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上的驢變成了真的,這肯定是一種神奇的傳說了,但卻也反映了吳道子畫動物所具有的傳神之筆。
嶽飛從師周侗
◎舉世不師,故道益離。——柳宗元
周侗(約1040—1119年),陝西華州潼關人,人稱“陝西大俠鐵臂膀周侗”。少年習武,相傳為三國薑維的傳人,後拜少林派武師譚正芳為師,得少林武術真傳,且文武全才。成年後得到當時地位顯赫的包拯賞識,進入軍中為軍官,後擔任京師禦拳館教師。禦拳館有天地人三席,周侗為“天”字教師,地位最尊,和朝中名將宗澤交好,譚正芳最小的徒弟,後來梁山好漢病尉遲孫立就是得周侗引薦給宗澤,擔任了登州兵馬都監。他還有一個師弟,就是祝家莊的武術教師欒廷玉,後來孫立就是利用了這層關係打入祝家莊內部。
嶽飛,字鵬舉,南宋時大將,著名的抗金民族英雄。他率領的嶽家軍屢勝入侵的金軍。
嶽飛小時候家境貧窮,上不起學。他家隔壁是村裏三個員外合辦的學館,文武雙全的周侗就在這個學館裏教書。
嶽飛仰慕周先生的學識,每天將凳子墊了腳,爬在牆頭上聽周先生講學。
一天,周先生出去了,臨行給學生王貴、張顯、湯懷三人出了一個作文題。
爬在牆頭上的嶽飛心裏想道:先生既已出門去了,我何不到館中看看?於是,他繞道走進了學館。沒想到,被王貴一把扯住,說:“張哥、湯弟,他就是嶽飛,我爹常誇他聰明。先生給我們出了文章題目,我們哪有心情去寫,何不請他代筆!”
張、湯兩個孩子說:“有理!”
嶽飛說:“怕我寫的不中先生意!”
“休要太謙!你肚中饑餓,抽屜裏有點心!”王貴怕嶽飛跑了,把書房門反鎖起來,王、張、湯三人飛跑玩耍去了。
嶽飛坐在凳上,依照三人的語氣寫了三篇文章。然後,他又翻看周先生寫的文章,不禁拍案叫絕:“我嶽飛若得周先生教誨,何愁不能成才?”
正在這時,隻見王貴、張顯、湯懷三人風風火火地跑了回來,說:“不好了!快走!先生回來了!”
嶽飛慌忙離開書館回了家。
周先生回館,檢查三個學生寫的文章,逐篇看過,文理皆通,與往日寫的文章大不相同。周先生很納悶兒:三個學生的學問怎麼驟然長進了許多?他嚴肅地盤問三個學生:“剛才何人來過?是誰人為你們代筆?”
三人開始還在抵賴,被先生盤問不過,隻得把嶽飛來館代筆的經過招了出來。
周侗大喜,命令王貴將嶽飛請來。
嶽飛惴惴不安地來到館中,拜見過周先生,說:“小子年幼無知,一時狂妄,望先生恕罪。”
周先生問:“你從師何人?”
“無師,是跟家母學的。”
周侗連忙說:“快請令堂大人來館!”
嶽飛回家請來了母親。這時,三個員外和他們的夫人也來到了學館。
周先生對嶽母說:“令郎今後必成大器。玉不琢,不成器,我欲收令郎為徒,願將平生所學教他!”
嶽母大喜,嶽飛也連忙跪拜於地:“恩師在上,受學生一拜!”
從此,嶽飛跟周侗學文習武,視先生為義父。周侗把十八般武藝盡數傳授給他,他的學問也大有長進。
不料,周先生年事已高,不久後便偶感風寒,一病不起,竟溘然長逝。
嶽飛十分悲痛,同王貴、張顯、湯懷將恩師安葬在瀝泉山旁。嶽飛在墳側搭個蘆棚,他居住在棚內為恩師守墓。
後來,嶽飛沒有辜負周先生的期望,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材,當上了率領千軍萬馬的大將軍。入侵的金軍一見嶽家軍,皆望風而逃。時有民諺說:“撼山易,撼嶽家軍難!”
◎故事感悟
周侗欣賞嶽飛的才學,收嶽飛為徒,並將自己平生所學全部授予嶽飛,培養了嶽飛的武術與學問,從而使嶽飛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由此可以看出周侗非常崇尚教育,而嶽飛在恩師死後,搭棚守墓的行為,足見其對於老師的尊敬之情。
◎史海擷英
周侗的徒弟武鬆
嶽飛的恩師周侗還有一位記名徒弟,就是武鬆。
原來,武鬆在打虎之後,縣令孫國卿為了巴結權貴,便派武鬆將虎骨膏送到京師給高官。武鬆在滯留京師期間,便結識了周侗。
周侗認為,武鬆雖然力氣大,但是在拳術上卻缺少修為,因此對其加以指點。可惜的是,兩人交往時間太短,僅僅兩個月,武鬆便拜別周侗回鄉了,此後再也沒有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