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孝敬父母 孔子勤學
大思想家孔子小時候就很好學,他父親去世得早,他母親把他拉扯大。孔子的母親識字,而且能背詩,孔子小的時候,她就教會孔子認字,讀書。
孔母顏氏白天教孔子兄弟識字,晚上就檢查是否記得住。不僅如此,顏氏還問他們,對詞語意思的理解。孔子總是能舉一反三,顏氏很高興,卻沒有因此放鬆對兒子學習的督促。
有一次,顏氏說次日要考察幾天以來他們學到的知識。晚上睡覺的時候,孔子在被窩裏偷偷問哥哥:“娘親教咱的字你都記住了嗎?”
哥哥道:“都記住了。”
孔子說:“我習讀了好幾遍,熟是熟了,但就怕萬一,娘要是問了我答不上了,受罰不要緊,讓娘傷心那就是我的罪過了。我起來再溫習幾遍吧。”
他哥哥對他說:“這麼涼的天,你明天起來再溫習吧。要不,咱們在被窩裏練,我考你,再換你考我,順便記那些記不牢的詞。”
當天晚上他們溫習到很晚,直到倆人都睡著了。
次日,顏氏考核的時候,兄弟倆都對答如流,顏氏很高興,覺得兒子將來必成大器,更加下定決心要好好栽培兒子。
孔子崇尚禮學,從小時候就開始。他經常拿一些想不明白的問題來問母親。顏氏問孔子,為什麼對禮儀感興趣。孔子說:“人與人相處,最多不過是禮字。如果人們能夠和諧相處,就不會有矛盾。我以後要宣揚這種禮學,讓人們更加有愛。”
顏氏被兒子打動了,不僅更加用心教孔子,還把孔子送進學堂。
後來,顏氏去世了。孔子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更加刻苦學習。後來孔子成為當時學問最高的人,他依然謹記母親的教導。
母親是我們的啟蒙老師,是我們一生最好的朋友,我們懈怠的時候,是她不斷地鼓勵我們,用她的愛心啟發我們的才智、為我們增添動力。最了解我們的,也是母親,我們應該尊重她,孝敬她,給她最真誠的愛。
以親為念
晉朝有個人名叫範喬,兩歲的時候,他的祖父範馨就去世了。臨終前,他祖父讓人把他帶到床前,語重心長地說:“我最遺憾的事情,是不能夠看見你到成人長大。你要好好爭氣啊!”還把日常所用的硯池給了範喬。
範喬五歲的時候,他的祖母把這番情形一一講給他聽。範喬聽了,就捧了那個硯池痛哭不已。範喬從小就很懂事,他一直記得祖父臨終前的囑托,不僅學習刻苦,還很有孝心。
他的父親範粲,染了神經病,時常發狂。範喬不僅沒有因此疏遠父親,還犧牲掉很多個人的時間,一心陪在父親身邊,甚至放棄了一切的事務,專心一致地去侍奉父親。為了能夠在父親身邊照顧他,範喬還放棄了入仕做官。朝廷裏屢次來召他做官,範喬也不肯去。
有一年的大年夜,有人偷偷把他的樹砍去做柴。這事被範喬看到了,但他假裝看不見,讓偷砍樹的人繼續砍。後來,那個偷樹的人自己也覺得慚愧,就把柴拿來還他。沒想到的是,範喬拒絕了,他說:“你拿了樹兒去做柴,叫你的爺娘烘暖歡喜,這又有什麼慚愧呢?”不僅如此,範喬還送了些自家的幹柴。
以親為念,事親不懈,這是古今許多孝子的共同特點,也是子女的行孝之道。如今,為了生活奔波忙碌,我們不一定能守在父母身邊。但不管身在何處,都應該時刻惦記著父母,現在通訊設備再發達,也要視親為鄰,時時刻刻牽掛他們,為他們的生老病死盡兒女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