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這是解貪毒無畏。其實外在的八難,種種的災難是相,而它的根源是我們內心有三毒,所以要念觀世音菩薩解三毒。貪、瞋、癡三毒的危害甚過於砒霜,毒藥砒霜雖然能夠傷害我們的色身性命,但是不能夠傷害我們的法身,但是貪瞋癡三毒它會讓我們生生世世流轉三惡道,能夠傷害我們的法身慧命,所以稱為三毒,並且又是讓我們墮三惡道的因,多貪墮餓鬼,多瞋墮地獄,多癡感畜生,甚可怖畏,所以名為三毒。
《大佛頂首楞嚴經》上說:“縱有多智,禪定現前,若不斷淫,必落魔道。”《首楞嚴經》上麵有四種清淨明誨,四種根本戒,如果不能夠守持,哪怕你成就了禪定與智慧,不單單是不能成就,還會入魔道,所以我們要修五停心觀。
小乘的三賢位就是五停心觀,別相念處,總相念處。“多貪眾生不淨觀,多瞋眾生慈悲觀。”貪欲習氣、淫欲習氣很重的眾生要多修白骨觀,不淨觀;愚癡的眾生是因緣觀;多散亂的眾生是數息觀,以數息的方法讓我們的心靜定下來;“多障眾生念佛觀”,業障很重的眾生多念佛。也有一些說法,最後一種是說“我執眾生界分別觀”,我執很重的眾生要修界分別,這個是小乘三賢位所修持的方法。第二步就是別相念處,別別地來修五停心觀。成熟以後,總相念處,同時具足修五停心觀。
事實上欲界的眾生,不管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都是淫欲的惡習偏重,所以稱為欲界眾生。《圓覺經》上說:“一切眾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淫欲是眾生生死輪回的根本,欲界的凡夫愛根深固,所以在六道裏麵頭出頭沒,受盡無邊的痛苦。不過有輕有重,“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一個人他各種各樣的習氣欲望很重,應該是他的善根智慧力就比較淺。
蓮池大師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所以事實上欲界的眾生要修行,要解脫,他的障礙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情,一個是見。感情的煩惱很重,所以放不下,這是一種障礙;還一種是見,我見很重,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喜歡耍自己凡夫的小聰明,自以為是,這樣子也是他修行的障礙。
如果眾生淫欲習氣重,能夠“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恭是內心的謙恭,敬是外在的禮敬,“內心謙下是恭,外行於禮是德”,也是恭敬的意思,能夠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可以離淫欲。
觀世音菩薩示現種種的化身,曾經在唐朝元和十二年,就在陝西有示現過為一位孤身年輕的女子,提著一個籃子在賣魚。
很多人看到她生得很美貌,就很多人想要娶她做妻子,女子就說:“我一個人怎麼可以普遍地應你們的要求呢?那不如這樣好了,我這裏有《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你們請回去,如果明天早上誰能夠背,我就嫁給他。”
到第二天早上,有二十幾個人都可以背誦,經過一個晚上,二十幾個人都可以把《普門品》背下來。然後女子說:“人還是太多了,那不如這樣,我這裏有《金剛經》,用三天的時間,誰能夠背下來,那我就嫁給誰。”
到第四天早上,還是有十個人可以背誦。然後這個女子又再拿出《妙法蓮華經》來,有七卷二十八品,七萬多字,所以就說:“誰七天之內能夠把這一部《妙法蓮華經》背下來,我就嫁給他。”
到第八天早上,隻有一個姓馬的年青人可以背誦,當然這個女子就同意嫁給他。然後姓馬的青年就很歡喜,趕快就做準備,但是很不幸,剛剛成親拜過堂以後,當天晚上這個女子突然就有疾病,迅速地就死掉了,而且身體很快就開始腐爛起來。然後馬氏青年就覺得,“哎呀,我還是沒有福氣。”很懊惱,很不開心,但是也沒辦法,就把那個女子埋葬了。
埋葬以後,過了一年,就遇到一位老法師,拿著一個錫杖到他家裏麵來托缽,然後馬氏青年就說起他前麵的那個遭遇,老法師就說:“那你帶我去那個墳那裏看看。”
去到以後,老法師就讓馬氏青年把那個墳墓打開一看,就是一副黃金鎖子骨。老法師就說:“其實她是觀世音菩薩化現來度化你們的,因為你們這個地方從來沒有聞到過佛法,觀世音菩薩以種種方便來化現,來度化你們。”老法師用錫杖把黃金鎖子骨挑起來,突然之間就不見了,馬氏青年就醒悟過來,發心出家修持。然後陝西那個地方念誦《普門品》的人也就很多。
在南宋末年,元朝初年,有一位畫家叫做趙孟頫,他是南宋的皇族,但是他畫畫畫得很好,書法也非常好,他就專門有繪過一幅畫,叫做《魚籃大士》,觀世音菩薩化現為賣魚的女子,現在這幅畫都還是珍藏在台北的故宮博物院裏麵。是觀世音菩薩善巧方便地轉化眾生的淫欲,讓眾生能夠因此而聞到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