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溝通在管理中就如人的血脈一樣非常重要。如果溝通不暢,就如血管栓塞,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要學會溝通,就一定要懂得其途徑。因為它不隻是語言,還包括動作、姿態、眼神、表情等。有時一個眼神,一句"我來了",抱一下肩膀,笑一笑等都會有很大的作用,讓你的合作夥伴工作開心。確實,一個團隊不能有效地溝通,就不能很好地協作。而實際上,溝通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例如,有業績考核指標的銷售員在一起進行溝通時,業績好的銷售員為了保證自己的領先地位,很有可能不把自己認為有效的那套方法全盤說出來;中層領導認為經理說得或者做得並不對,但出於自己職位的考慮,他可能不會向經理說出來;而有的員工出於對領導的不滿,不願意把自己真實的想法說出來等。溝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創業者在強化溝通的同時不能忽視溝通的成本。溝通方式的選擇、溝通時機的把握、溝通範圍的界定都會影響溝通的成本,進而會影響整個項目的成本和進度。譬如開會,有人總結出一個會議的成本=(與會人工資+日常開支+找不到你的人的工資)×人數×會議時間+會議本身支出。大家可以據此計算一下一個無效會議浪費的成本。所以,要盡量采取節省成本的方式達到溝通的目的,能網絡會議、電話會議的就不宜集中開會;能郵件、電話達到溝通目的的,不必麵談;能用規章製度標準化的事情,沒必要個案溝通。下麵的故事也許會給你一些啟發。
20世紀80年代,有一對分居兩地的夫婦,丈夫留學美國,妻子在國內上班。當時的電話資費非常貴,每分鍾要二三十元錢,這對夫婦溝通的成本很高。後來他們想了一個既省錢又能保證每天都能溝通的辦法。他們約定:當電話鈴響一聲就掛斷的話,含義是:我很好,不要掛念;當電話鈴響兩聲掛斷的話,含義是:你的回信我收到了,請放心;當電話鈴響三聲掛斷,含義是:我的信件寄出,注意查收;鈴響三聲以後還不掛斷,代表我確實有話要說,請接電話。
故事中的夫婦巧妙利用打電話的約定,將他們的溝通模式化、標準化,於是大大節省了例行溝通的成本,隻有例外情況才付費用。當然,隨著科技的發展,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很多,成本也很低,但故事中想方設法降低溝通成本的思想值得借鑒。對此,交大銘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何恩培認為,自己最擅長做團隊中每個人的一麵鏡子,對照一下就知道團隊下一步該怎麼做了。"比方說領帶打歪了自己不知道,當麵對鏡子的時候他就知道了,因此並不需要我絕頂聰明,我隻要做好一麵鏡子,做好一個交流者、溝通者。"
一天晚上,索尼董事長盛田昭夫按照慣例,走進員工餐廳與員工一起就餐聊天,他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這個習慣。忽然他發現一個年輕員工鬱鬱寡歡,滿腹心事,悶頭吃飯。於是,盛田昭夫就主動坐在這個員工對麵,與他攀談起來。幾杯酒下肚,這個員工終於開口了:"我畢業於東京大學,有一份待遇十分優厚的工作。進入索尼之前,對索尼公司崇拜得發狂。當時,我認為進入索尼,是我一生的最佳選擇。但是,現在才發現,我不是在為索尼工作,而是為科長幹活。更可悲的是,我自己的一些小發明與改進,科長不僅不支持、不解釋,還挖苦我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有野心。對我來說,這名科長就是索尼。我十分泄氣,心灰意冷。這就是索尼?這就是我要的索尼?我居然放棄了那份優厚的工作來到這種地方!"
這番話讓盛田昭夫十分震驚,於是,一項新的勞動人事製度在索尼誕生了。公司每周出版一次內部小報,刊登各事業部、研究所、生產車間等用人部門的"招聘廣告",員工可以自由而秘密地前去應聘,他們的上司無權阻止。另外,索尼原則上每隔兩年就讓員工調換一次工作,主動地給他們施展才能的機會。實現這項製度以後,每年有近200人"跳槽"到自己更感興趣、更能發揮自己特長和創造力的工作崗位上。
對於溝通,俞敏洪認為,要進行有效溝通,創業者必須明確目標。對於創業者來說,目標管理是進行有效溝通的一種解決方法。在目標管理中,創業者和合夥人討論目標、計劃、對象、問題和解決方案。由於整個創業團隊都著眼於完成任務,這就使溝通有了一個共同的基礎,彼此能夠更好地了解對方。即便創業者不能接受合夥人的建議,他也能理解其觀點,合夥人對創業者的要求也會有進一步的了解,溝通的結果自然得以改善。如果績效評估也采用類似辦法的話,同樣也能改善溝通。
在創業中,身為創業者,善於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溝通,甚至創造出更多的溝通途徑,與合夥人充分交流等並不是一件難事。難的是創造一種讓合夥人在需要時可以無話不談的環境。對於創業者來說,要進行有效溝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第一,創業者必須明確溝通的目的。創業者如果目的不明確,就意味著他自己也不知道說什麼,自然也不可能讓別人明白,自然也就達不到溝通的目的。
第二,創業者必須掌握好溝通的時間。在溝通對象正大汗淋漓地忙於工作時,你要求他與你商量下次聚會的事情,顯然不合時宜。所以,創業者要想很好地達到溝通效果,必須掌握好溝通的時間,把握好溝通的火候。
第三,創業者必須明確溝通的對象。雖然你說得很好,但你選錯了對象,自然也達不到溝通的目的。
第四,創業者必須掌握溝通的方法。知道應該向誰說、說什麼,也知道該什麼時候說,但不知道怎麼說,仍然難以達到溝通的效果。溝通是要用對方聽得懂的語言--包括文字、語調及肢體語言,而其要學的就是通過對這些溝通語言的觀察來有效地使用它們進行溝通。
以上四個問題,可以用來自我檢測,看看你是否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因此,有效及時的溝通是企業得以成長的橋梁。有人說:"溝通就是,我說的便是我所想的,怎麼想便怎麼說,如果團隊同伴不喜歡,也沒辦法!"對此,俞敏洪坦言,從目的上講,溝通是磋商共同的意思,即隊員們必須交換和適應相互的思維模式,直到每個人都能對所討論的意見有一個共同的認識。說簡單點,就是讓他人懂得自己的本意,自己明白他人的意思,隻有達成了共識才可以認為是有效的溝通。團隊中,團隊成員越多樣化,就越會有差異,也就越需要隊員進行有效的溝通。而上麵的幾個案例告訴我們,企業得以健康、良好地發展,創業團隊之間必須進行有效、及時的溝通。也許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使得我們都習慣把什麼東西都藏在肚子裏,任憑其他人去猜度。而外國人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什麼事情都喜歡開誠布公。這樣文化教育的結果,使得在中國的高科技企業裏普遍都存在著信息溝通不暢、相互理解不夠的問題。所以在管理當中溝通是相當重要的。生活中沒有溝通,就沒有快樂人生。事業中沒有溝通,就沒有成功。工作中沒有溝通,就沒有樂趣。當然,管理中沒有溝通,就談不上管理,不懂溝通也就是不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