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環境和季節因素不同的環境,季節的變化影響睡眠的時間及調整。一般認為,春夏宜晚睡早起(每天大約需睡5~7個小時),秋季宜早睡早起(每天大約需睡7~8小時),冬季宜早睡晚起(每天大約需睡8~9小時)。如上以合四時生長化收藏規律,即陽光充足的日子,一般人睡眠時間短,氣候惡劣的天氣裏,一般人的睡眠時間長,隨地區海拔增加,一般人的睡眠時間也稍要延長。
4.其他影響睡眠的因素睡眠時間的變化還與工作性質、體力消耗和生活習慣有關。體力勞動者比腦力勞動者所需睡眠時間長,而腦力勞動者較體力勞動者REM時間長。現代研究認為每個人最佳睡眠時間(稱睡眠中心時刻)是不同的,可分為“貓頭鷹型”和“百靈鳥型”。貓頭鷹型人每到夜晚思維能力倍增,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但上午精神欠佳;百靈鳥型人的特點表現為,入睡早,醒得也早,白天精力充沛,入夜疲倦。一般來說,大部分人為百靈鳥型節律。此外,睡眠時間的長短還與精神因素、營養條件、工作環境等有關,盡管個體所需睡眠時間差異很大,隻要符合睡眠質量標準就視為正常。
(二)睡眠的質量標準
東晉·張湛《養生要集》神仙圖中有“禁無久臥,精氣斥”,“禁無多眠,神放逸”,認為“久臥傷氣”,使陽氣、精神懈怠。由此可知,多睡不一定符合養生要求,過多睡眠和戀床可導致大腦皮質抑製,使大腦細胞乏氧。決定睡眠是否充足,除了量的要求外,更主要的還有質的要求。睡眠的質量決定於睡眠深度和REM的比例,REM對改善大腦疲勞有重要作用。實驗表明,經過剝奪異相睡眠的貓和鼠,它的行為會發生變化,如記憶減退,食欲亢進等;根據國內外資料統計,REM應占睡眠總量的百分比,在新生兒為50%,幼兒為40%,在兒童為18.5%~25%,在青少年為20%,在成人為18.9%~22%,在老年人為13.8%~15%,如果達不到上述比例,則慢性睡眠中淺睡期代償性地延長,結果往往產生未睡著覺的感覺。實際生活中可用以下標準檢查是否在較高的睡眠質量:①入睡快。上床後5~15分鍾進入睡眠狀態。②睡眠深。睡中呼吸勻長,無鼾聲,不易驚醒。③無起夜。睡中夢少,無夢驚現象,很少起夜。④起床快。早晨醒來身體輕盈,精神好。⑤白天頭腦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一般說來,睡眠質量好,則睡眠時間可以少些。
(三)睡眠規律與子午覺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符合覺醒———睡眠節律,是提高睡眠質量的基本保障。前麵已經談過睡眠起臥規律與四時的關係,一天之中起臥亦有規律,即要使睡眠模式符合一日晝夜晨昏的變化。《類修要訣·養生要訣》篇總結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後,早忌雞鳴前”。
子午覺是古人睡眠養生法之一。即是每天於子時,午時入睡,以達頤養天年目的。中醫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極不平衡,心欲靜臥,以候氣夏。現代研究也發現,夜間0點至4點,機體各器官功率降至最低;中午12點至1點,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因此子午睡眠的質量和效率都好,才符合養生道理。據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有防病保健意義。
(四)睡眠臥向
所謂臥向,是指睡眠時頭足的方向位置。古人認為東西向睡為最佳方向。
(五)睡眠姿勢
古人雲:“立如鬆,坐如鍾、臥如弓。”孔子在《論語》中說:“寢不屍”,“睡不厭屈,覺不厭伸”,意指睡眠以側曲為好。古今醫家都選擇右側臥位為最佳臥姿。這是因為,右側臥優點在於使心髒在胸腔中受壓最小,利於減輕心髒負荷,使心輸出量增多。另外,右側臥時肝處於最低位,肝藏血最多,加強了對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代謝,並且右側臥時,胃及十二指腸的出口均在下方,利於胃腸內容物的排空,如《老老恒言》說:“如食後必欲臥,宣右側以舒脾氣”。但是,孕婦宜左側臥,尤其是進入中、晚期妊娠時,因為大約80%孕婦有子宮右旋傾斜,如果右側臥床,則使右側輸尿管受壓,易產生尿瀦留傾向,長期保持這種臥床可致右側腎盂腎炎。
(六)臥具選擇
1.床的高度以略高於就寢者膝蓋水平為好,為0.4或0.5米;床鋪宜長於就寢者身長的0.2~0.3米,寬於就寢者身寬達0.4~0.5米;床宜軟硬適中,以可保證脊椎維持正常生理曲線,使肌肉放鬆,有利於消除疲勞。
2.枕頭的高度《老老恒言·枕》指出:“高下尺寸,令側臥恰與肩平,即仰臥亦覺安舒”。現代研究也認為枕高以稍低於肩到同側頸部距離為宜,枕頭過高和過低都有害。枕的長度應夠睡眠翻一個身後的位置。古人主張枕以稍長為宜,枕頭不宜過寬,以0.15~0.2米為好,過寬對頭頸部關節肌肉造成被動緊張,不利保健。枕頭應該軟硬適度,枕頭太硬使頭頸與枕接觸部位壓強增加,造成頭部不適;枕頭太軟,則枕難以維持正常高度。此外,枕頭彈性過強,則頭部不斷受到外加的彈力作用,易產生肌肉的疲勞和損傷。枕頭的使用有一定要求,一般仰臥時,枕應放在頭肩之間的項部,使頸椎生理前凸得以維持,側臥時,枕應放置於頭下,使頸椎與整個脊柱保持水平位置。
在浩如煙海的中醫古籍中,有很多關於保健藥枕的記載,它是根據中醫辨證的原則,
采用不同的藥物加工製成枕芯做成的枕頭。
(1)藥枕的保健原理:枕的內容藥多為碾碎,具有揮發性的中藥,以花、葉、種子最常用。藥枕製作上一般多做成傳統的圓枕,藥枕的保健原理在於枕內的中藥不斷揮發,中藥微粒子借頭溫和頭上毛竅孔吸收作用透入體內,通過經絡疏通氣血,調整陰陽;另一途徑為通過鼻腔吸入,經過肺的氣血交換進入體內,此所謂“聞香治病”的道理。
(2)藥枕的保健作用:藥枕對人體既有治療作用,又具保健功效,可以療疾除病協調陰陽,又可聰耳明目益壽延年。藥枕的使用要貫徹辨證的原則,即根據不同的年齡、體質、疾病和季節環境變化來辨證處方,對症施枕。如小兒宜選不涼不燥的小米枕,以利頭部發育;老人宜選不寒不熱的健身丁公枕、菊花枕;陰虛火旺體質宜選綠豆枕、黑豆枕;陽亢體質宜選夏枯草枕、蠶砂枕;耳鳴耳聾疾患可選磁石枕;目暗目花患者可選菊花枕、茶葉枕和決明子等“明目枕”;神經衰弱者、心髒病病人可選琥珀枕、柏子仁枕;夏季暑熱熾盛時,宜選竹茹枕、石膏枕。總之,藥枕可“療百病”、可“益痔延年”(清《理瀹駢文》),是一種有效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