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什麼樣的大學與未來成功無關。
--俞敏洪
確實,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他們自卑最根本的問題來自他們沒有上過什麼好大學,甚至沒有上過大學。對此,俞敏洪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重點談道:"上什麼樣的大學與未來成功無關。"的確,作為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俞敏洪曾作過統計:在創業成功的青年企業家當中,北大、清華、複旦等頂尖高校畢業的隻占5%,普通大學畢業的卻占了80%。俞敏洪說,上北大、清華和上普通大學前途是一樣的,北大、清華可能會好一點,從那裏畢業後可能1個月3500元,普通大學1個月也許隻有3000元左右,就是哈佛大學本科生,1年收入也隻有5萬美元,硬資格帶來的差距並不大。未來的增長更多的是靠軟資格,也就是你為社會作出的貢獻及所創造的價值。軟資格的獲得,是依靠未來生活中知識、經驗、智慧、能力的積累以及麵對生活的勇氣,前提是要有強烈的上進心。這正如青春與年齡無關一樣,一個人盡管到了六七十歲,可是依然有著自己夢想和追求,他的心態是年輕的。相反一個人沒有遠大的人生目標,過一天算一天,盡管他隻有30歲,卻跟青春無緣。
博士邁克爾·科菲分到得克薩斯州的一家研究所,成為該研究所學曆最高的人。
有一天,邁克爾·科菲到研究所後麵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魚。
邁克爾·科菲隻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約翰·傑爾曼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麵上飛也似地走到對麵上廁所。
邁克爾·科菲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約翰·傑爾曼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
怎麼回事?邁克爾·科菲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啊!
過了一陣子,副所長詹姆斯·戈恩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麵上廁所。這下子邁克爾·科菲更是差點昏倒。
邁克爾·科菲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麵上廁所就得繞10分鍾的路,而回研究所又太遠,怎麼辦?
邁克爾·科菲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裏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過的水麵,我博士生不能過。"
隻聽"咚"的一聲,邁克爾·科菲栽到了水裏。
兩位所長將邁克爾·科菲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邁克爾·科菲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麵下。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學曆代表過去,隻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型的團隊。殼牌石油公司的德格認為:"比競爭對手學得更快的能力也許是唯一持久的競爭優勢。"作為公司領導不要一味地要求高學曆,學曆並不能真正說明一個人的能力,真正的能力應該是從工作中學習、實踐中體現出來的。而作為員工個人也不應該因為自己有較高的學曆而沾沾自喜、目中無人,其實這樣做是根本沒有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實際情況,因為員工所擁有的學曆隻能是說明這個員工所學的純理論性的知識的標誌,並不能真正說明這個員工的能力,員工的工作能力是需要在工作中培養的。一個人僅僅擁有高學曆,掌握了大量、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不能在實踐中靈活運用,那麼高學曆同樣分文不值,也不會被人看重。所以說,對於一個公司來說,一定要重視建立學習型組織的重要性,要讓員工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