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運動與衰老
(一)運動與衰老的關係
“動則不衰”是我們中華民族養生、健身的傳統觀點。早在數千年以前,體育運動就已經被作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廣為運用。如《呂氏春秋》裏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這裏用流水和戶樞為例,說明運動的益處,並從形、氣的關係上,明確指出了不運動的危害,即動則身健,不動則體衰。
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曾說過:“生命在於運動。”它一語道破了生命的奧秘,揭示了生命活動的一條規律。事實也已證明,運動可以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從而推遲各器官的衰老進程,尤其是對心血管係統,更是極為有益。有位病理學家,通過數千名屍體解剖的研究,發現腦力勞動者動脈硬化的發生率是145%,而體力勞動者僅為13%,兩者相差11倍。動物學家也發現,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到200歲,一旦被俘獲,關進動物園,盡管生活條件比野外好得多,卻活不到80歲;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養在籠內過著“優越”生活的家兔,平均壽命才4或5歲;野豬的壽命也比家豬長1倍。為什麼野生動物比家養動物壽命長呢?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是,野生動物為了尋食、自衛、避敵、擺脫惡劣氣候的侵害等,經常需要東奔西跑,身體便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美國某心髒病學研究所曾做過如下實驗:經專門委員會認定身體健康的20~30歲的若幹男子,被規定在20個晝夜裏一直靜臥著,不準坐、立和做操;對照組的人與實驗組的人的差別,隻在於每晝夜可在器械上鍛煉4次。結果是對照組的人們仍保持著工作能力,而實驗組的人在三五天後全部都感到背部肌肉酸痛、食欲不振、便秘、肌力減退等等,特別是情緒變得很壞,容易激動,不愛交談,萎靡不振,不願從事腦力勞動,連看電視、聽收音機都不感興趣,因為這會使他們感到很累。在他們的心裏普遍存在著一種懶惰的感覺,出現冷漠的心情,不願見友人,還不能入睡,到第11個晝夜,許多人還出現了驚慌和恐懼的感覺。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肌肉運動對人的神經係統和心理活動有著巨大的影響,而缺乏運動對於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法國醫生蒂索曾說:“運動就其作用來說,幾乎可以替代任何藥物,但是世界上的一切藥品並不能代替運動的作用。”
還有人曾調查分析了23名,外國曆代113~194歲長壽老人的職業,其中5人情況不詳,未作統計,餘下的18人中,16人為體力勞動者,占88%。日本有個研究機構調查了百歲以上長壽老人的情況,發現有1/2的老人在75歲時、1/3的老人在80~84歲,時仍堅持參加體力勞動。據調查,我國的長壽老人也有相同特點,即絕大多數為體力勞動者。我國古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活了101歲,是我國從事醫藥實踐活動最長的一位醫藥學家,被譽為“藥王”,他近百歲時還身強體健,有人問他長壽的奧秘,他的回答是:“四體勤奮,每天勞動,行醫看病,上山采藥,節製飲食,細嚼緩咽。”可見,孫思邈的長壽與體力活動有著密切關係。由此可知,運動能延緩衰老,雖然體育鍛煉不能使人返老還童、長生不老,但卻能使人老當益壯。為什麼說運動能延緩衰老呢?
祖國醫學認為精、氣、神為人體的“三寶”,與生命息息相關,而運動養生則緊緊抓住了這三個環節,調意識以養神,以意領氣,以氣行推動血運,周流全身;以氣導形,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運動,使周身經脈暢通,營養整個機體。如果照此調養,則形神兼備,百脈流暢,內外相和,髒腑諧調,機體達到“陰平陽秘”的狀態,從而增進機體健康,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現代醫學認為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大腦的營養狀況,促進腦細胞代謝,使大腦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有益於神經係統的健康,有助於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穩定的情緒;運動能使心肌發達,收縮有力,增強心髒的活力及肺髒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環;運動能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進胃腸蠕動,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滯留,有利於消化吸收;運動可促進並改善體內髒器自身的血液循環,有利於髒器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並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及內分泌功能,從而使人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同時還可以增強肌肉、關節的活力,使人的動作更加靈活輕巧,反應敏捷、迅速。
可見,時常運動可以起到健身防老的作用,即所謂的“動則不衰,用則不退”。
(二)抗老防衰的運動項目
研究證實,經常做下列運動項目,可有效地防止衰老,特別是對於30歲左右的女性尤應如此。
1.麵部防衰操歲月催人老。容易衰老的麵部就成了人的年齡的一塊測試板。醫學專家研究認為,常做麵部防衰操可葆人青春容貌。防衰操的程序是:
(1)首先將嘴唇緊閉,做鼓氣狀,然後靠兩頰力量往回拉。在一“鼓”、一“縮”時不可將口中空氣吐出。
(2)用力發出“O”音,活動嘴唇周圍。
(3)發出“U”音。
(4)為使嘴周肌肉全部調動起來,將嘴閉合,從右向左運動,增強笑肌的活動能力。
(5)發出“A”音,使顴骨部肌肉舒展平滑。
(6)發出“E”音,其效果同樣使顴骨肌肉不繼續鬆弛。
(7)發出“I”音,使口輪肌有適當活動。
(8)臉部和頸部盡力向上仰。如舉頭望天般,這樣能使下巴肌肉和頸部肌肉不致起皺褶即美頸作用。
2.養目功
(1)運睛:站立,兩腳分開略寬於肩,雙手叉腰,頭稍仰,瞪大雙眼,盡量使眼球向外突出;然後頭部保持不動,使眼球轉動,先向左轉動七次,再向右轉動七次,最後自上而下轉動七次。重複做3遍。此動作最好於清晨有樹木的地方做,可看到周圍的綠色,使眼睛更感到舒適。本功法能起到增加眼珠的光澤和靈敏性的作用,祛除內障外翳,並兼能糾正近視和遠視。
(2)熨目:中醫名著《諸病源候論》裏說:“雞鳴,以兩手相摩令熱,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此即熨目功法,意思是說,當黎明來臨之時,用雙手掌麵相對,摩擦,待手搓熱後,用手掌放於兩眼之上。再過一分鍾後,又將雙手搓熱,再放於眼上。這樣反複做幾次後,再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按壓眼球,稍停片刻,此即“以指抑目”。常煉這種功法,可以使兩眼明亮,炯炯有神,而不易發生眼部的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