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總是在磨難與挫折中茁壯成長;
思想,總是在彷徨與徘徊中逐漸成熟;
精神,總是在失意與陣痛中獲得解放;
意誌,總是在殘酷與困境中得到磨煉。
生活這條路,坎坷不平,充滿了困惑與誘惑,有時是陽光燦爛的日子,有時是陰雨連綿的季節;有時萬裏無雲,有時黑雲滾滾;有時是寬敞平直的大道,有時是泥濘不堪的小道。人的思想需要曆經生活的考驗才能夠變得執著,人的意誌需要曆經生活的考驗才能夠變得堅強。
一個在困難麵前畏畏縮縮、躊躇滿懷的人根本不能承受生活的重擔。
一個在困境之中唉聲歎氣、一籌莫展的人根本無法麵對火熱的人生。
青少年尤其應當注意鍛煉堅強的意誌,做到勝不驕、敗不餒,積蓄足夠的能量去抒發自己對未來美好人生的感想、加強自己對未來壯麗生活的信心。
勤奮刻苦是幸福的種子,
閑散懶惰是墮落的禍根。
一往無前是勝利的號角,
畏手畏腳是失敗的鍾聲。
一個不勤勞的人得不到豐碩的果實,一個不吃苦的人體味不到生活的真諦,一個不奮鬥的人感悟不出生命的可貴。勤勞勇敢、積極進取、不畏艱險、勇往直前永遠都是優秀的品質。任何東西,隻有經過自己勤勞的雙手親自去獲得,才能夠顯得尤為珍貴。
有道是:“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人生有困境、有挫折、有打擊、有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缺乏麵對失敗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能力與毅力。古往今來,成就大事者,無不曆經生活的嚴峻考驗。在嚴峻的考驗麵前,做到寵辱不驚、去留無意,以堅強的毅力克製自己的私欲,戰勝自己的懦弱,是青少年極其難能可貴的一種人生品質。
頑強堅定、持之以恒的意誌品質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東西,它需要經過長久的磨煉、艱苦的鍛煉之後才能夠獲得。一般說來,鍛煉堅強意誌的方法主要有三種:生活磨煉法、營地軍訓法和魔鬼訓練法。
生活磨煉法
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有人說,人這個漢字一撇代表人的誌氣,另一捺代表人的勤勞。勤勞與誌氣共同構成了人生這座金光閃閃、宏偉輝煌的大廈。
勤勞是一種什麼精神呢?說到底,勤勞是堅強意誌的生動體現。沒有了意誌,勤勞也就失去了靈魂;沒有了意誌,勤勞就會變成一堆散沙。意誌是勤勞的精神支柱。
鍛煉堅定的意誌,讓自己變得勤勞起來,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日常生活中磨煉自己的意誌。一個嚴以律己的人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都會做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在任何一個時刻都能夠做到認認真真、精益求精。
明末清初的學者朱國純說過: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艱難。”
生活中的任何一件物品,無論是如何地微不足道,那都是人們汗水與智慧的結晶,要倍加珍惜。
根據調查顯示,現在的中小學生每日參加勞動的平均時間正日趨減少,美國為1.2小時,韓國為0.7小時,法國為0.6小時,英國為0.5小時,中國隻有0.2小時。現代的中小學生憑借獨生子女這個得天獨厚的條件暢遊於生活之中,小皇帝、小公主的思想觀念日益加重。做父母的一味溺愛自己的孩子,結果造成了他們生活依賴性很強,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未經鍛煉的翅膀,難以搏擊世間的風雨,即使能夠站立,也會顯得步履踉蹌。
北宋著名曆史學家司馬光在教育子女時這麼說道:“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的確如此,在生活中做到勤儉節約、艱苦樸素實在是太難了,要想鋪張浪費則是比較容易的事,而且無師自通。
由此看來,通過日常生活來磨煉堅強的意誌既十分重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做到時時、處處都能夠嚴格要求自己,談何容易。說到底,這就是一個生活習慣的問題,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自然也就能夠養成良好的人格。良好習慣的養成過程其實也就是一個磨煉意誌的過程。
通常說來,通過生活磨煉法來鍛煉堅強的意誌、養成良好的習慣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一、自覺地正視自己
認識自己並不容易,悅納自己更是艱難。人貴有自知之明,可以肯定地說,大部分人都不能夠恰到好處地分析自己並且去接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