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藥物抗衰老(1 / 3)

十二、藥物抗衰老

(一)能抗衰老的常用中藥

中藥抗衰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曆史,近年來,國內外對抗衰老中藥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初步揭示了中藥抗衰老的奧妙,中藥抗衰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麵:

1.調整中樞神經係統的功能人體衰老,大量的神經細胞萎縮死亡,腦的重量減輕,致使老年人心維能力、記憶能力減退。有些中藥可以延緩腦細胞萎縮、破壞和死亡。有些中藥對大腦和中樞神經的興奮與抑製過程還有很好的胡節作用.能改善視力,擴大視野,改善聽力,提高人智力和記憶力及皮膚感受的辨別力,從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調整內分泌係統的功能人體衰老時性腺、腎上腺、甲狀腺、胰腺等腺體的功能減退。據研究,甘草、人參、刺五加、當歸、白術、田七、附子、何首烏、蜂乳、巴戟天等均可提高腎上腺皮質功能。淫羊藿、人參、紫河車、蜂皇漿等均含有性激素或有性腺激素樣作用。

3.調節免疫功能隨著人體衰老,免疫能力大大下降,因而,對外界病原體的抵抗能力明顯減弱,甚至喪失了機體抵抗力。中藥能全麵地,明顯地提高人體免疫力,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

4.清除自由基作用老年人抗氧活性降低,體本內自由基產生過量,血清中過氧化脂質(IPO)升高,組織脂褐素沉積過多。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實驗證明,有些中藥對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並能降低血漿或組織中的IOP,如當歸,如棗仁、女貞子、五味子子等。另有一些中藥能促進SOD的活性,如山楂、酸棗仁、山茱萸等。

5.促進物質代謝由於老年人的基礎代謝水平低下,使機體對物質代謝的功能下降,從而加速了衰老。實驗發現,許多補虛中藥都有促進物質代謝的作用。對蛋白質、糖、脂質的代謝有明顯的影響。如人參、淫羊藿、肉蓯蓉、刺五加、靈芝、黃芪、三七、附子、鎖陽、菟絲子、生地、麥冬、玄參、龜板等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蛋白質、核酸代謝的作用。地黃、黃精、山藥、天花粉、麥冬、枸杞、淫羊藿、知母、人參、五味子、白術、何首烏等均有不同程度調整代謝、降低血糖作用。人參、黃精、何首烏、女貞子、靈芝、菁黃、鬱金、決明子、徐長卿等可用來防治老年脂代謝紊亂,防止肥胖、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

6.抗腫瘤作用由於老年適應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易引起基因突變,發生癌腫。近年來研究證明,人參、刺五加、白術、何首烏、天門冬、枸杞子、肉蓯蓉、茯苓、黨參、北沙參、玉竹、淫羊藿、絞股藍、穿山甲等均有抗基因突變作用,可以防止癌腫的發生。

總之,人體衰老過程是多方麵、多係統的變化過程,而中藥抗衰老作用是多方麵的甚至是諸係統整體效應。近年來國內外對中藥抗衰老作用的研究結果已充分顯示了中藥在抗衰老方麵有著重大的潛力和優勢。

(1)山萸肉:本品味酸、澀,性微溫,是一種補腎益肝,收斂固澀,標本兼顧的保健藥。《神農本草經》載:“久服輕身”。《名醫別錄》載“強陰益精,安五髒……強力,長年。”說明山茱萸有補腎健身、抗衰防老的作用。若婦女崩漏,常與阿膠、白芍、牡蠣等同用。

(2)何首烏:昧苦甘澀,《開寶本草》謂其:“益氣血,黑髭鬢’‘,悅顏色。久服長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本品具有大補精血、澀精止遺、益肝養腎的作用。明代著名醫家李中梓雲:“何首烏老年尤為要藥,久服令人延年。”

據近代研究,何首烏含有蒽醌類、卵磷脂、澱粉、粗脂肪等成份。而卵磷脂對人體的生長發育,特別是中樞神經係統的營養起很大的作用,對心髒也有強心作用。此外,它能降低血脂,緩解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由此可見,何首烏的益壽延年作用,是通過強壯神經、增強心髒功能、降低血脂、緩解動脈硬化等作用來實現的。

