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精彩看點:
蔬菜之間搭配的原則是什麼?
不同顏色蔬菜之間如何搭配?
不同烹飪方法下,蔬菜該如何搭配?
不同口感的蔬菜如何搭配?
豆類該怎麼吃?
合理的膳食結構,以及科學而營養的搭配是維持人體健康非常重要的方麵,而蔬菜類食物更是我們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科學合理地將它們進行搭配才能盡量減少其營養價值的損失。蔬菜搭配有這麼幾個原則第一是顏色上的搭配。一般同一種顏色搭配,就不如兩種以上的顏色搭配好。所以在蔬菜的搭配上,應盡量讓顏色豐富起來。第二是口感上的搭配。相同口感的就比不同口感的蔬菜搭配在一起好吃。比如有的口感軟,有的硬,搭配在一起就感覺不太好吃。第三是加工、烹飪方法的搭配。有些菜需要火大,有的菜需要火小。比如生菜,在燙的時候,不用開鍋就可以,或者可以生吃。但菠菜基本上就沒有生吃的,必須燙過了吃,這樣的菜在組合的時候,就要考慮用火的大小。第四是輔助其他營養素吸收的搭配。幾種蔬菜搭配起來能更大化地增強它們的營養價值,讓身體更好地吸收營養。
食物除了給我們提供飲食營養和滿足生理需要以外,其實飲食本身也是一種文化,是一種享受,所以我們可以讓飯菜既好看,又好吃,而且對健康又有利,這樣的飲食搭配才是我們飲食搭配的最終目的。下麵我們就具體來講一下。
不同顏色蔬菜之間的搭配
從營養的角度講,一般情況下綠顏色的蔬菜中含有的葉綠素、維生素C都比較多,所以對我們的皮膚、眼睛都很好,而黃色的蔬菜一般情況下含鉀相對多,所以吃黃色蔬菜的時候,感覺代謝比較旺盛,心情比較好,比如香蕉、土豆,我們都叫它們“快樂果”。在組合過程中,黃色含鉀多,綠色含葉綠素多,紅色的含花青素和胡蘿卜素多,這幾種蔬菜混合在一起,又好看,營養素又能相互補充。
不同烹飪方法下,蔬菜之間如何搭配
我們在烹飪蔬菜的時候,第一要考慮到營養,第二要考慮到飲食習慣(比如北方人喜歡吃生菜,南方人基本不太吃),第三要考慮你的身體承受能力(比如一些生的菜,有人愛吃,但是吃完以後就不舒服,所以也不能吃)。
我們在烹飪蔬菜的時候,始終要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葉子菜能生吃的不熟吃,能爆炒的絕不燉或加工時間比較長,否則就會把葉子菜中的維生素C以及一些活性成分破壞掉。如果實在不能生吃,吃了就難受,那就用開水燙著吃,然後熱拌,在開水裏一斷生就可以了撈出來,而且水多,維生素C和活性物質受到的破壞就很少了。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老人:他70多歲,有一段時間很少吃葉子菜,煮麵條就放個雞蛋,雖然熱能不少,雞蛋也保證了,但就是葉子菜太少,半個月的時間就覺得眼前像有個“膜”似的,不那麼透亮了,去醫院看眼底也都沒問題,後來我們建議他每天吃點葉子菜,而且能生吃的就不熟吃,比如生菜、茼蒿、紫貝、天葵等,搭配在一起拌著吃。半個多月後,他眼前的“膜”消失了,眼睛透亮了很多。這也說明了葉子菜對人體的健康有多麼重要,而且要堅持能生吃就不熟吃,能爆炒就不燉的原則。
但是也會有例外,有些葉子菜最好要燙一下才能吃,比如菠菜,因為它含有大量的草酸,如果不過水就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所以一定要焯一下,焯的時候要注意,菠菜的紅根切下來不能丟掉,因為它含的鐵是非常多的,杆和葉子也分開,水開後稍微滴上兩滴油,放上一點鹽,先焯菠菜根,再放杆兒,用勺子轉一圈,然後放葉子,葉子一變色就撈出來,就可以了。經過加熱的過程菠菜自身的草酸和鈣、鐵結合,形成草酸鈣、草酸鐵就沉澱了。這樣的菠菜是炒、拌或和其他的菜搭配一起就沒問題了。
說完了葉子菜,我們再來說一下根莖菜。比如土豆、胡蘿卜、蘿卜、藕、山藥,這些都屬於根莖類的,這類菜中,有些必須是要熟著吃的,比如土豆,而有些也可以生吃,比如蘿卜。不能生吃的根莖類絕對不能生吃,比如土豆,隻能炒土豆絲、土豆塊,或者燒著吃等。土豆的做法不同,功效也不同,在這裏我告訴大家一個用土豆通便的小秒方,做法是把土豆削皮,加水,把它打成漿,倒回鍋裏,不用放油不用調味,用小火慢慢地煮,土豆澱粉特別多,在煮的時候你就用勺一點點地攪,攪到澱粉熟了,透明了,黏了,就可以了,通便效果要比炒土豆絲好很多。每天早晚空腹吃兩勺就可以,沒有糖尿病的人還可以放點蜜,這樣對便秘很好的。
在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愛吃剛剛做熟的土豆,因為這樣吃口感好,但是其實土豆在剛做好的時候,通便效果相對弱,涼了時候通便效果反而強一些,就是因為澱粉的變性。還有炒土豆絲前泡不泡水,通便的效果相差會很大。泡過水的,澱粉丟失了,口感比較好了,通便效果相對弱了。而不過水的,做得爛爛糊糊的,這樣做澱粉沒有丟失,雖然口感不太好,但是通便的效果卻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