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精彩看點:
清洗糧食的三個原則。
大米做成粥和做成米飯,人體對糖的吸收速度有什麼不同?
如何搭配,才能讓粗糧的營養成分互補?
怎樣搭配才能促進粗糧的營養吸收?
糧食裏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較多,占到了50%~60%,蛋白質占的也不少,平均起來占8%~10%,糧食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肉類中雖然含有這些營養素,但是我們吃得很少,攝入量當然也就很有限,而蔬菜中含的維生素B1相對少,根本不能滿足身體的基本需求,糧食是我們的主食,那些從肉類和蔬菜中不容易獲得的營養素從糧食裏卻很容易獲得。當然如果我們保存或者加工不當,就會造成糧食中的營養素的流失,所以加工糧食往往也很重要。
如何清洗糧食才能保留更多的營養?
糧食清洗應當掌握幾個原則。第一不要反複搓洗,第二不要用堿洗,第三不要用熱水洗。洗的過程中不要反複搓洗,因為糧食中的一些成分,特別是B族維生素的一些成分,往往在最外殼上比較多。我們平時吃的多是精米精麵,糧食的外殼多半被去掉,很多維生素被破壞,特別是B族的維生素被破壞嚴重,如果我們再去反複搓洗,或者用點堿或熱水清洗,那B族維生素就被破壞更大了。還有,人們用糧食做飯的時候,喜歡先把它放在水裏泡一段時間,特別是米,我們常常將它放在水裏泡很長時間,而泡完的水又丟掉,這樣對B族維生素的破壞也是相當大的。
不同的做法對營養吸收的影響
不同的做法,食物的吸收速度也不一樣。就像大米一樣,做成粥的時候,糖的吸收速度相對快一些,而做成米飯的時候,糖的吸收速度相對慢一些,所以我們吃飯的時候總是會產生不同的感覺,同樣是滿滿的一碗粥和一碗米飯,我們吃起來感覺很飽,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喝粥與吃飯相比,要更容易感覺到饑餓,這就是因為喝粥時,糖的吸收速度會很快,而這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可能會導致血糖急劇地升高。
一般而言,糧食是我們的主食,在促進生長發育和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方麵,起著最重要的作用,我們需要吃得更加健康一些,為了吸收更多的營養,吃糧食類食物,也要注重搭配,不同的糧食搭配在一起,營養價值不同,口感和顏色都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喜歡把糧食搭配起來,最有名的就是北京的八寶粥,裏麵既有穀類,也有堅果和幹果。再比如新疆的手抓飯,這也是不同糧食之間搭配的經典案例。
不過糧食的搭配也需要一些講究,所以在進行糧食搭配的時候,我們要掌握幾個關鍵的技巧。
重視口感和顏色
說到吃,很多人在關心營養吸收的時候,也很重視口感,如果味道不好,那麼即便再怎麼有營養,估計很多人都不會輕易去嚐試,至少會產生一些抵觸情緒。我們不僅追求吃得健康,也注重吃得開心,正因為如此,糧食的口感往往被人重視,而這也成為糧食搭配中一個最容易被考慮到的問題。一般而言,粗糧口感不是很好,像蕎麥、燕麥之類的糧食,盡管營養價值很高,但吃起來口感不好,那麼我們可以適當加入一些細糧進去中和一下,這樣就能提升口感,還有助於消化。大米和小米的組合就非常好,因為小米比較散,大米相對比較黏,將這兩種糧食組合搭配在一起,口感往往非常好。還有就是顏色上也會很好看,小米是黃的,大米是白的,會有一種層次感,所以很多人都給這對組合取了個吉利的名字——“金銀飯”。
營養素的互補
不同的糧食營養成分往往也不同,想要吸收多種不同的營養素,我們就應該懂得將這些含有不同營養素的糧食搭配起來食用。有些糧食中缺少氨基酸,那麼我們就可以選擇那些富有氨基酸的糧食來搭配,這樣一搭配,就可以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蛋白質了。北方人過去煮玉米粒的時候,會刻意放上一些豆子,比如芸豆、大白豆。這樣做的目的就在於營養素上的互補,因為玉米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賴氨酸和色氨酸比較少,而豆類恰恰富含這兩種氨基酸,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補充,蛋白質的生物價值一下子就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