(3)鹿茸:為雄性的梅花鹿或馬鹿頭上尚未骨化而帶茸毛的幼角,為貴重補藥。

鹿,古人認為乃是“仙獸”,其壽命在獸類中也是較長的。《述異記》曾記載有“鹿千歲為蒼,又五百歲為白,又五百歲為玄,玄鹿骨亦黑,脯食之,可長生也。”事實上,鹿的一身皆是藥,鹿肉、鹿皮、鹿骨、鹿茸及全部內髒均可藥用。其中鹿肉味甘性溫,《食療本草》稱其“補虛贏瘦弱,利五髒,調血脈。”目前臨床上多作為益陽氣、補精血、強筋骨藥使用。鹿皮味成性溫,《四川中藥誌》稱其“能補氣、澀虛滑,治婦女白帶、血崩不止、腎虛滑精”,鹿骨味甘性溫,《名醫別錄》稱其能“安胎、下氣。”目前臨床上主要是將其作為補益虛贏、強筋壯骨藥使用。鹿的各種內髒皆有補益作用,如《本草綱目》所說:“邵氏合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內純陽之物,能通督脈,故其肉、角有益無損。”鹿茸為血肉有情之品,既能溫補腎陽,又能補益精血,溫而不燥,能治多種病症。如《神農本草經》裏有:“益氣強誌,生齒不老”;《本草綱目》亦載:“生精補髓,養血益陽,強筋健骨”。事實證明,常服本品有健身防病、抗衰老之效。凡小兒發育不良、經常疲勞、尿頻尿多、崩漏、貧血、低血壓、心力不足者,可經常服用。但盜汗、五心煩熱、口燥咽幹、目赤,或牙齦腫痛、大便幹燥之陰虛火旺患者,以及咳嗽、痰黃粘、口渴、胸悶之肺熱患者忌用。

本品不宜煎,宜研末吞服,或入丸、散中配用。衝服時,每服1~3克。

(4)人參:是一味很受人們歡迎的中藥,我國第一部藥書《神農本草經》將人參列為上品。科學研究表明,人參“神”就神在它含有微量元素鍺,野山參含鍺量很高,高麗參為其1/20,園參不足其1/80。早在1967年日本學者誠井等人合成了水溶性有機鍺。科學家們通過大量動物試驗和臨床科研,發現鍺具有非凡的保健康、抗疾病的作用。鍺可誘發體內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Ⅱ和幹擾素r,增強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的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殺滅癌細胞。臨床上醫生用鍺治療肺癌、兒童白血病、腦及消化道腫瘤、淋巴腺癌等,均有明顯療效。鍺具有氧催化劑功能,促進機體各組織器官的生理機能,提高氧氣的利用率,可使缺氧受損傷的細胞重新恢複生機,充滿活力,因而用來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肝炎、肝硬化、中風、關節炎、膠原病、老年骨質疏鬆症等病,對高血壓病人有明顯的降壓作用。科學家在研究人體為何衰老時發現,人體在代謝過程中會連續不斷地產生自由基,它可損傷和改變許多酶或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從而引起細胞老化。鍺有抗氧化防衰老作用,能清除自由基,起到保護組織細胞,延緩衰老,使人長壽的作用。

使用宜忌

燒服法:將人參切成薄片,每次取一些放在有蓋的瓷杯中,加適量的水浸泡3小時左右,然後置鍋中隔水蒸燉30分鍾,飯前半小時服用。

衝粉法:把人參研成細粉末,每次用紗布或濾紙包上5克,置於茶杯中,衝人沸水,加蓋悶泡5分鍾後即可飲用。可反複衝開水泡飲,泡至於參味時,可把泡過的藥渣放口中咀嚼吞下。

浸泡法:將完整的人參1支,浸泡在500毫升的60度純高粱酒中,浸泡10~15天,即可於每天晚飯後飲用10~20毫升“人參酒”。飲完酒後,可將人參切成小塊,分數次咀嚼吞下。

膳食法:人參的膳食法有三,一是可將人參研成粉,每次用冰糖20克與人參粉3克、粳米100克共置鍋中煮成稀飯作早餐食用;二是用人參10克,與母雞共在沙鍋中燉爛後吃;三是用生曬參5克、大紅棗7枚,放在瓷碗中,隔水燉成“參棗湯”,臨睡覺前一小時服用。

一忌不辨品種:人參的品種較多,常用的有:

①生曬參:性較平和,不溫不燥,既可補氣又可生津。適用於扶正祛邪,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

