麵質又叫質疑、對質、對峙、對抗、正視現實,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進求助者的探索,最終實現統一。
2.求助者常見的矛盾
(1)理想與現實不一致。(2)言行不一致。(3)前後言語不一致。(4)求助者、谘詢師意見不一致。
3.麵質目的包括
(1)了解內外世界:協助求助者促進對自己感受、信念、行為及所處境況的深入了解。
(2)放下防衛心理:激勵求助者放下防衛、掩飾心理來麵對現實,並產生建設性活動。
(3)實現自我統一:促進求助者實現言語與行動統一,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相互一致。
(4)利用優勢資源:使求助者明了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蓋的能力、優勢,即自己的資源,並加以利用。
(5)使用應對麵質:給求助者樹立學習、模仿麵質的榜樣,以便將來有能力去對他人或者自己作麵質。
4.使用麵質技術時的注意事項
(1)要有事實根據。
(2)避免個人發泄。
(3)避免無情攻擊。
(4)要以良好谘詢關係為基礎。
(5)可用嚐試性麵質。
1.麵質技術的含義是()。(2007.11、2010.5)
A.當麵質問求助者B.求助者對谘詢師質疑
C.谘詢雙方當麵對質D.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2.麵質技術亦稱()。(2009.11)
A.質疑B.對峙C.指責D.正視現實
◆3.谘詢師可以麵質的求助者的常見矛盾是()。
A.言行不一致B.理想與現實不一致
C.前後言語不一致D.谘訪目標不一致
4.谘詢中使用麵質的目的是()。
A.讓求助者擁有爭辯的權利B.展示谘詢師的專業實力
C.協助求助者促進對自己的了解D.讓谘詢雙方的討論更為激烈、深入◆5.使用麵質技術時應注意()。(2007.5、2011.11、2013.5、2013.11)
A.要有事實根據B.避免個人發泄
C.避免無情打擊D.話鋒直率犀利
參考答案:1.D2.ABD3.ABC4.C5.ABC
二、解釋技術
1.解釋
解釋是指運用心理學理論來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原因、實質等。
2.釋義與解釋的區別
釋義從求助者的參考框架來說明求助者表達的實質性內容;解釋是在谘詢師的參考框架上,運用自己的理論和經驗來為求助者提供一種認識自身問題以及認識自己和周圍關係的新思維、新理論、新方法。
1.解釋技術的含義是運用心理學理論()。(2008.11、2013.11)
A.描述求助者的思想狀態B.描述求助者的情感反應
C.描述求助者的行為特點D.說明求助者思想、情感、行為的原因與實質◆2.解釋是一種影響性技術,其含義是()。(2010.5)
A.不厭其煩地說明情況B.解答求助者提出的問題
C.運用理論說明求助者行為背後的原因D.運用理論揭示求助者情感反應的實質◆3.以下說法正確的有()。(2007.5、2008.11)
A.解釋是一種參與性技術,基於求助者的參考框架
B.解釋是一種影響性技術,基於谘詢師的參考框架
C.釋義是一種參與性技術,基於求助者的參考框架
D.釋義是一種影響性技術,基於谘詢師的參考框架
4.解釋技術的正確做法是()。(2011.11、2013.5)
A.準確把握情況B.不分對象C.不分時間場合D.堅持說明原因
◆5.解釋與釋義的區別在於()。(2005.11)
A.釋義是從心理谘詢師的參考框架出發B.解釋是從求助者的參考框架出發C.解釋是為求助者提供新的思維方法D.釋義是為求助者提供反饋信息6.最複雜的影響性技術是()。(2012.11)
A.釋義B.解釋C.指導D.麵質
參考答案:1.D2.CD3.BC4.A5.CD6.B
三、指導技術
1.指導
指導是指谘詢師直接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說某些話或以某種方式行動。指導是影響力最明顯的一種技巧。
2.各種學派對指導的運用
(1)心理分析學派常指導求助者進行自由聯想以尋找問題的根源。
(2)行為主義學派常指導求助者作各種訓練,如係統脫敏法、滿灌法、放鬆訓練、自信訓練。
(3)人本主義中的完形學派習慣於作角色扮演指導,使求助者體驗不同角色下的思想、情感、行為。
(4)理性情緒學派則針對求助者的各種不合理觀念予以指導,用合理的觀念代替不合理的觀念。
◆1.指導技術的正確做法是()。(2009.5、2010.11、2013.11)
A.谘詢師直接指示求助者以某種方式行動
B.可以不考慮求助者的心理準備
C.讓求助者真正理解指導的內容D.不強迫求助者執行
2.關於不同理論流派的指導方法,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2006.11)
A.精神分析學派指導求助者通過自由聯想尋找問題的根源
B.行為主義學派指導求助者進行各種行為的訓練
C.完形學派習慣於做角色扮演的指導
D.理性情緒學派指導求助者如何調整情緒
3.影響力最明顯的一種影響性技術是()。(2008.5、2012.11、2013.11)
A.解釋B.自我開放C.指導D.內容表達
參考答案:1.ACD2.D3.C
四、情感表達技術
情感表達指谘詢師告知自己的情緒、情感活動狀況,讓求助者明白,即為情感表達。
