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第二十三課 創業者必須清楚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1 / 3)

心理承受能力決定你未來能做多大的事情。

--俞敏洪

研究發現,心理承受能力是決定創業者成敗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確實,創業之前,要考慮好個人的承受能力。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是好的。但是另一方麵,因為你有很多其他的選擇和機會,你沒有到一個破釜沉舟的境地,遇到一點點困難和挫折的時候,就很容易放棄。對此,俞敏洪在中央電視台《贏在中國》評點時強調:"心理承受能力決定你未來能做多大的事情。"關於創業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成語裏"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篳路藍縷"這兩句中就明顯體現了創業的不易。在這裏,我們來分享一下"2008贏在明天--中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總決賽上俞敏洪給創業選手的演講。

創業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失敗的過程,是一個積累經驗的過程,也是積累社會閱曆的過程,直到最後創業成功了,曆經滄海以後,才能回歸到平常的心態。那個時候,才是所謂的財大氣不粗,位高權不重,那種心態,是需要大家很努力才能達到的。現在大家依然是青春熱血,想做什麼事情,去做就行了。

贏在中國,贏在明天,都在講贏,我們就先來解構這個"贏"字:"贏"上麵是一個"亡",如果你沒有必死的決心,堅決不走回頭路這樣的勇氣,你是不會成功的,所以就要有亡命徒的精神。"亡"字下麵是一個"口"字,我們說是言行字,也可以說是理想目標,這個"口"是語言,也可以是表達能力,或是對自己的鼓勵。光有亡命精神是不行的,還必須要有目標理想。說出來的話都是同樣的話,做出來的事都是同樣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做事情也很簡單,就是言行一致的事情。大家可以看到,創業是很苦的一件事情,太陽底下在幹,月亮底下也在幹,我到現在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有的時候不得不工作,再累也得幹,因為你站在事業的這條線上,你不想跑,別人也會推著你往前跑。中間的"貝"就是錢的意思,錢可以成為激勵你幹事業的動力。錢是好東西,人人都需要錢,隻是錢在不同人手裏,不同的分量而已,這個世界上肯定是錢越多越好。誰也不會說巴菲特錢多,像我現在還想要很多很多的錢,我不會去給自己買飛機,買遊艇,我覺得這可能是種浪費,但是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資助貧困學生,背著包去旅遊。。。。。。不是說我自己有錢了,就說錢是好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說,把錢用在什麼方麵可以成為評價一個人的標準之一。所以,一定要有有錢的欲望,但是要牢記: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第二層意義是什麼呢?如果你想把事業做大,必定要把錢分給別人。這裏麵剩多少好,剩多少合適,就是智慧的問題了。大家知道很多中國民營企業家做得很成功,有的民營企業家持股70%、80%,其事業很成功,有的僅占10%、20%也很成功。這個完全是你自己的感覺,以什麼樣的方式激勵別人,才能得到團隊一起奮鬥的狀態。所以中間"貝"字就表明了兩個狀態,為自己掙錢,為別人掙錢。最後才是"凡"字,所謂有一顆平凡的心在做事情,你是為事業在做,而不是為錢在做。事業做大了,錢就成為事業成功的副產品,以錢為目的就不行。大家都知道,一般的公司,如果不上市,自己賣給上市公司是什麼概念,即按照你當年淨利潤的若幹倍來計算。公司經營良好,在合理的範圍之內,你想辦法省錢,賣出一個好價錢,這是許可的。但是我認識的一個人,實在是要錢心切,在談判好以後的9個月,把無數的成本轉移了,結果年終的時候這個公司的淨利潤就不高。對方一看,非常高興,花了一大筆錢買走了,再一調查是做手腳了,就起訴了他,法院封掉這個人的所有財產,準備進行刑事起訴。這個賺錢方法就不好,為什麼,就是眼睛裏隻有錢,沒有事業,沒有道德價值,隻有即有事業,又有道德價值,你未來做事情才可以做得長久。大家看中國30年經濟發展史,想辦法占用國家資源為目標的,基本上都錯失了發展的機會,像30、40歲這批人,對事業的追求遠遠高於對錢的渴望,像百度的李彥宏,阿裏巴巴的馬雲,還有我自己。錢賺多賺少,我當然要考慮,但是我放在第一位的肯定是新東方這個事業,怎麼樣把它做好,怎麼樣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優質服務才是我考慮最多的問題。現在,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了。

人品、眼光、氣度,這些品性隻要不是致命性的你就能夠活下去,就怕你本人犯致命性的錯誤,那就不行。這不叫平凡,這叫平庸。所謂平凡就是任何東西有得有失,你都能放得下,並且還有勇氣繼續往前走,比如說失戀了以後自殺,這不光是平庸,而且是膽怯,為什麼呢?自殺永遠是一種逃避行為,他對未來失去了夢想,對未來感到恐懼,覺得未來所有人都不會愛他,這個時候他會自殺。如果你創業失敗以後,一定要重新爬起來繼續創業,這說明你對自己是有希望的。但是呢,剛才一位老總說人分兩種,君子、小人,按照這個分類,我自己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我是做事敢為人後,做人也敢為人後的,按照他的定義來說,是可悲的人。所謂的做事敢為人後,我想區別一下這個定義,為人民服務的事情,為別人去做,這當然要做事敢為人先。敢為人後是你做事情的時候,不要事事占先機。有的時候,你跟內部的合作者,稍微讓一讓,把機會讓給別人,別人會對你表示更多的尊重。所以我呢,我倒不是說,我自己不做事,這樣回過來,有一個平凡的心態,不管你遇到多少次的失敗,依然能夠站起來,繼續往前走,最後你獲得的是人生的智慧,而不是絕望,做到這一點,就很好很好了。當然現在的創業比我們當時難一點,競爭更加激烈一點,需要更多的資金,但是,隻要你有一個合理的目標,有一個合理的夢想,把事情一點一點積累起來,最怕你著急,一著急,基礎不牢固,就想做高樓,這個錢扔進去了以後,再也出不來。所以在創業的時候,要記得佛教中有一句話叫急事慢做,就是越著急的事情,越快的事情,慢點來做,有的時候想不清楚的事情,稍微等一等,可能會比你更加匆忙地去做,要更有效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