②紅參:補氣中帶有剛健溫燥之性,長於振奮陽氣,適用於急救回陽。

③糖參:性最平和,效力相對較小,適用於健脾益肺。

④參須:以紅參須為多見,性能與紅參相似,但效力較小而緩和。

⑤野山參:無溫燥之性,大補元氣,為參中之上品,但資源少,價格昂貴,很少用。

二忌不知反畏:人參反藜蘆,畏五靈脂、皂莢,忌同用;服用時不宜喝茶、吃蘿卜,以免影響藥力。

5.茯苓味甘淡,性平,甘平和緩。藥性緩和,有補心安胎、除濕利水、健脾固精、益智安神之功效,它補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扶正,又能驅邪,適用於治療水濕停滯引起食欲不振、小便不利、大便溏瀉、水腫脹滿、痰飲以及心脾兩虛所致的眩暈、心悸、睡眠不安、失眠多夢等症。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茯苓的有效成分90%以上為茯苓多糖、茯苓酸、蛋白質、脂肪、鉀鹽、麥角甾醇、組氨酸和卵磷脂等,茯苓多糖不僅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而且具有較強的殺菌抗癌作用,還能促進鈉、氯、鉀等的排出,抑製腎小管的重吸收,因而有利尿作用。故常食茯苓對老年性浮腫、肥胖症以及預防癌腫均有一定意義。

6.當歸祖國醫學認為,它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三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之功效,可用於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淤滯腹痛,貧血,血虛頭痛,眩暈,腸燥便秘,症瘕積聚,風濕痹痛,腰肌勞損,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近來還用來治療高血壓、慢性氣管炎、鼻炎、帶狀皰疹、失眠等。

現代化學分析研究表明,當歸內含揮發油和水溶性成分兩大類。在揮發油中含有月桂烯、樟腦酸、槁本內酯等29種成分,其中槁本內酯有很強的解痙作用。水溶性成分有不揮發性堿、蔗糖、多糖、阿魏酸、亞油酸、維生素B2、維生素A以及17種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多種成分,其化學成分中,有抗貧血的有效成分維生素B12;有抗衰老作用的維生素E和硒等微量元素;有增強身體免疫功能的當歸多糖、阿魏酸等,因此,當歸對人體有抗貧血、抗衰老、解痙、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功能,還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血流,營養心肌,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並且對子宮有興奮和抑製的雙重調節作用,還有抗炎、抗菌和抗過敏的功用。

(1)補血:用於血虛所致的頭暈、眼花、心悸、疲乏等症。常與黃芪配伍。

(2)調經:當歸既補血,又能活血,故成為調經要藥。用於月經延後、閉經、痛經、月經量少色淡等病症。常與熟地、白芍、川芎等配成“四物湯”應用。

(3)活血止痛:用於跌打損傷、痹證、冠心病、心絞痛、脫骨疽、淺部血栓性靜脈炎等病症。常與歸尾與活血化瘀藥同用。

(4)潤腸通便:用於產後,老人及陰血虛而致津枯腸燥便秘。常與火麻仁、肉蓯蓉配伍同用。

用量用法:

5~15克;補血用當歸身,破血用當歸尾,和血用全當歸。

使用禁忌:

濕盛中滿,大便瀉泄者忌服。

(二)能夠抗衰老的古代秘方

從理論上講,人體的衰老是由於髒氣衰退,營養物質含量不降,生理功能發生是行性變化所致,主要是“虛”性狀態;而中藥可調理氣血,扶正補虛,在髒氣行將衰退和其衰退過程中,以適當的藥物補益扶持,保證正氣的旺盛和充沛,阻止或延緩機體衰退,是安全可能的。

我國古代醫籍中有關抗衰老藥物和方劑的資料頗多,成為今天研究的重要資料。早在東漢時期,古代醫家就開始了藥物抗老益壽的探索,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如在《神花本草經》中就明確指出:“上藥120種為君,主養命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這120種上品之藥物,多數屬補養類,是後世抗老益壽藥物的主體,諸如茯苓、牛膝、熟地、枸杞子、生地、菟絲子、人參、肉蓯蓉、天冬、遠誌、杜仲、五味子、白術、菖蒲、巴戟天、當歸、麥冬、山茱萸、首烏、補骨脂、鹿茸、淮山藥等,為曆代抗衰老益壽的最常用藥物,很多都屬《本經》之上品類。現代研究也證明,這些藥物多有類似激素樣作用,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多項生理功能。例如應用“養命寶”。“壽康”於臨床,對於清除疲勞,提高耐力,增強記憶力,改善心、腦血液循環,均有較明顯的作用。一些實驗室研究,也證明了中藥確有抗老益壽的作用,如日本的橫澤降子等,在給予老化大鼠以人參及人味地黃丸的實驗中,發現老化大鼠的脂質代謝有明顯改善,從而延緩了衰老進程。

