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做牛做馬,還是做主管61(1 / 2)

第七章打造一支凝聚力強、 5優化組合,讓每個人都能和諧工作

“夫兵,詭道也。專任勇者,則好戰生患;專任弱者,則懼心難保。”這句話的意思是,打仗用兵時,如果隻用勇敢的人,這些人往往會好戰,容易生出禍端;如果隻用弱者,這些人往往會膽小怕事、勝利難保。由此說明,用人要注重合理搭配,優化組合,這樣才能在總體協調下最大限度地發揮團隊的能量,產生良好的組織效應。

任何一個有戰鬥力的團隊、有執行力的組織,更多的是依賴於合理的人才結構。如果人才結構殘缺,則會影響團隊的運轉。即便各個是強者,若不能協調好,就容易產生內耗,而無法產生1+1>2的效果。反之,如果人才組合得當,往往會產生幾倍甚至無限大的團隊戰鬥力,在這方麵有一個典型的案例。

在《三國演義》中,曹操派張遼、李典、樂進三人守合肥。之後曹操派人送了一個木匣到合肥前線,上麵寫著:“賊來乃發。”當孫權率10萬大軍前來攻打合肥時,張遼、李典、樂進三人打開木匣,裏麵有一道文書:“若孫權至,張、李二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

麵對孫權來犯,張遼堅決執行曹操以攻為守的命令,率先做出行動,表示要和敵人決一死戰。李典素來與張遼不和,起初對張遼的建議沒有回應,但之後被張遼的行為感動,當即表示願意聽從指揮。

張遼表現出廣闊的胸懷和豪爽的氣概;李典表現出公而忘私、勇於摒棄前嫌,豪邁直率的性格;樂進是個中間人物,是個老好人,誰也不想得罪,而且有些怯戰,所以他堅決守城。就這樣,在張遼模範帶頭下,三人不計前嫌,齊心協力,把孫權軍隊打得落荒而逃,張遼也由此一戰成名。

曹操遠在萬裏之外,為什麼要送這個木匣呢?他如此安排,是否脫離實際呢?會不會影響三位將軍指揮呢?事實證明:曹操的做法是高明的,他清楚這三人的作戰能力、用兵特點、性格修養,也知道他們三人平日有隔閡,料到他們大敵當前,難以做出一致的決策,更無法協同作戰。所以,他才會下這樣一道命令,目的在於促成張遼、李典、樂進三人性格互補,使他們團結起來,一致對外,達到最大化的整體效應。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優化團隊組合的高超藝術。

一個團隊實力的大小,固然由團隊成員的能力決定,但更有賴於團隊合理的人才結構。合理的人才結構,不僅可以實現“化零為整”的化學反應,達到眾誌成城的宏偉景象,更有利於各個成員揚長避短、取長補短,發生質的飛躍,產生一種集體合力。

在現代企業中,需要個人能力強的人才,但這取代不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因此,管理者一定要善於優化團隊組合,讓每個員工在企業中,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同時又能協助同事,與同事保持融洽的合作。這樣才能讓企業產生凝聚力和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