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法則2:高血壓患者飲食的必知法則——控鹽、控油有訣竅(1 / 3)

本文精彩看點:

了解血壓,到底什麼是高壓,什麼是低壓?

鹽對血管有什麼傷害?

油對血管有什麼傷害?

鹽放少了,菜的味道太淡,哪5種方法能讓菜既好吃又不多鹽?

鹽吃得少了,有什麼問題需要重視?

有什麼方法能讓菜既好吃又少油?

高血壓是目前全世界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不但發病率高,而且還會引起嚴重的心、腦、腎並發症,致殘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而飲食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的關鍵一環。

什麼是高血壓?血壓是怎麼樣形成的?我簡單說說。血壓是心髒在收和縮的過程中,因血管內的血液流動發生的一些變化所產生的,就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對血管壁形成的側壓力。當心髒一收縮的時候,把心髒中的血擠到了血管內,對血管壁形成了一個壓力,這時的壓力叫做高壓;也叫收縮壓;心髒一舒張血液馬上回到心髒裏麵,在這個回流的過程中形成的壓力叫舒張壓,或者也叫低壓;這就是血壓的形成。可以這樣總結,血壓就是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內流動時對血管壁形成的側壓力。這個形成有個數值表示,如果用毫米汞柱來形容,一般情況下高壓不超過140毫米汞柱,而低壓不高於90毫米汞柱就不能診斷為高血壓。如果我們血管的彈性好,就能對受到的壓力的多少進行調整,那樣就不會形成過高或者過低的血壓,所以要想使血壓相對平穩,一定要保護好你的血管,讓血管有彈性,有張力。

保護好血管,是防止高血壓形成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我們現在都說高血壓與鹽有關係,但不是所有的高血壓都是鹽鬧的。鹽確實可以影響人的血壓,由於血管有彈性,如果我們體內攝入的鹽過多,鹽長期在血管內流動,去腐蝕、刺激血管壁,血管能不早早地就老化嗎?就像我們醃鹹菜,新鮮的菜看起來特別水靈,有朝氣,當我們用鹽醃製的時候,新鮮的菜就變得蔫蔫的、軟軟的,也沒有彈性了,也沒有脆性了。血管也是這樣的,這就是鹽影響血壓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還有一個因素就是脂肪——油。過多的油在血管內流動,有的油貼在血管壁上,長期下去,血管能不老化嗎?所以過多的油脂在血液裏,會有兩個方麵的主要影響:第一,讓血管腔變窄;第二,血管壁“油滋滋”的容易形成斑,流通不暢,就會形成高血壓。

再有就是糖尿病,實際上也可以影響血管壁的彈性。

以上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血管壁的彈性,也就會影響到血壓,當然還有一些心髒的原因,種種原因都會影響到血壓的高低。

在高血壓的情況下,我們飲食怎麼辦呢?

第一,我們要限製鹽的攝入。

國家規定是成人每人每天最多攝入6克鹽,其實我們身體每天6克鹽都用不著,4.5克鹽就足夠了,考慮到一些口味的問題,我們把標準放到了6克。可是現在我們每個人,或者是說全國按照地區去分,鹽的用量可不止6克,鹽攝入量最高的地區是東三省,東三省的用鹽量大約在每人每天15~17克。北方人的口味比較重,這是一個特點,但全國各地區人群的鹽攝入量都不低,我們拿口味比較淡的廣東地區來說,廣東地區成人每人每天的用鹽量也在7克左右,也高於6克。所以因鹽攝入過多導致的高血壓,在我國有一定的普遍性。

每人每天攝入6克鹽,大部分人都做不到,主要原因是鹽少了,飯菜沒有滋味,難以下咽,這種情況怎麼解決呢?

實際上這是個習慣問題。北方人用鹽很高,如果北方人到廣東或者是江浙、上海一帶去生活一段時間以後,他的口味也隨著當地的一些飲食習慣而改變,這樣他再回到東北去的時候,他就會覺得東北菜好鹹呀,是不是有這種現象?再反過來說,一些用鹽較少的地區的人,如果在東北生活一段時間以後,他也會隨著當地的人的口味而改變。這個習慣真的一下子很難改,我們該怎麼辦?有沒有什麼方法讓我們既不覺得飯菜太淡,又不攝入過多的鹽呢?有!我想告訴大家,你完全可以“借味調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