情感表達既可以針對求助者,也可以針對自己或其他事物,目的在於促進求助者的自我表達。
◆1.情感表達是()。(2007.11)
A.一種參與性技術B.一種影響性技術
C.谘詢師自己情感體驗的反映D.谘詢師對求助者情感的反映
◆2.情感表達技術與情感反應技術的區別在於()。
A.情感表達是谘詢師表達求助者的喜怒哀樂
B.情感表達是谘詢師表達自己的情緒狀態
C.情感反應是谘詢師反映自己的情緒狀態
D.情感反應是反映求助者敘述中的情感內容
參考答案:1.BC2.BD
五、內容表達技術
內容表達指谘詢師傳遞信息、提出建議、提供忠告、給予保證、進行解釋和反饋,以影響求助者,促使求助者實現谘詢目標。
內容表達技術與內容反應技術不同,前者是谘詢師表達自己的意見,而後者則是谘詢師反映求助者的敘述。
1.內容表達技術與內容反應技術的區別在於()。
A.內容反應是求助者向谘詢師做出反應
B.內容表達是谘詢師向求助者傳遞信息,提出忠告
C.內容表達是求助者向谘詢師表達自己的意見
D.內容反應是谘詢師向求助者如實地談出看法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釋義是從求助者的參考框架出發
B.解釋是從求助者的參考框架出發
C.內容表達是指谘詢師提供信息或建議
D.解釋側重於對某一問題做理論上的分析
◆3.從廣義的角度而言,以下谘詢技術屬於內容表達技術的有()。
A.自我開放技術B.指導性技術C.參與性概述D.影響性概述
參考答案:1.B2.ACD3.ABD
六、自我開放技術
自我開放,亦稱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谘詢師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經驗與求助者分享,是情感表達和內容表達的特殊組合。
自我開放的兩種形式:谘詢師把自己對求助者的體驗感受告訴求助者;谘詢師暴露與求助者所談內容有關的個人經驗。注意:谘詢師的自我開放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1.自我開放又稱()。(2011.11)
A.自我呈現B.自我剖析C.自我暴露D.自我批判
2.自我開放的含義包括谘詢師()。(2006.5、2009.5、2013.11)
A.公開自己的困擾讓求助者分擔B.將自己的經驗與求助者分享
C.把自己對求助者的體驗感受告訴求助者
D.在谘詢過程中的自我調節
◆3.自我開放的主要形式是()。
A.谘詢師把對求助者的體驗感受告訴求助者
B.求助者把對谘詢師的體驗感受告訴谘詢師
C.谘詢師暴露與求助者所談內容有關的個人經驗
D.求助者公開自己的個人經曆及感受
參考答案:1.AC2.B3.AC
七、影響性概述
影響性概述指谘詢師將自己所敘述的主題、意見等組織整理以後,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
1.影響性概述與參與性概述的不同之處是()。(2006.11)
A.影響性概述是谘詢師將自己敘述的主題以簡明的形式表達出來
B.參與性概述是求助者將自己敘述的主題以簡明的形式表達出來
C.影響性概述是谘詢師將對方敘述的主題以簡明的形式表達出來
D.參與性概述是求助者將對方敘述的主題以簡明的形式表達出來
2.影響性技術不包括()。(2011.5)
A.指導B.具體化C.麵質D.自我開放
參考答案:1.A2.B
八、非言語行為的運用
(1)是否能贏得求助者的信任、好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非言語行為的傳達。
(2)非言語行為在谘詢中的作用:加強語言,配合語言,實現反饋,傳達情感。
◆非言語行為在谘詢中的作用是()。(2010.11)
A.避免失誤B.實現反饋C.配合言語D.傳達情感
參考答案:BCD
九、列舉谘詢中的非言語行為
1.目光注視
(1)人們講話的時候比聽別人講的時候,注視對方的時間少。
(2)人們開始說話,移開目光;說話結束,重新注視。
(3)人們說話時避免注視對方,主要是為了避免出現岔開話題的情況。
(4)人們說話時正視一下對方,表示在說話停頓時,對方可以打斷他的話。
(5)假如他停頓了,但不看對方,說明他的思路還沒有斷。
(6)如果聽者對講者掃視一下,那很可能是說:我不十分同意(懷疑)你所說的,如果同時搖頭或皺眉,那麼這種含義就更清楚了。
(7)說話者說完某句話或某個詞後將目光移開,可能表示:我對自己所說的也不太有把握。
(8)聽者看著說話者,表示與說者有相同的想法或者對說者說的感興趣。
(9)如果說者看著聽者則表示說者對自己說的很有把握。
(10)當被詢問,或對他人言行產生防衛性、攻擊性或敵意時,視線相交的機會便會增加。
(11)目光大體在對方的嘴、頭頂和臉頰兩側這個範圍活動為好。目光範圍過小使對方有壓迫感,過大顯得散漫隨便。
◆目光注視的一般規律是()。(2009.5)
A.傾聽時,注視對方雙眼
B.說話時比傾聽時注視對方要多一些
C.開始說話時,會將目光從對方身上移開
D.講話結束時,會將目光重新回到對方身上
參考答案:ACD2.麵部表情
(1)顧客眼睛向下看,臉轉向旁邊,表示你被拒絕了。
(2)顧客的嘴是放鬆的,沒有機械式的微笑,下顎向前,他可能會考慮你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