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背著母親上大學41(1 / 2)

第七章 孝敬他人之母 孝心慰母心

春娥出生不久,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斷了再嫁的念想,決心獨自把小春娥撫養成人。

所謂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小春娥也不例外,她從小十分懂事,五歲時就學會做家務,揀菜淘米,掃地抹桌;七歲時她就學會一邊燒水煮飯,一邊學著織花手套。她的懂事,受到鄰居們的稱讚。

九歲時,又一場更大的災難降臨到小春娥身上。她母親突然患腦血栓,全身癱瘓,臥床不起。這對小春娥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她看著癱躺在床的母親,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最後在舅父的陪同下,才把母親送進了醫院,從此以後,小春娥獨自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她不僅要照顧臥床的母親,還要繼續完成學業。

她每天清晨五點半就起床,煮好早飯給母親送去,再匆匆地去上學,放學後又急急地趕到病房,給母親端盆、倒尿、喂飯、洗衣,一直忙到夜晚。

家裏、學校、醫院,小春娥每天來回二十裏的路程,卻從不說一聲苦。即便如此,小春娥的成績並沒受到影響,一直名列前茅。

除了讀書、照料母親之外,小春娥還學會織毛衣,沒有錢買毛線,她就把舊毛衣拆開,再一針一線地紡織成一件厚實的毛衣。

住院開銷大,兩年多來,她們已經欠下了數萬元的外債。小春娥平時省吃儉用,從不舍得為自己花錢,為了給母親吃得好些,她學會了自己包餃子,學會將簡單的蔬菜煮可口的飯菜。

春節的時候,別人家的小孩都有新衣服穿,但是小春娥為了省錢, 沒給自己添一件新衣。小春娥常對人說:“我不覺得苦,隻要有媽媽在我身邊,我就幸福。”

就這樣,小春娥日複一日照顧母親,堅強地生活著。她的事跡感動了他人,她們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

麵對家庭的不幸,年幼的春娥地擔起了家庭的責任。她沒有悲傷,沒有埋怨,為了母親默默承擔和付出。在艱苦中成長起來的孩子,不僅懂得勤儉,也更有孝心。或許我們的成長過程沒有那麼艱辛,但我們的孝心不能因此而泯滅,因為孝敬父母,與生活環境無關。

孝敬他人之母

杜環是明朝初期的官吏,他曾受到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喜愛,至今在民間還流傳著一段他孝敬常母的故事。

一次,杜環正在家中陪客人聊天,外麵下著大雨。忽然,一位身穿破舊衣服的老曾祖母來訪,杜環上下打量了一下她,覺得有些麵熟,就試探著問:“您是常老夫人嗎?”

老曾祖母點點頭,沒有說話。杜環趕忙請入家中,讓下人端上熱湯,一邊還熱切地詢問老夫人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