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觀世音菩薩湣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這一段是講受供轉施。觀世音菩薩聽佛陀的勸請,接受了瓔珞的法供養,為了憐憫和利益法華會上的四眾弟子,以及天龍八部,人非人等之故,所以接受了當機請法者無盡意菩薩所供養的瓔珞之後,馬上就分作兩分,一分是轉供釋迦牟尼佛,一分就轉供多寶佛的寶塔。
我們看《法華經》,你要學的話就覺得很生動,很形象,好像戲劇一樣。你看,一個人就起來提問,然後佛陀就回答,回答以後,然後一個人起來供養,佛陀又開示,然後觀音菩薩又接受,又分作兩分。整個就好像非常精彩生動的戲劇一樣,諸佛菩薩其實就是來到這個人間演戲給我們看,來度化我們,讓我們心開悟。否則的話,隻是坐在這裏講,他聽一下就打瞌睡了,但是你要這樣子生動,好像看戲劇一樣很精彩,大家就興致盎然。所以這個《妙法蓮華經》翻譯過來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大,對於中國的戲曲,中國的文學,各方麵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華夏文明的豐富和發展。
轉供釋迦牟尼佛是表示對我們此土教主的尊重。並且也是表法,我們從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就可以知道怎麼樣子修行,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能仁,寂默。譯為中文就是四個字。
“能仁”表示利他,“寂默”表示自利,這個我們都知道了。但是“能仁”,其實“能”是指才能;“仁”是指仁慈,慈悲。既有才能,又有慈悲,所以就能夠積極地入世來利益眾生。有慈悲沒有才能,事情做不好;有才能沒有慈悲,不肯為眾生做事,所以要“能仁”。但是更重要的是,同時內心還要寂靜默照,要“寂默”,要空其所有,利益眾生而不著利益眾生之相。所以釋迦牟尼佛其實就是表示“無住生心,生心無住”。“能仁”就表示無住而生心,生心度眾生,行菩薩道利他;“牟尼”表示寂默,表示自利,也是表示生心而無住,修解脫道而自利。“無住生心,生心無住”,就把菩薩道和解脫道都包含在其中了。
然後還有一分是轉供多寶佛塔,釋迦牟尼佛講《妙法蓮華經》的時候,講堂前麵突然從地湧出一座莊嚴的寶塔,裏麵就坐著多寶如來。《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上麵說:“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國名寶淨,彼中有佛,號曰多寶。其佛行菩薩道時,作大誓願:若我成佛,滅度之後,於十方國土,有說法華經處,我之塔廟為聽是經故,湧現其前,為作證明,讚言善哉。”這位多寶如來曾經所發的誓願就是說,哪怕我滅度了,隻要有哪個地方講最殊勝的成佛之法《法華經》的話,我的寶塔就會湧現其前,為他作證明。
佛塔是表示佛意功德,佛陀的智德、斷德、悲德。所以在佛塔前麵獻供養,能夠讓我們迅速地斷盡三惑,斷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能夠迅速地開發內在本具的智慧,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能夠激發我們內在的慈悲心來利益眾生。
我們大乘佛法以釋迦牟尼佛的八大佛塔為主,你看塔爾寺有那個八塔:第一個是蓮花塔。它這個代表了釋迦牟尼佛示現到人間來,降生為悉達多太子,這是降生塔。
第二個是降魔塔。開始出家以後,五年尋師訪道,六年苦行,然後三十歲圓滿成佛,在菩提迦耶金剛座菩提樹下成佛,降魔成佛道,所以稱為降魔塔。
第三是轉法輪塔。這是紀念釋迦牟尼佛最初到鹿野苑轉四諦法輪度阿惹憍陳如等五比丘。
第四是神變塔。紀念佛陀在神變月顯現神通降伏六師外道。
第五是天降塔。是紀念佛陀升到忉利天宮為母說法,說《地藏本願經》,然後下升人間,從天而降,造天降塔。
第六是和合塔。紀念世尊和合僧團,僧團人多了,大家意見不同,佛陀息諍,和合僧團。
第七是尊勝塔。佛陀將要入涅槃的時候,大眾勸請佛陀不要入滅,佛陀就囑咐要修這個尊勝塔,並且親自開光,代表了法身。
第八是涅槃塔。紀念佛陀在拘屍那雙林示現入涅槃。
這是人間八塔,還有天上四塔。
多寶佛塔從地湧出,證明《妙法蓮華經》是最殊勝,甚深微妙不可思議的,最圓滿的。觀世音菩薩以瓔珞來供養多寶佛塔是表示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稱性起修,從不生不滅的聞性本覺妙理來起始覺的妙智慧,以如如智照如如理,所以這個法門是最妙的,最當機的。以最殊勝、最微妙的法門成就耳根圓通以後,“獲二殊勝”,從果而起妙用,所以度眾生也是最圓滿的,能夠普門示現,所以以瓔珞供多寶佛塔也表示《普門品》這個觀音菩薩的法門是最妙的,最圓滿的。
明天上午八點鍾還有一講,講那個偈頌,就可以圓滿了,大家一起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