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怎樣成就精神世界的成功——幸福快樂(1 / 3)

接下來我們講第二部分就是:怎樣成就精神世界的成功?也就是幸福快樂。幸福和快樂是每個人都想的,都希望的。大家也都會。幾年前有個新名詞,就是提高幸福指數。也評價說不丹國雖然是小國寡民,但是他們的國民幸福指數是很高的。

怎樣能夠提升幸福指數呢?我們從三個方麵來說明怎樣能夠實現幸福快樂。第一個方麵就是不管世界如何變化,都要保持幸福、喜悅的心態。在相對的善惡交參的這麼一個世界裏麵,我們要保持絕對的幸福喜悅的心態。這樣你就不會跟隨環境而動。你能夠如如不動,任何時候你就能夠幸福快樂,外在的環境並不能影響你。這個是有真正的智慧。第二個方麵就是要穿透情緒,擁有幸福的能力和語言。第三個方麵是實踐幸福的生活方式。這樣我們就能夠成就幸福快樂。

l、不管世界如何變化,都要保持幸福、喜悅的心態

我們先講第一點,不管世界如何變化,都要保持幸福、喜悅的心態。怎麼講呢?

我們讀過《道德經》的應該比較多。老子《道德經》上麵有一段教誨很重要。你看《道德經》五千言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源頭。好在老子西出函穀關的時候,這個尹喜一定要讓他在樓觀台這邊留下這麼一部不朽的著作。老子在《道德經》裏麵所教誡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這個當然解說很多。要展開來講恐怕也要講一個小時以上,我們就用最簡單的、最簡潔的解說好了。也就是說“聖人無常心”是什麼?聖人沒有主觀成見。他是以百姓的心為心,以百姓的需求為需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百姓需要什麼,他就幫助什麼,提供什麼,以百姓心為心。對於善良的人,聖人報之以善良;對於不善良的人,聖人也是報之以善良。所以聖人在善良者的心巾,鼓勵並且加強了善良,在不善者的心中培植了善良,這個是德善。對於誠實守信用的人,聖人報之以誠實;對於不誠實的人、欺騙的人、欺詐的人,聖人也報之以誠實。這樣,可以使得人人都守信誠實。這個是什麼?這個就是說我們在不管這個世界如何變化,我們都要保持善的心、誠實的心、智慧的心、幸福喜悅的心。就像老子所教誡的一樣。

我們打個比方就可以明白。假設你不是一棵荊棘,你是一棵長滿了、結滿了蘋果的蘋果樹。這個蘋果都成熟了,紅紅的,結滿了蘋果。那麼有好心的人,他會去感恩這個蘋果樹,把這個蘋果摘下來,他會收獲蘋果。對不對?另一個人,不太那麼善的人,他用石頭去砸這個蘋果樹。你認為他能收獲什麼?他一定也是收獲蘋果對不對?他不是收獲石頭,他還是收獲蘋果。這也就是德善。

不管人家是怎樣,你都提供善,你都提供誠實。在這個相對的世界上麵,你一直保持幸福喜悅的心,這樣就對了。所以做一棵蘋果樹,不要做一根荊棘。荊棘立在那個地方就會怎樣?“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不靠近我,我不刺你。你碰了我,我就要刺你”。這個是凡夫的心,對不對?你不要做荊棘,要做蘋果,結滿了蘋果。這樣就對了。

德善的人一定是聖人。我們來舉個例子。不要舉佛教的例子了,不然說我們偏心。我們舉個天主教的例子好了,天主教也有聖人,天主教也一定會有菩薩化現。

比如說,特蕾莎修女,大家都知道。特蕾莎修女是南斯拉夫人。她很小的時候,就自願修道,到那個天主教的修道院。然後就離開家鄉,來到印度的加爾各答。來到印度加爾各答以後,那個時候剛剛是印巴分治的時候一片混亂。有幾十萬難民湧到加爾各答來,而且都很貧困。貧困到極點,掙紮在死亡線上。而她就一輩子專門來幫助那些貧病無依者。這個很了不起,這是德善。

她是1979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她也是百餘年以來最受尊崇的三位獲獎者之一。就是完全沒有爭議,大家都讚同。最欽佩的、最尊敬的三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之一。另外兩位,一位是1921年物理學獎得主愛因斯坦。這個當然大家沒有爭議了,這個是IQ絕頂。還有就是l96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馬丁 路德金。馬丁 路德金發表一個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直接就推動了美國消除黑奴製度,推動了美國的南北統一,推動了美國的強盛。所以他獲得和平獎大家也很讚同。你看這三位是百餘年來是最沒有爭議、最受讚歎的。

