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技巧6:糧食的食用技巧(2 / 2)

其實上麵所說的大米和小米,這兩者的營養也能很好地互補。一般而言,糧食大多呈現酸性,我們在食用的時候,很可能會給胃造成一些負擔,導致消化不良和其他不舒服的症狀。大米就是酸性的糧食,但是小米的酸性程度是最低的,甚至偏堿性,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地中和掉大米的酸性,我們在食用的時候,胃裏的感覺也會更加舒適。

有很多人認為自己喝不了奶,一喝奶就會脹肚子,但事實上隻要不是對牛奶過敏的人,那麼就完全可以喝奶,當然前提是要懂得和米飯或其他糧食一塊吃。比如,在擀麵條和發饅頭和麵的時候都要加水,這時我們可以把水替換成牛奶,這樣和出來的麵又軟又好又香,而且實現了蛋白質的互補,我們也絕對不會因為吃進去奶而鬧肚子了。有的人在擀麵條的時候會放上一個雞蛋,和出來的麵就感覺非常勁道,口感也不錯,其實當我們烙發麵小餅的時候,放點雞蛋會起到蓬鬆的作用,取代了泡打粉和發泡劑的作用,不僅補充了蛋白質,吃起來還更加健康。

其實糧食中缺脂肪,而牛奶和雞蛋裏的脂肪相對的多,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補作用。肉類和糧食的組合也是如此,肉裏含油比較多,脂肪比較多,而糧食中脂肪含量比較少。實際上我們在主食的加工過程中,完全可以把肉、蛋、奶都和穀類的食物有效的結合在一起,這樣會把單一食物中的一些負作用吃掉,達到了揚長避短的效果。

促進吸收

無論吃什麼,怎樣搭配,吸收才是關鍵,所以在糧食之間做搭配的時候,首先要考慮怎麼才能讓糧食中的營養素吸收程度最大化,或者如何使某一方麵功能得到強化。當然了吸收的關鍵在於我們要吃得舒服,如果我們覺得難吃甚至吃不下去,營養的攝入都成了問題,更別說營養的吸收了。比如我們經常用蕎麥或苦蕎麥做食物給糖尿病人吃,因為蕎麥對降低血糖、頂餓很有好處。但是蕎麥的口感並不那麼好,患者吃起來可能會非常痛苦,就算是煮成了麵條,吃完以後也感覺非常不舒服,甚至難以消化,這樣一來就會影響正常的營養吸收。為了讓患者能夠吸收營養,我們就應該在蕎麥粉中加入一些麵粉,而且盡量做到麵粉多放一些,這樣的比例能讓患者有個適應的過程,而且有助於他對蕎麥營養的吸收,那麼過一段時間他的適應能力增強了,我們再嚐試著逐漸增加蕎麥的份量,這樣不僅不會對腸胃造成負擔,同時可以吸收更多的營養,控製血糖的效果就更好了。

為了更充分地幫助人體吸收蛋白質,我們可以嚐試著在白麵中加入玉米麵和豆麵,最好的比例就是三種糧食各占三分之一,以這種比例搭配的麵和在一起,蛋白質的吸收率可以達到最大,營養價值基本可以和豬肉相媲美了。

糧食是主食,是我們必不可少的能量來源以及營養來源,為了吃出一個更強壯更健康的身體,我們一定要懂得在糧食上做文章,一定要懂得糧食的合理搭配。

組合搭配的功能要多樣

其實食物的組合不一定都是單一的,就拿穀類和菜來說,我們做包子、餃子,都是菜、糧食和麵的組合。我們把菜放在糧食上麵蒸,像炸茄盒、米粉肉之類的食物,嚴格來說它們既是菜,又是飯,結果飯菜的問題隻需一樣食物就全解決了。

有些人想要減肥,想要減少食量,可是刻意減少食量往往會很痛苦,很多人無法堅持下去,而且還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所以不妨改變一下方法,在保證有糧食有菜的情況下,盡量能減少脂肪和熱量的攝入,最好的辦法就是將糧食和菜混在一起做。我們可以選擇玉米麵、蕎麥麵、燕麥之類的糧食,也可以加入一些白麵、米粉,將它們全部和在一起,粗糧和細糧的比例是一半一半。然後我們可以選擇250克菜,像蒸過的菠菜、胡蘿卜、胡蘿卜櫻、紅薯葉或者其他的一些菜,把它們洗淨以後,與麵一起拌好,之後就拿去蒸。接著我們可以依據自己的習慣和口味加上一些調料,我們可以選擇在蒸的時候調一半的味,蒸出來以後我們可以再適當調點味,比如北方人有的喜歡吃蒜,我們可以澆上點蒜汁,四川一帶的人可能喜歡吃辣椒,我們稍微放上點辣椒油。最後我們再配上一點肉,或者炒上點肉末攪拌進去。這樣就可以做到品種齊全、食物豐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