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精彩看點:
水產品的選材有哪三條原則?
清洗水產品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水產品的加工有什麼講究?
水產品包括魚蝦蟹之類的動物,也包括海帶、紫菜、海蜇之類的植物。近年來,無論是淡水的水產品還是鹹水水產品,它們越來越受到大家的歡迎,被做成了日常餐桌上常見的菜肴。它們的味道比較鮮美,而且豐富的營養價值越來越多地被發掘出來。一般而言,水產品富含優質蛋白,而且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對心腦血管很有幫助。另外,水產品中含有鐵、鈣、鋅、硒、鉻等多種礦物質,而且這些礦物質都非常適合人體吸收。如果小孩缺鋅元素,發育就會變得遲緩,而像我們有些心腦血管疾病或大骨節病,則是因為缺乏硒的緣故。
水產品還有一個很實在的優勢,就是容易弄熟,而且做法比較簡單,我們在加工食物時花費的時間相對要短一些,這也使很多人願意來做一些更省事的水產品食物。
那麼如何加工和食用水產品呢?
選材要精
第一,吃魚的時候最好選擇有鱗片的魚。科學研究表明,一般來說,有鱗片的魚比無鱗片的魚具備更高的營養價值,而引發過敏症狀的幾率卻比無鱗片的魚要低很多。另外,魚鱗其實也是很好的食物,含有豐富膠原物質,對人體很有益處,而且魚鱗可以增加魚類的鮮味。第二,條件允許的話,最好食用活魚。因為活魚味道更加鮮美,而且不太容易引發過敏。而死魚很有可能攜帶一些致病微生物,食用起來可能不太安全,最好是放鍋裏多燉一會兒。第三,容易過敏的人最好食用河魚,而不是海魚,因為河魚誘發過敏的幾率要小很多。
清洗要仔細
在加工水產品的時候,往往會遇到一些麻煩。比如魚,苦膽被弄破就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弄得整條魚都沾有膽汁,就連做熟了吃起來也有苦味,有些人最後幹脆無奈地把魚都倒掉。所以在解剖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手法,盡量保證不把苦膽擠破弄破,連內髒一塊取出體外。有些人則覺得把魚膽吃了也無所謂,豬膽不是一樣可以食用嗎?但魚膽和豬膽不同的是,魚的苦膽不能食用,也沒有什麼營養價值。有些人喜歡吃魚鰓,但眾所周知的是魚鰓是魚用來過濾水、空氣和食物的器官,所以魚鰓中往往隱藏許多髒汙的東西,尤其是一些致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蟲,這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隱患。所以喜歡食用魚鰓的朋友要盡量將魚鰓洗幹淨,而且盡量做到少吃甚至不吃。還有就是魚肚子裏常常會有一層黑膜,很多人誤認為它是營養物,但實際上這些黑膜可能是毒素積澱而成,吃了對人體非常不利。
加工要認真科學
水產品的做法往往很簡單,但是也有很多方式可供選擇。以魚類來說,紅燒、火烤、幹炸、清蒸、燉、煮、生吃樣樣都行,加工方法因個人的興趣、習慣而異。不過以安全來說,最好還是采用紅燒和燉的做法,清蒸或者吃生魚片固然別有一番風味,但是如果不能確保魚的新鮮,那麼最好還是盡量加熱加溫,建議多燉一燉,使加熱時間長一點,盡可能地給魚消毒。加溫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可以破壞魚體內的組織胺,它就是過敏原,破壞組織胺有助於減小過敏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