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孝敬他人之母 共享天倫
薛包是東漢人,為人敦厚老實,他的生母很早就去世了。父親再娶,但是他後母不喜歡他,也不願與他同住,要他遷出。薛包傷心痛哭,他不想離開家獨自生活,因他的拒絕遷出,遭到後母的惡語相向,還受到父親杖打,不得已薛包隻好順從父母心意,在屋外搭茅屋獨居,但他並沒有因此憎恨父母。仍然每天早晨照常入內灑掃。
父親憤怒未消,又驅逐他,薛包就到裏門另搭茅屋居住。盡管如此,他的心中依然毫無嫌怨,堅持每天早晨回家請安,夜晚為父母安鋪床席,對後母態度倍加謹慎孝敬,委婉侍奉,從不間斷。
薛包默默付出,從不要求父母為自己做些什麼,經過年餘,父母慚愧,回心轉意,於是讓薛包回家居住,從此全家和樂相處,過上幸福的生活。
父母去世以後,其弟要求分家,各自生活。薛包勸止不了,便讓弟弟先選,弟弟把家裏有用的東西都劃到自己一邊,留下年老奴婢給薛包,薛包不但沒有怪罪,他說:“年老奴婢和我共事年久,你不能使喚。”田園廬舍荒涼頓廢的,薛包也不生氣:“這是我少年時代所經營整理的,我能吃苦,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弟弟選後剩下的衣服家具,也都是破舊的,薛包笑了笑說:“這些是我平素穿著食用過的,我都習慣了。”
兄弟分居以後,薛包勤儉持家,辛勤幹活,生活雖然清貧,但也有滋有味,而他的弟弟不善經營,生活又奢侈浪費,數次將財產耗費破敗。薛包不計前嫌,耐心關切開導弟弟,又屢次將自己的勞動成果跟弟弟分享,濟助其弟。
薛包如此孝親愛弟的德行,早已傳遍遠近。
薛包是一個懂得什麼是“孝”的人,做到了大孝。 他孝親,在父母打罵自己的情況下,仍然悉心孝敬他們,盡一個兒子的孝心。父母死後,他處處忍讓弟弟,不跟弟弟爭家產,盡了一個做兄長的責任。這就是孝心,有孝心的人,不管生活多麼艱難,也能夠活得很幸福。
懂事的玲玲
玲玲的曾祖母80多歲了,上了年紀,行動有很多不便,玲玲很懂事,從不嫌棄曾祖母。
秋天到來,天氣漸涼。媽媽給曾祖母做好了新棉鞋,玲玲就高興地送到曾祖母麵前,忙不迭問合不合腳,喜不喜歡。冬天的時候,玲玲就幫曾祖母曬被子,關心曾祖母的冷暖。晚上,把熱水袋放到曾祖母的被窩裏,曾祖母時常被玲玲逗得開懷不已。
有一天晚上,屋子外麵,飄著鵝毛大雪,西北風啪嗒啪嗒,敲著窗子,天氣特別冷。曾祖母睡覺前發現熱水袋漏水了,雖然還能充電,但已經起不到保暖的作用。曾祖母晚上睡覺會很冷的,玲玲和媽媽都急壞了,曾祖母說:“這熱水袋年代久了,明兒送去修一修吧!”
玲玲就想著把自己的熱水袋給曾祖母,卻被曾祖母阻止了:“這哪能行?孩子睡在小床上挺冷的呢!”不管怎麼說都拒絕了。
玲玲在一邊站著,忽然說:“曾祖母,你可以不要我的熱水袋 ,但你要答應我一個要求。媽媽說我小時睡在她身邊,像隻小火爐,那今晚我跟你睡好不好?”
“好,好!”曾祖母高興得摟住玲玲說,“真乖!雪再大,風再猛有玲玲睡在身邊,曾祖母也不冷了!”
媽媽也高興地摸摸玲玲的頭,好像在說:“瞧你這個小家夥,想得多好!”玲玲紅撲撲的臉上閃著光亮,真像一隻小火爐在閃火光呢!她回頭看看媽媽,媽媽笑著朝她點了點頭,玲玲便跑回自己的房間,拿著熱水袋和枕頭,擺在曾祖母的大枕頭旁邊。
夜裏,媽媽不放心,怕玲玲睡得不習慣,便悄悄地走進曾祖母房裏,開亮了小燈一看,隻見玲玲緊緊挨著曾祖母睡著,她的臉通紅通紅,曾祖母臉上也微微笑著,好像在說:“真暖和!”
父母的行為會影響到小孩,父母如果對長輩盡孝,關心老人,那麼孩子也會孝敬老人。這在無意識中就將孝心傳遞,就像小玲玲為了不讓曾祖母冷著,陪在太婆身邊睡覺。這是因為,她平時就和媽媽一起,關心太婆,悉心照料太婆,把太婆的冷暖時刻放在心上。 我們孝敬老人,就應該從關心他們的冷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