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第十七課 不要低估溝通的力量(2 / 3)

到了赤壁,與他電話聯係的副總親自到車站接他。這位副總50歲上下,態度溫和。然而這位副總不是開著公司的車,而是打車把他送到了賓館。根據"行規",簽合同前要有所表示。夏小飛提出晚上請客,這頓飯花了2000多元。吃飯的間歇,副總還把他偷偷叫出去,希望他再意思意思,買點煙做禮物,夏小飛爽快地答應了。第二天,夏小飛到那家外貿公司簽合同。公司的辦公場所看起來比較簡陋,好在公司的手續、執照還齊全。他沒多想,簽好合同蓋完章,約好"五一"過完便付30%的訂金。

5月8日,節後上班的第一天。夏小飛給赤壁外貿公司打電話,那頭說:"訂金今天就打過來。"等到快下班時,銀行賬戶裏還沒見錢進來。他再打到公司沒人接,打副總的手機,卻說那號碼已停機。"我當時馬上有一種不祥的感覺。第二天上午和下午連著打電話,都沒人接。第三天再打電話,還是沒人接,才不得不接受現實--我們碰上了騙子!"

在赤壁受騙後,小梁家裏對他們支持的熱情越來越低了。

夏小飛改變了工作策略,不再有求必應,而是先跟客戶充分溝通,有所選擇地提供報價。6月初,夏小飛總算嚐到了創業後的第一個甜果,上海一家服裝貿易公司從他們那進了一批"尼絲紡"布料,合同金額1萬多元,利潤1000元出頭。緊接著,又陸續簽了幾筆業務,都是小單子,賺了兩三千元。

7月中旬,有個台灣地區的老板來跟夏小飛接洽。那個台灣人每個月需要兩到三個集裝箱的布料,40萬米左右。每米能賺5分到1毛,利潤低,但量大,如果談成,每個月有2~3萬元的收入。夏小飛很看重這筆單子,心想著,再熬一段時間就會走出低穀。

沒想到,8月中旬,小梁從吳江打來電話,說家裏不支持他們創業了。那一刻,夏小飛感覺自己就像好不容易滑翔上天的風箏,突然迎頭直跌下來。他很希望能夠再拖一拖,等手頭幾個正在談的單子敲定,但考慮到糧草已斷,再堅持也是枉費精力。決定不做之後,台灣地區的一個老板還打電話過來,表示想去吳江看看貨。夏小飛直言相告,他們已經不做了,那老板頗覺可惜。

夏小飛歎口氣說:"當時說好支持一年,沒料到才半年時間,他就撐不住了,怪隻怪當初沒跟他們簽訂正式的合約。"由於兩人異地辦公,一個負責銷售,一個負責產品,平時不常見麵,兩個人之間的溝通就有了問題,最終導致合作失敗。另外,創業過程中會麵臨很多困難,如果有人在身邊不斷鼓勵、一起商量,或許他們的創業之路就能走得更遠!

確實,溝通在創業中非常必要,對此,美國矽穀知名華裔創投家、橡子園(AcornCampus)管理合夥人臧大化應"矽穀美華科技商會"邀請,在桑尼維爾RamadaInn發表演講,臧大化特別強調一些人文上的問題,指出"天下事都是人跟人做出來的",因此成功的事業,"溝通是非常的重要",這跟自己人格人品的培養一樣重要,必須要給予別人一種"自信、誠懇、隨時全力以赴把事情做好"的印象。臧大化說,溝通不但能塑造良好的團隊精神,也可以與周圍人士建立良好的互信關係,這種人際關係的影響力非常大,特別應該用心培養溝通能力。研究發現,溝通協調是創業首要的必備能力。

看過央視的一檔節目--《贏在中國》。一個15歲就上大學,有過多種高層經曆的小夥子上來介紹自己的項目,但當他並沒有說清自己的打算和計劃時就被評委叫下去了。這個小夥子對評委非常不滿,抱怨評委並不懂他的項目和行業,抱怨評委沒有耐心聽他的述說。

不過,如果我是評委我也會給他同樣的答案:休息吧。或者說"謝謝,下一個"。為什麼呢?這個小夥子一上台,評委叫他站到正中間,他說:"怎麼這麼多的框框,為什麼非要站在這裏?"然後,那個小夥子很不情願地站到那裏去了。當評委問他項目的可行性時,他說:"你沒有聽我說完就給我下了一個結論,你不懂我們這個項目。"

事實上,那時的評委還並沒有給他下結論。他對那個男評委很不滿,於是把目光投向了女評委,以為情況會有轉機,結果他並沒有意外的收獲。

也許小夥子的項目很有優勢,但是他卻失去了風險投資公司的信任,也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創業機會。

事實上,對於處在創業管理階段的企業,內部溝通往往成了這個階段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小型企業與大中型企業的重要區別之一。對此,俞敏洪發表了他的看法,他說:"在中國,聰明的人並不在少數,能幹的人並不在少數,要想成功不是你很聰明就行。就像劉邦,小混混一個,隻會吹牛,文不如張良、陳平,武不如項羽、韓信,然而卻當上了皇帝,成了他們的領導。主要原因就是他具有很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對此我提醒那些創業者,或者即將創業的人,隻有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才有可能創業成功。否則即使你的項目很好,但是你不能夠將團隊的力量整合起來,你的公司也不可能成功運作起來!"因此,創業者必須通過贏得時間來贏得效率,在這一點,大中型企業是很難做到的。

俞敏洪指出,對於那些正在創業,或者即將創業的人來說,溝通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處在創業管理階段的企業的最高管理者應該充分地了解溝通這個關鍵因素,充分地把握和應用這個關鍵因素,使得企業能夠在夾縫中求得生存與發展。內部溝通是企業提高效率和信息資源共享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溝通,企業內部人員能夠達成合作和協調上的一致,盡可能快地進行資源再調整;通過溝通,企業員工將工作效率完完全全體現出來。企業最高管理者應該理解內部溝通的原則,應該明確內部溝通采用的方式及方法,明確內部溝通的責任及渠道等。那麼,在創業階段如何做好內部溝通呢?對此,俞敏洪提醒創業者,以下幾點必須注意。

第一,定期不定期地舉行會議。會議是內部溝通的重要方式,企業應該明確舉行該次會議的目的、範圍、職責、程序、方法等。企業采用的早會也屬於該範疇。

第二,彙報。企業運作需要不同人員之間的配合,在企業最高管理者的統一指揮和協助下,各人員都應該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將事情做好,通過做彙報,建立起彙報程序,目的是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良好的習慣,這種彙報的結果就可以作為企業管理改進的重要數據之一。

第三,談話。談話是人與人溝通的重要方法,再好的會議溝通都無法實現麵對麵的交流與溝通,談話帶來的更多的是真實的數據,當然也會包括部分不切實際的內容,這取決於企業最高管理者的個人修養和判斷,這個時候的企業,不可能出現針對個人的問題,隻有針對事件本身;最後,簡報及信息公報,以書麵的形式通過張貼或電子媒介公告大家,目的是給大家一個提醒或傳遞一種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