在特蕾莎修女1979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頒獎儀式上,她說:“我是以窮人的名義來接受這筆獎金”。這是一種無我的狀態,她沒有我執。她是什麼?認為這個榮耀是給全球的窮人的。之後,她還要求舉辦者不要舉辦這個頒獎晚宴。她說你這個晚宴花那麼多錢,隻是招待了幾百人。如果你不要去舉辦把那個錢給我,我可以讓幾千人都吃上飯。她得到諾貝爾獎的獎牌也賣掉變成錢,包括獎金19萬美元。當時l9萬美元以及賣獎牌一起,她把所有的錢都拿回去,就提供給了加爾各答的麻風病患者。那凡夫一定是見到麻風病避之惟恐不及。她主動去收容他們照料他們。她把所有那些得到的錢全部都捐給了麻風病患者和貧民。

在特蕾莎修女所辦的收容所裏麵,有一位老人在搬來的那天晚上就斷了氣。在臨死之前,他就拉著特蕾莎修女的手,用孟加拉語低聲地對修女說:“我一直都生活得像條狗,而我現在死得像個人。謝謝了!”那麼她讓一切的這些貧病無依者、掙紮在死亡線上的人都能夠哪怕死亡也是會有尊嚴的。

特蕾莎修女從12歲一直到她87歲去世,從來都是不為自己,隻是為受苦受難的人活著。她雖然是一個示現在天主教裏麵,我們看她一定是觀世音菩薩的化現。

她留給我們一首詩,這首詩如果你對佛法有領悟的話,你就知道這是一個開悟的人所說的,她的心聲。這首詩說:

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以自我為中心,不管怎樣,總是要愛他們。

如果你做善事,人們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後,身邊竟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敵人,不管怎樣,總是要成功。

誠實與坦率,使你易受攻擊,不管怎樣,總是要誠實與坦率。

這個就是什麼?你看我們前麵引用的,也就是我們說的與老子的教誨是相通的,對不對?不管怎樣,你要善良,你要誠實。

你多年以來所創造的,可能會毀於一旦,不管怎樣,總是要創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人們可能會嫉妒你,不管怎樣,總是要快樂。

很重要哦,你看一個開悟者的心境一定是快樂的,他不是一天到晚愁眉苦臉的,總是要快樂。

你今天所做的善事,明天就會被遺忘,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把你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你可能會被踢掉牙齒。不管怎樣,總是要把你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

你看我們讀這首詩就像讀菩薩的心聲,告訴了我們幸福快樂的真諦,特蕾莎修女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有4億多美元的資產,全世界的那些億萬富翁都願意跑到她那裏去無條件地、無償地做義工。但是她自己去世的時候,她全部的個人財產就是一張耶穌的受難像、一雙舊的涼鞋,還有三件舊紗麗,印度人用那種紗麗把身子裹起來,很漂亮的一塊紗麗,一塊布。這是她的全部財產。所以她雖然示現在天主教裏麵,但是我們看她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中國禪宗的祖師也說,快樂無憂是名為佛。這個就是幸福快樂的真諦。

2、要穿透情緒,擁有幸福的能力和語言

第二個要點就是要穿透情緒,擁有幸福的能力和語言。

底下有三小點:第一點心理學上有三大使命。第二點就是成就幸福腦。第三點就是穿透情緒,擁有幸福的能力和語言。

我們先看第一小點就是心理學三大使命。心理學跟中國的禪學平行發展,其實各自取得了很卓越的成績。照亮了無數人的心,尤其是現在更方便。現在西方心理學他研究,他幫助人消除心理疾病。遇到瓶頸以後,他來借鑒東方古老的禪智慧,產生了很多非常好的成果,我們都很讚歎!

比如說,像認知行為療法;像語言行為程序學;像海靈格的家族係統排列;像美國薩提亞的家庭係統模式等等,都是非常好的心理學工具。而他遇到瓶頸的時候,都是借鑒的東方禪智慧。所以我們現在要修行其實是更便利。為什麼?因為全球的智慧資源你都可以很輕易得到。隻要你有心,隻要你決心向內走去照亮你的心。

心理學的三大使命是什麼呢?第一個使命就是療愈精神疾病。第二個使命就是幫助人們幸福。這個使命我們很喜歡,是不是?能夠幫助我們幸福快樂。第三個使命就是發現和培養天才。我們聽了以後,心裏麵也很高興。我們能不能運用這些工具把自己培養成天才呢?把我們的團隊都打造成天才呢?所以這個三大使命其實都很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大會的主席塞利格曼,在他的一本著作《真實的幸福》(這本書也在幾年前都翻譯到中國來了),這本書裏麵就談到兩千年以前的,這個心理學文獻之中關於抑鬱症、關於焦慮症的研究文獻占到了95%,而關於幸福、愉悅的研究文獻不超過5%。所以這個塞利格曼主席就有一個警覺。他這個警覺很好、很重要。他就警覺什麼呢?警覺我們的心理學正在慢慢地成為“受害心理學”。

