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則4:高血脂患者飲食的必知法則——減少熱能攝入有技巧(1 / 1)

本文精彩看點:

為什麼說降低血脂的第一步就是控製好脂肪的攝入?

有一對夫妻,吃油很少,為什麼仍然會患上高血脂?

為什麼說,控製血脂,並不是讓人體內的脂肪越少越好?

一提到血脂高,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要控製吃肉的次數,所以大多數人一旦有家族遺傳的高血脂或者是自己體重稍微超一點就不敢吃肉了,肥肉就更加不敢吃了。嚴格來說,高血脂的發生與吃肉有關係,但是引起高血脂的原因並不僅僅隻有吃肉這一項,有些人平時根本就不吃肉,或者是吃肉很少,但是他們的血脂也會偏高,而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在於他們身體的代謝,在於他們飲食的不平衡。營養和食物的平衡往往會影響正常的代謝,除此之外,一些心理因素、運動程度、作息時間的改變也會直接影響到身體的代謝,正因為如此,現在血脂高的人非常多。

高血脂往往是吃出來的病,在飲食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減少熱能的攝入量

血脂高一般表現為甘油三酯高和膽固醇高,甘油三酯高往往是由於食物引起的,大約70%的患者是因為吃才出現這種狀況。高血脂一般情況下都是由熱能攝入量過高引起的,正常的熱能來源可能從肉類中攝入,一般的糧食能提供熱能,食用油尤其是動物油中也含有很高的熱能。一旦熱能代謝出現問題,或者代謝不了,熱能就會在體內堆積,然後以脂肪的形式儲存起來。我們控製血脂升高的第一步就是要控製好脂肪的攝入量,減少人體對脂肪的吸收。一些高脂肪的食物,比如肉類,最好少吃一些,實在想吃,就要注意加工的方法。

比如說富含脂肪的肉類,它有不同的做法,而不同的做法,所含的脂肪量也會不同。炒肉的時候,我們一般都選脂肪少的瘦肉吃,可是在炒肉的同時,我們會加一些油進去,這樣在無形中增加了脂肪的含量。而蒸著吃,肉中的油和脂肪既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相對而言還處在一個平衡狀態。如果是汆一下,那麼肉就會在水中排出和釋放出一部分油,這樣一來脂肪就減少了。不過最好的方法還是醬著吃,因為肉在反複的水煮和換水過程中會把脂肪盡可能地排除出去,這樣做可以最大化地減少肉類的脂肪。

有時候,我們對熱能的攝入量很少,糧食吃得少,食用油也吃得少,可是同樣會出現高血脂的症狀,原因就在於體內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不夠,這樣會影響脂肪的代謝。有些人還主張吃素食,可是經常吃素食的人為了加重口味,往往會放更多的油。據估計,吃素菜的人其食油量往往是正常人的兩到三倍,而無論是植物油還是動物油,吃多了都會造成熱能的堆積。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要懂得合理分配每一樣菜的做法,有的菜可以用來炒,有的可以拿來涼拌,將用油量控製在一定範圍內,將油用在某一道好菜上,比如說炒胡蘿卜,這就需要很多油,而至於其他的菜,我們完全可以拌著吃,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

比如我們用一個200克的圓白菜爆炒,如果隻放上5克的油去炒的話,那麼這個圓白菜一定炒得非常難吃,給人一種水煮的感覺,而且一不留神就會炒糊了。但如果我們把200克的圓白菜用水焯一下,然後放在盤裏,不用過涼水,把蔥薑蒜根據自己的習慣放在圓白菜的頂上,用小勺倒上5克油,我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放一點花椒,也可以直接先用這5克油做成花椒油或辣椒油,之後一下子澆在盤裏的蔥薑蒜上,這樣就很香了。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同樣隻有5克油,同樣是200克的菜,可是做出來的圓白菜的味道卻大不相同。

合理膳食,營養均衡

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盡量做到合理平衡飲食。有一對夫妻患有家族性的高血脂,甘油三酯超標,他們了解自己的父輩,也知道他們患病時的痛苦,所以也有意控製自己的飲食,平時根本不吃肉,也不吃油,家裏吃的魚都是多寶魚、桂魚這些特別好的魚,在魚的做法上,他不紅燒,也不油炸,通通都是清蒸。有的人在清蒸魚的時候會澆上一點明油,來增加口感,但是他們一概不放油,可以說將脂肪量控製到極致了,可是年齡不到60歲的兩口子,甘油三酯依然很高。對於這種現象,問題的症結在於他們的飲食習慣,那就是食量太大,而且營養不均衡。因為兩個人一次就能夠吃掉一條750克的魚,而這樣的食量顯然超出了年齡的需求,同時,菜式過於單一了,導致營養失衡。最合理的方法就是每次都減少魚肉的攝入量,然後在正餐上多加一些堅果,平衡一下營養素,這有利於血脂的控製和下降。

控製血脂的時候,並不是說人體內的脂肪越少越好,關鍵是要保持營養均衡。在平時的飲食習慣中,維生素和膳食纖維一定不能少,一些粗糧和蔬菜裏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還有堅果的一些內皮,比如說花生的紅衣,像核桃的內皮,都含有膳食纖維,盡管味道不好吃,但是對於平衡營養和降低血脂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