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技巧2:鮮食用菌和幹食用菌該怎麼吃(1 / 1)

本文精彩看點:

鮮食用菌和幹食用菌在營養價值上有什麼區別?

鮮食用菌和幹食用菌在清洗方法上有什麼區別?

鮮食用菌和幹食用菌在烹飪方法上有什麼區別?

鮮食用菌和幹食用菌在菜式搭配上有什麼區別?

菌類常常被稱作保健食物,過去所說的“八珍食物”或“山珍海味”中,就有菌類。從生長環境來說,菌類包括人工培育的和野生的,現在野生的很少了,而人工培育的往往分為兩種,一種是室內培育的,一種是在自然環境中培育的,也就是在大自然環境裏,人為地種上一些菌,在雨水和潮濕的環境裏成長。

對我們日常做飯來說,我們應該關注的菌類應該分成兩大類,一類是鮮的,一類是幹的。兩者之間存在一些差別,在食用方式上更是不同。

營養價值上的差別

鮮菌中含多糖類比較多,比如香菇多糖,主要作用是增強身體的免疫力,以及調整身體的代謝。一般而言,鮮菌所含的礦物質比較多,蛋白質相對高,脂肪相對少。當然不同的菌類也有細微的差別,香菇含硒比較多,對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療效。金針菇又叫智力菇,小孩吃了長智力,老年人吃了防止老年癡呆。由於金針菇裏富含鉻,而鉻具有提升胰島功能的作用,所以建議糖尿病人多吃一點。猴頭菇,對調整消化道功能及疾病的恢複有一定好處。

但是幹的菌類,當它脫水以後,活性物質基本上沒有了,維生素也基本上沒有了,剩下的就是蛋白質,而且脫水以後在同等重量的時候它的蛋白質的含量是很高的,還有一個就是膳食纖維和礦物質含量也比較高。

清洗工序方法不同

購買鮮菌一定不要買泡過水的,泡水的重,顏色也相對重而且沒有絨毛感。買回來一定不要泡,最好用流水洗,因為新鮮的活性物質在水的浸泡過程中,有很多成分會溶在水裏,這樣的話營養物質就丟失了,而且泡的話,鮮菌還會吸進很多水,炒菜的時候還會炒很長時間,這樣活性物質也會被破壞,所以新鮮的菌類最好不要泡。

幹的菌類食用前是要泡發的,比如幹蘑,在泡發的過程中,我們習慣抓一把蘑菇放在盆裏,接上好多水去泡,其實這樣會丟失一部分營養成分,比如氨基酸的清除物、礦物質以及香味,所以浸泡幹蘑的時候要注意,用水不要太多,夠泡漲的就行了,還有泡過的水不要丟掉,沉澱以後可以直接倒到燉蘑菇的鍋裏麵。

烹飪的方法不同

新鮮的菌類,建議在三五分鍾內做熟,不要油炸或大火燉比較長時間,否則活性物質就會被破壞。幹的菌類脫水以後,蛋白質和礦物質都會沉積下來,而蛋白質和礦物質在加工的過程中不受溫度的限製,所以一般的幹的菌類都燉著吃或者煲湯。

菜式搭配不同

由於營養價值不同,不同類型的菌類也要搭配不同類型的菜式,比如新鮮的菌類可以和很多蔬菜一起炒,比如做成香菇油菜、鮮蘑白菜、鮮蘑雞蛋尖椒等,鮮蘑可以說是百搭,搭配什麼都可以。蘑菇不但可以調色,還可以調味,而且又沒那麼多脂肪,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常吃。

而幹的菌類配菜則更加講究一些,最好和葉子菜來配伍,因為幹菌在曬過以後活性物質特別是B族維生素、維生素C都沒有了,做菜時配上一些葉子菜,不僅口感好,營養價值也會有很大的提升。有些人喜歡拿幹的菌類和其他幹菜搭配,這種互補不是最好的。幹的菌類和肉做在一起卻是個不錯的選擇,比如幹蘑菇,它可以吸一部分肉中的油,使蘑菇更香,而肉又可以讓蘑菇吸走了一部分油而不膩,這是比較好的一種搭配。其實無論是新鮮的菜,還是幹菜,都是豐富餐桌上的菜式,我們並不提倡單吃某一種,也不主張拒絕吃另外一種。如果你想吃,那麼不妨多加一些菜式來提一提胃口。新鮮的菜和幹菜相搭配,對刺激我們的食欲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