你看弗洛伊德那個《夢的解析》、你看榮格那個“性心理”等等很多方麵,他都是研究那種有病的心理狀態。他沒有研究健康的心理狀態,怎樣讓他成為天才。這個其實是有局限的。所以他就警覺到這一點,我們正在成為一種受害心理學。這個不對,這個不夠。我們隻完成了第一項使命,就是療愈精神疾病。後兩項我們忽略了。我們的關於幸福、愉悅的研究文獻總共還不到5%。那怎麼辦呢?我們要轉型,我們要轉到以後兩個使命為主,這個很重要。因為他是美國心理學家大會的主席,所以他就能夠推動全美國所有心理學家,轉到後兩個使命的研究,所以產生了很多的心理學成果。

其實很多是值得跟禪的智慧互相印證、互相借鑒的。這個反思就直接帶動了另外兩個使命的研究和應用。幫助人們幸福的使命,導致了積極心理學的誕生。

最近兩三年以來,很火爆的哈佛大學的幸福課,就是積極心理學的應用成果之一。被翻譯到中國來的著作有沙哈爾的,他在哈佛大學長期教這個積極心理學、教幸福課。他有兩本書翻譯過來了。一本書就是《幸福的方法》、第二本書就是《幸福超越完美》。還有一本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塞利格曼寫的《真實的幸福》等等。但是如果你用心去看,你就會發現他還是說得比較淺。為什麼?他還沒有深入到禪智慧的深層。

而發現和培養天才這個使命呢?則直接推動了對腦科學的深入研究、更深入的研究,對學習方法和技巧的更深入的更透徹的研究。產生了一些成果。比如說,也翻譯了一本書過來叫做《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也就是說如果你專注地,學習方法恰當地去用,投入一萬個小時你可以在這個領域成為天才。《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等等,都是發現和培養天才這個使命,他研究以後所產生的應用成果。這是第一小點。

第二小點就是成就幸福腦。當代腦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可以分為本能腦。這是我們最原始的腦袋。在脊椎的最頂端,在我們腦部的最中心。本能腦也叫做爬蟲腦。第二就是情緒惱,也叫做邊緣係統。第三就是大腦皮層,也叫做新皮質。還有第四個係統也就是整合係統,能夠整合這三個腦。

本能腦是位於大腦的最裏層,位於脊柱的頂端。它的主要功能是保證身體的安全。在原始上古時代生命隨時受到威脅,被野獸吃掉。所以本能腦一發現威脅、危險,馬上就逃跑。用最快的速度衝刺,保證身體的安全。

情緒腦,其實現在我們很多人都是情緒腦在掌控我們。大腦皮層沒有起什麼作用,所以我們難以成為天才就是這個原因。情緒腦的特征之一,就是會投入所有的記憶。它會把所有的記憶翻出來,去回憶,你就陷到那種情緒裏麵去了,就把你捆住了,你就難以麵對真實的世界。你活在你大腦虛構出來的世界裏麵。你活在那種情緒裏麵。所以你看不到世界的真相。情緒腦的第二個特征就是喜歡讓事物維持原樣。它很害怕變化、很害怕變革。因為它什麼?因為它掌握的是有限的知識,要麵對無限的世界,它有恐懼,所以它不喜歡變革,它總想逃避。情緒腦的第三個特征,就是考慮問題的方法它是對立的。要麼就是對,要麼就是錯,沒有中間地帶,就是不圓融。那麼我們透過這個腦科學的研究就知道怎樣?要克服大腦、情緒腦的這種惰性。要學會充分地來運用大腦皮層的力量。

當然這個方法很多了,西方也有方法,東方也有方法。東方的方法是什麼呢?是睡光明法。通過睡光明法來起遍行。那麼大惱皮層就能夠被激活。大腦皮層掌握絕大部分的智力。它擁有16萬億相關聯的神經元。最新的腦科學研究表明,神經元很多沒有用,關鍵是它相關聯是不是很頻密。它這個聯係和互相輸送傳遞信息是不是很頻密,這個很關鍵。這樣你腦海裏麵,你這個潛意識會形成一種慣性。你就會有一個綠色通道。你的好習慣也是綠色通道,你的壞習慣還是綠色通道。所以你盡可能來訓練,讓你的好習慣,反複反複地,那些神經元,反複反複地鏈接,成為一個好習慣的綠色通道,快捷反應。那麼你真正能夠調動大腦皮層的力量,那麼你的智慧是你以前受情緒腦控製的那種智慧的一千倍。你的反應也比情緒腦要靈活一千倍。那當然你是天才。

