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諺養生之心靈篇(8)
8.開朗樂觀,不怕病纏
(民諺釋義)
一本叫《乞丐囝仔》的書中,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又催人奮進的故事。一家人都是乞丐,父親雙目失明,母親是智障,一個還不滿十歲的孩子從小就背起生活的重擔。遭受過許多白眼,遇到很多欺辱,常常處於饑餓狀態,流離失所,就是這樣的生活,他們一家人挺過來了,日子一天天好起來。那本書中,雖然滿紙都是書寫苦難,卻看不到一點悲觀詛咒的字眼,有的是樂觀、開朗、積極,不埋怨、不退卻的心態。因此,盡管父親和母親都有病在身,依然快樂地頤養天年。
開朗與抑鬱低沉是反義詞,樂觀與悲觀是反義詞。抑鬱低沉和悲觀都是消極的心態,那麼反過來說,開朗和樂觀就是積極正麵的心態。擁有正麵心態的人,常常臉帶笑容,即使遇上煩惱,也不往心裏去,更不把煩惱寫在臉上,傳遞給他人。擁有正麵心態的人,凡事往好處想,相信自己,相信問題能解決,相信明天會更好。擁有正麵心態的人,不會抱怨生活,不會埋怨他人。他們從不說生活怎麼苦,怎麼折磨人,別人怎麼討厭,怎麼欺負過自己。相反,他們會感謝,感謝生活的賜予,感謝生活的磨難,感謝別人的折磨。正是這些磨難,點起了他們熱情的火焰,激起了奮鬥的動力,他們努力用雙手為自己建造一個美好的明天。
一個開朗樂觀的人,一定是個充滿陽光的人。生活的陰影再巨大,也籠罩不了他心中的光明地帶。你見過這樣的人經常麵帶病容嗎?經常唉聲歎氣嗎?不會。他們的麵容散發著健康的光彩,他們的笑聲洋溢著年輕與快樂。
一個開朗樂觀的人,一定是個傳遞快樂的人。羅曼·羅蘭說過:開朗樂觀的性格不僅可以使自己經常保持心情的愉快,而且可以感染你周圍的人們,使他們也覺得人生充滿了和諧與光明。在生活中,我們會感受到,與那些開朗的人相處,常常會覺得輕鬆,不自覺被他們樂觀的心態與蓬勃的朝氣所感染,從而覺得自己的生活也充滿了陽光。
一個開朗樂觀的人,病不容易找上他,尤其是心理疾病,是跟這種人絕緣的。而且,就算他生了病,一般病痛也奈何不了他多久。因為心情的愉快、樂觀對治療疾病很有幫助。
(養生原理)
情緒對人的健康有多大的影響?我國古代中醫學早就注意到了這點,《內經》中就對情緒與髒腑氣血關係有過深刻的論述。《靈樞·本神》篇中指出:“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憚蕩而不收。”這裏把喜悅、憂愁、憤怒、恐懼等情緒做了分類,並指出了各自的特點。從中醫上說,心主氣,喜則氣散,心情舒暢,但過於喜了,神不複歸於心,就是範進中舉後的癲狂了。當然常見的多是小孩子天真無邪,好喜,所以神不藏於心,注意力就常常不集中,醫生會說他心氣虛。脾主思,憂思則氣閉,氣行不暢,鬱結。肝主怒,怒則無法控製情緒,亂發脾氣。腎主恐,主收斂固攝。恐則氣下,腎失收斂,則屁滾尿流,大小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