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管理專家帕特裏克·蘭西奧尼曾說過:“企業中無窮無盡的管理危機,往往並不是表麵上的戰略失誤、營銷不利、競爭威脅、技術開發上的不智決策等等所致,而是管理者犯了一些基本的但是又沒有引起正視的錯誤,才導致危機的爆發。”其實,命令性的口吻和語氣,就是一個基本的但是又沒有被引起正視的錯誤,它是造成管理危機的一個導火索。
這是發生在某大型企業的一件事:
一天,總裁先生回辦公室取東西,走到門口時,突然意識到自己沒有帶鑰匙。這個時候,他的秘書早已下班。他給秘書打電話,但是秘書沒有及時接聽。他感到非常氣憤,於是不停地撥打對方的電話,終於,秘書接聽電話了。
在電話中,總裁帶著滿腔的怒火斥責對方,並命令道:“你給我馬上來公司,我在這裏等你開門。”
麵對總裁的要求,秘書當即反駁道:“我憑什麼去公司?我已經下班了,我不再受你的指使,你沒有資格對我吼叫……”
第二天,秘書來到公司人事部,要求辦理離職手續。
日本鬆下電器公司的創始人鬆下幸之助曾表示:“不論是企業或團體的領導者,要使屬下高高興興、自動自發地做事,我認為最重要的,要在用人和被用人之間,建立雙向的,也就是精神與精神,心與心的契合、溝通。”在他看來,精神與精神、心與心的平等溝通十分重要,要做到這一點,最好就是用建議和商量的口吻和下屬溝通。
一般來說,在與員工溝通時,有這樣幾個細節值得領導者注意:
(1)放平語氣,不要頤指氣使。有些領導者有事就扯著大嗓門對下屬吼,自認為這是雷厲風行的表現,能產生好的效果,其實恰恰相反,這樣非常令人反感。
(2)在溝通中,多用“請”。請是一種溫和的要求,作為領導者,原本要求下屬做某件事實屬正常,但若領導者懂得用“請”字,那麼下屬會受寵若驚,會感到尊重。比如,你讓下屬收拾辦公桌,說“請大家把辦公桌收拾一下”的效果就比“把辦公桌收拾一下”的效果好。
(3)溝通中,詢問下屬的看法:“你有怎樣的想法呢?”所謂溝通,講究的是相互,當你說出想法之後,下屬不一定會認同你,因為他們可能有自己的想法。這個時候,你不妨用征詢的口吻問他:“你有什麼想法呢?”引導他說出來,便於你們更好地溝通。
(4)用建議的口吻下命令。下達命令是很常見的管理行為,但你要知道:沒有誰喜歡被呼來喚去,因此,當你向下屬下達命令時,不妨建議道:“你是否可以抽個時間,把車間收拾一下呢?”這樣下屬更願意接受你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