這就是我們說怎樣來成就幸福腦。

有一個日本東京大學博士叫久恒辰博,他寫了一本書,這個書名就直接叫做《幸福腦》。書中說:容易感受幸福的大腦狀態稱為幸福腦;不易感受到幸福的大腦狀態稱為不幸福腦。處於幸福腦狀態的神經元和大腦回路會往好的方向發展。促進記憶力、思考力、創造力、適應力提升。這個四種力量都很重要。

對任何小事都很容易感覺幸福,也很敏銳。你的心充滿了慈悲和能量和智慧。自然就心量寬大,自然就會對他人表現關懷或感謝之意。甚至會吸引更多比現在還幸福的狀況來到自己身邊,通過這些美好的事大腦會分泌出快樂的物質。那種快樂的物質叫做勝肽,是一種氨基酸,勝肽那種快樂的物質。那當然你的快樂就會加倍。所以越快樂的人越快樂;越幸福的人越幸福;越坐困愁城的人越被自己綁死掉了。那麼大腦會分泌出快樂的物質,大腦的細胞也會增加。這個就是“幸福的循環”。

第三小點就是,穿透情緒,擁有幸福的能力和語言。情緒很重要,每個人都會起情緒。不是說你修行了就沒有情緒了,有沒有看到那些開悟的禪師大哭?有沒有看到開悟的禪師大笑?一個一直敢於大哭、大笑的生命內心非常強大有力量的聖者,他一定是一個真性情人。我們看百丈懷海在馬祖道一麾下,給馬祖拉鼻子拚命一扭,他豁然大悟了,回到寮房就大哭。當然這個公案我們不展開講了。總而言之就是說,聖者、明心見性的人,他照樣是會有情緒的,但是他可以把這個情緒轉變為智慧和慈悲,轉變為能量。

真正的幸福不是絕對沒有負麵情緒,而是能夠積極應對。如果我們不允許自己體驗痛苦情緒,一直去壓抑自己,那麼反而會限製我們感受幸福的能力。我們所有的感受,無論是正麵的,還是負麵的,其實流過的是同一條情緒通道。當我們阻止、壓抑痛苦情緒的時候,其實就是在間接地阻止快樂,壓抑幸福感。因此你要怎樣?你要敢於體驗一切情緒。情緒不可怕。任何情緒來,你都麵對它,都體驗它,都穿透它,然後放下它,這樣就對了。這樣也是一種幸福。你不要以為說那種沒有痛苦情緒才叫做幸福。你能夠體驗而且在裏麵增長智慧和慈悲,照樣是幸福。

我們舉一個例子好了。

寂天菩薩有一部偉大的著作叫做《入菩薩行》,是一部論,很多偈子。這位菩薩很了不起,他本來是王子出家,出家以後很精進,他也很少出來跟其他法師們聊天啦,一起玩啦,他就關門在房裏自己學習和禪修。隻是出來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情是出來吃飯。第二件事情是出來大小便。第三件事情是出來經行。在寺院裏麵,在那爛陀寺住了好多年,那個寺院很大超過一萬法師,是當時世界最頂級最著名的佛教大學。

很多年過來了,很多那些凡夫僧看他就覺得很奇怪,就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三想者。就是這個法師隻會想三件事:吃飯、大小便、散步,其他什麼都不會。因為從來沒有看到他出來講法,也沒有看到他出來跟大家交流,就關門在裏麵。

那爛陀寺佛教大學是每年有一次的辯經法會,講法大賽。那麼大家就想出他的醜,就故意搭了很高很高的一個台,故意就起哄,要請寂天法師上高台去給大家講法,以為說他什麼都不會,肯定要出他洋相。寂天菩薩也答應了。答應之後,他一來到會場就看到這個台子很高,他就觀察一下,大家到底是尊崇我的佛法,所以把這個台子搭得很高表示尊敬呢,還是要有意來看我笑話?把這個台子搭得很高。他一觀察就發現是後一種情況,他就不露聲色,運用神通這個手一壓,台子自動就降下來了,他就坐上去。那幾萬人的場麵來講法了,很盛大。

坐上去以後就問大家:“你們是要聽那些聽過了的佛法?還是要聽那些沒有聽過的佛法呢?”