在傳統的抗老益壽藥物中,礦石類藥物占有一定比例,《本經》曾將一些礦石藥物列入上品至晉代,煉丹術興起,各種丹劑,常以礦石藥作為主體,由於濫用亂服,造成了嚴重後果,出現過中毒現象,所以逐漸被淘汰。然而,近年有研究表明,各種礦山藥物含有較高的人體必需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與衰老密切相關,長壽老人體內微量元素譜有其一定的獨特征。這些資料揭示我們一礦石類藥物仍然是抗老益壽中藥的一部分,關鍵在於如何掌握其用量和適宜的配件。

當前,抗衰老藥物的研究方興未艾,大量藥理實驗研究結果顯示,抗衰老中藥可調整內分泌調節中樞神經係統,增強免疫功能,促進物質代謝及強壯作用,清除自由茶,降低血過氧化脂質減少動物組織脂褐素沉積,或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補充微量元素,延長動物壽命;抑製動物腦中單胺氧化酶———β活性、促進核酯,蛋白代謝等,從而多方麵發揮抗衰老作用。

目前常用的古代抗老防衰的藥方主要如下:

1.《七寶美髯丹》又名美髯丹,係明世宗朱厚熄長期服用的醫方。據《本草綱目》記載,嘉竭初,朱厚熄年逾弱冠,尚無子嗣。終日鬱鬱寡歡。道士邵應節揣摩帝意,“以七寶美髯丹上進,世宗肅皇帝服餌有效,連生皇嗣”。於是此方始“天下大行矣”。本品的主藥是何首烏,輔助藥物為茯苓、牛膝、當歸、枸杞、菟絲子、破故紙等。具有補肝腎、益精氣、強筋骨、暖丹田之功。適用於年老體虛,頭暈健忘,發鬢斑白或脫落,腰膝酸軟,大便秘結,小便淋漓等肝腎不足證者。現代研究表明,何首烏能延長老年鵪鶉的壽命,減輕動物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降低血漿過氧化脂質,對延緩衰老有益。方中其他藥物分別起到提高或調節機體免疫力,促進蛋白合成,降低血糖和血脂,抑製腫瘤生長等作用。所以老年人經常服用七寶美髯丹,可以抗老祛病。用法:每日兩次,每次10克。

2.《一醉不老丹》(醫鑒)

成分:蓮花須,生地黃,槐角子,五加皮各100克,沒石子六個。

功效:滋精養血,祛風涼血,適用於精血虧虛,須發早白,腰膝酸痛者服用。

用法:“以生絹袋盛藥,同好清酒十斤入淨罐內……緊封罐口,浸滿目數……飲之,須連日服。”

3.《長生不老丹》(普濟方)

成分:蒼術700克,酒浸200克,醋浸200克,鹽湯浸200克,米泔水浸400克,蓮肉500克,用豬肚一個,入蓮肉煮,去肚不用,五味子200克,茯苓200克,枸杞子200克,熟地黃200克:

功效:補脾,養心,益腎,適用於腎精不足,心脾兩虛,未老先衰,精力衰減,記憶力減退,須發早白,食少納差,或遺精,帶下者服用。

用法:酒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酒或鹽湯下。

4.《長生藥酒秘方》(經驗良方)

成分:生羊腎一具,沙苑蒺藜200克,筒紙微炒,桂之肉200克,淫羊藿200克,用銅刀去邊毛,羊油拌炒,仙茅200克,要真者,用糯米法泡去赤汁,薏苡仁200克。

功效:溫腎壯陽,祛風除溫,適用於腎陽衰虛,陽痿不舉,精冷滑泄,腰膝疼痛,痿弱無力等症。

用法:上藥“用滴花燒酒二十斤浸三七日,隨量時時飲之”。

5.《延年不老散》(太平對惠方)

成分:熟幹地黃1500克,五味子200克,天門冬(去心)600克,菖薄300克,遠克(去心)中有200克,石葦(去毛)200克,白茯苓100克,桂心100克。

功效:益五髒之陰,適用於陰精虧虛,精力衰減,健忘失眠,咳嗽氣喘者服用。

用法: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15克,水調服之,日三服。

6.《還少乳烏丹》(攝生眾妙方)

