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聽了,沉默很久,才說:“您的話很對。”於是自動同魏國斷絕來往,同蜀國結盟,並派張溫回訪蜀國。
隨後,蜀國又派鄧芝再次出使吳國。孫權對鄧芝說:“如果天下統一太平了,你我兩國君主分土治理,不是很好嗎?”
鄧芝說:“天無二日,士無二王。如果兼並了魏國,在大王您還沒有深刻地認識到上天到底垂青於誰前,兩國的君主就隻能各自修行、宏揚為政的美德,兩國臣子也隻能各自盡忠效命,那將會重新擂起戰鼓。”
孫權大笑,說:“您說話竟如此地坦率實在,實在難得啊!”
後來,孫權寫信給諸葛亮說:“貴國的使臣丁宏說話嚕嗦浮誇,陰化說話又不盡意。能緊密兩國關係的,隻有鄧芝一人。”
◎故事感悟
鄧芝可以說是蜀國輔助諸葛亮實行聯吳抗魏戰略方針的最傑出外交家。在彝陵之戰後,蜀、吳之間的怨仇還沒有完全消除,就在蜀國存亡之秋,他第一個先得諸葛亮之心,率先提出出使吳國去怨修好的建議。奉命出使吳國後,又精辟地分析了兩國結盟之利及不結盟之害,從而打消了孫權的疑慮,使孫權下定決心,“遂自絕魏,與蜀連和,遣張溫報聘於蜀”。這種通過一次談判而取得計劃成功的外交業績,即使在當代世界也是罕見的。
◎史海擷英
三國曆史
189年,董卓之亂爆發,東漢王朝名存實亡。在東漢末年的割據混戰中,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區,並大有一統天下的姿態。而在劉備的謀士諸葛亮與東吳重臣魯肅的共同推動下,孫劉兩家結成聯盟,共同抵抗曹操。
208年,孫劉聯軍與曹操在赤壁展開大戰,結果曹操大敗,退守北方。赤壁之戰初步奠定了日後三國鼎立的格局。後占據荊州的劉備又奪取了益州,而孫權則從劉備手中奪取了荊州,自此三足鼎立的局麵正式形成。
213年,曹操稱魏王,以冀州、並州等十郡為封地。219年,劉備稱漢中王。220年,曹丕廢黜了漢獻帝,在洛陽登基稱帝,國號為“魏”,史稱“曹魏”,東漢王朝滅亡,曆史正式進入了三國時期。
221年,劉備又在成都登基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孫權也在建業登基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
249年,曹魏的重臣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掠去了曹魏的大權。263年,掌握了軍政大權的司馬昭下令伐蜀,劉禪率眾出降,蜀漢滅亡。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又廢黜了曹魏皇帝曹奐而稱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280年,晉武帝司馬炎大舉南下伐吳,孫皓出降,東吳也從此滅亡。
◎文苑拾萃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唐)李白
漢道昔雲季,群雄方戰爭。
霸圖各未立,割據資豪英。
赤伏起頹運,臥龍得孔明。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
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
武侯立岷蜀,壯誌吞鹹京。
何人先見許,但有崔州平。
餘亦草間人,頗懷拯物情。
晚途值子玉,華發同衰榮。
托意在經濟,結交為弟兄。
毋令管與鮑,千載獨知名。
王維一詩使夫妻團圓
◎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司馬遷
王維(701—761年),字摩詰,漢族,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雅號“詩佛”。今存詩400餘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文學創作上受禪宗影響很大。
寧王李憲是唐玄宗的哥哥,在他住所的旁邊有一個賣餅的人,他的妻子長得極其白淨漂亮。
寧王看上了賣餅人的妻子,就送了很多禮物給那個賣餅人,賣餅人沒有辦法,迫於寧王的權勢和地位,隻好忍痛割愛,把自己心愛的妻子拱手相讓。寧王就這樣把賣餅人的妻子娶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