大家有人就起哄說:“我們想聽沒有聽過的佛法”。

那寂天菩薩不慌不忙他就開始講法了,講出來的法就是什麼?就是我們現在讀到的《入菩薩行》。如果你要真有心學佛法,我是很建議大家把這部好好地學通學透。那麼你任何時候都能夠感受到幸福,感受到快樂。這個是幸福和快樂的靈丹妙藥,如果想吃的話,趕快找到這本書。我們六祖寺文化辦好像也有。而且我建議大家把那裏麵的《護正知品》,《安忍品》、《精進品》、《智慧品》,起碼把這四品背下來,它總共有十品。

他一直講一直講,一開始大家用一個很傲慢的心、很輕慢的心來聽,越聽越精彩,越聽越聚精會神,正襟危坐,不敢傲慢。於是大家都很恭敬來聽,他一直一直來講,講到第九品,就是《智慧品》。漸漸地他就從這個法座上麵一直升起來、升起來,就一直往空中升了很高的以後,大家看不到人了,隻聽到聲音。一直到把整個十品全部讀完。他也沒有回到那爛陀寺,就隱居去了。所以說她是一部偉大的著作。

我們今天來分享她其中一個偈子好了,就是四句話都能夠讓我們體驗到幸福。他是告訴我們怎樣在痛苦裏麵去感受幸福和快樂。痛苦本來是負麵情緒,你怎麼能夠在痛苦裏麵去感受幸福和快樂呢?

寂天菩薩有一個偈子叫做:

苦害有諸德,厭離除驕慢,

悲湣生死眾,羞惡樂行善。

你看這個痛苦你穿透它的時候,你體驗它的時候,你的心要如何去徹底思惟,有智慧地思惟,你要思惟這個痛苦生起來的時候、你去體驗它的時候,它可以讓你增長五種功德。哪五種功德呢?“苦害有諸德,厭離除驕慢”。第一種功德能夠讓你生起厭離心來,這個世間本來就是苦了,本質就是苦了。你願意出離,不再去那麼熱衷於追求世間的財、色、名、食、睡了,這個是一種功德了。除驕慢,原來你很順利的時候,你覺得我很了不起,我這麼成功就靠我的能力,靠我的智慧。現在你失敗了,你痛苦了,你知道,其實我們哪裏是自己的成功,是整個法界的加持,三寶的加持。

我們這個世間有真正的人類創造嗎?沒有。怎麼說?其實都是天地宇宙提供資源,我們不過是把它再重新組裝一下,我們就認為這是我們的發明和創造。你哪一項資源不是從天地宇宙來的,對不對?你看我們最大的資源是什麼?空氣、水,我們沒有要一分錢。你看這個太陽東升西落,地球一直在轉動,怎麼樣?我們有春、夏、秋、冬。那麼農作物就有秋收冬藏。一年又一年,都給我們提供食物。最大的力量來自於天地。來自於我們嗎?當然不是。不要有傲慢的心,對不對?所以天地有功,有功德於人類,為而不居。我們為什麼不能夠學習天地的道德呢?所以說這樣一想我們就沒有驕慢心,我們任何時候都是謙虛謹慎的。你看你體驗痛苦的時候,你得到第二種功德了吧。

第三種功德是什麼呢?就是悲湣生死眾,因為我自己體驗了痛苦,所以我對其他眾生的痛苦我感同身受。我看到別人的痛苦就自己熱淚盈眶,老是想辦法要去幫助他。這個就是生緣慈。生緣慈,法緣慈,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這樣你的心就是菩薩的心了,悲湣生死眾。對眾生有同情心啦,這是第三種功德。

第四種功德是什麼?當你體驗痛苦的時候,他生起來的功德是什麼?羞惡。我為什麼會感受痛苦呢?因為我過去有惡業。這個是靈性資本的因果律,這個世間沒有無緣無故發生的事情,一定有個因在,你才會感果。沒有什麼飛來橫禍,也沒有什麼橫財。你認為有飛來橫禍,你認為有橫財,隻是因為你智慧不夠,你看不清楚,太長遠的時空,你看不明白這個因果關係。萬事萬物一定有因果在,不過是你知道或者不知道而已,你智慧夠不夠長遠而已。所以這樣一想的時候怎樣?你就能夠羞惡。對過去所造的惡業,自己生慚愧心、生羞恥心,誓不更造。不願意再造惡,有真正的懺悔心,這是第四種功德。

第五種功德是什麼呢?一切善果,一切財富自在,一切幸福快樂,都是來自於行善事,修行。還有包括你解脫也是因為你一直為善,因果清淨。身語意都清淨的時候,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生實相就是開悟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