成分:何首烏100克,枸杞子50克,牛膝50克,酒浸,茯苓50克,黃精50克,甘桑椹50克,天門冬50克,去心,麥門冬50克,去心,生地黃200克,酒浸曬幹,熟地黃50克,酒浸。

功效:滋精養血,益智安神,增液潤燥。適用於精血虧虛,津液不足,須發早白,精神衰減,形體消瘦,肌膚枯燥者服用。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溫水或鹽湯送下,每服一百丸,日進三次。

7.《還童丹》(攝生眾妙方)

成分:熟地黃(酒拌蒸,臨時杵成膏忌鐵)250克,牛膝(去蘆酒洗)200克,黃芪(破開,蜜水拌透灸)200克,五味子(去核)100克,覆盆子200克,地骨皮(去骨),白茯苓(去皮),白蒺藜(另杵淨炒),桃仁(去皮)各200克,胡桃仁(溫水浸去皮)250克,菟絲子(先用水洗淨,次用好酒拌,浸透半濕時杵成餅,烘幹為末)250克;

功效:滋腎強,精,益氣助陽,活血化瘀適用於腎精虧虛,須發早白,眼目昏花,腰腿疼痛,遺精骨精陽事衰減者服用。

用法:上藥除胡桃仁,桃仁,熟地黃,搗成膏,餘藥同為細末,和入前藥再入煉蜜,共杵幹,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晨晚好酒連服或間用鹽湯下,忌蔥、蒜、蘿卜。

8.《保養延壽不老丹》(集驗良方)

成分:扁柏枝葉1500克陰幹,紫河車三個,茯苓750克奶拌三次;

功效:益氣養血,填精益髓,適用於陰陽兩虛,氣血不足,形體消瘦,精力衰減,須發早白者服用,尤其是伴有腸風便血者更為適宜。

用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9克,白湯送下。

9.《複老還童丸》(奇效良方)

成分:肉蓯蓉(酒浸),巴戟(去心酒浸),蛇床子(炒),八角茴得,菟絲子(酒浸),牛膝(去蘆酒浸),川椒(鹽炒),五味子,山藥茯神,黃芩,續斷,楮實,檳榔,人參,幹薑以上各50克,乳得,木香,丹丁香,白檀香,以上各25克。

功效:溫補腎陽,養心益脾,理氣消疾。適用於腎陽衰微,須發早白者服用。

用法:上藥為細末,煉蜜和劑,先入井藥水一盛同和藥,杵幹餘下,丸和梧桐子大,每服三五丸,空心用溫酒送下;

10.《枸杞子丸》(奇效良方)

成分:枸杞子(焙),覆盆子,車前子,甘菊花,生地黃,地骨皮,何首烏,馬戟天(去心),續斷,白術,細辛(去皮),遠誌(去心),石菖蒲(米泔洗曝),牛膝(酒浸焙),菟絲子(酒浸一宿,搗作餅曬幹入藥),已上各50克;

功效:以補腎為主,兼顧五髒,且有疏歲散邪之功,藥性寒溫適中,可以供一般人長期服用。

用法: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30丸,空心用溫酒送下。

11.《益壽丸》(攝生眾妙方)

成分:人參300克,破故紙300克,用芝麻炒香熟,何首烏900克,泰當歸300克,酒洗五加皮300克,川牛膝300克,生地黃300克,枸杞子300克;

功效:補益肝腎,滋精養血,強壯筋骨,適用於精血衰少,須發早白,腰膝酸痛,精力衰減者服用。

用法:上藥各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白湯送下。

12.《益壽膏》(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成分:附子150克,肉桂150克,法夏50克,陳皮50克,羊腰三對,虎骨240克,吳萸(鹽水炒)50克,川椒50克,白附子50克,小茴香50克,白術150克,蒼術100克,艾絨50克,當歸(酒洗)150克,破故紙150克,香附(生)75克,川芎75克,杜仲(鹽水炒)200克,續斷100克,馬戟天50克,黃芪75克,人參75克,酒芍50克,五加皮75克,益智仁100克,蒺藜75克,川椒50克,川烏50克,鹿角400克,去苓100克,川萆解50克,肉豆蔻75克,菟絲子50克,幹薑50克,菌陣50克,胡桃仁100克,公丁香50克,生薑150克,五味子50克,枸杞100克,大蔥頭150克,濡砂仁50克,甘草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