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以後,田嬰改變了對田文的態度,開始器重他,讓他主持家政,接待賓客。賓客來往不斷,日益增多,田文的名聲隨之傳播到各諸侯國中。各諸侯國都派人來請求田嬰立田文為太子,田嬰答應下來。
◎故事感悟
田文天資聰穎,擁有雄辯的口才,能對父親的迷信思想給予有力地批判,為自己爭取到了生存與發展的權利。口才的力量就是這麼巨大,有時候人要想在世上安身立命,學會如何說話是很必要的。
◎史海擷英
雞鳴狗盜之徒救了孟嚐君
秦昭襄王聽說孟嚐君田文很有賢德,就把他請到秦國,想讓他擔任相位。但是,秦國的宰相樗裏疾卻擔心田文奪了他的相位,於是就指使他的門客向昭襄王進讒言說:“田文是齊國人,他必定先齊後秦。再說了,他的門客都是一些藏龍臥虎之輩,對秦國的事務也是了如指掌,他一旦背叛秦國,秦國就危在旦夕。”
昭襄王就去問樗裏疾,樗裏疾假作驚詫地說:“我的門客說得對呀!田文是秦國的禍害,不如殺了他!”
昭襄王將信將疑,就把田文軟禁在館舍裏。秦涇陽君與田文要好,就把真相告訴了田文,並獻策說:“昭襄王寵愛燕姬,隻有賄賂她,讓她在秦王麵前求情,就有救。”
於是,田文就找到秦昭襄王的寵妾燕姬求情。寵妾索要他的白狐毛皮袍子,但這件袍子已送了給秦昭王,幸好田文還有一位下等門客深夜裏潛入庫房,學狗叫騙過守庫門吏,把袍子給偷了出來,然後獻給了燕姬。於是,燕姬就向秦昭王求情,秦昭王就把田文給放了。
但是秦昭王很快就後悔了,派兵去追田文。田文一行來到秦國邊境函穀關,關口規定要等到早晨雞鳴才能放行,由於時辰未到而不肯開關。幸好田文的下等門客中有人學雞鳴學得很逼真,便學起了雞叫,並帶動其他雞一起叫了起來,關口打開了,田文及時地過了邊關。
田文到了趙國後,趙國人取笑他矮小,田文大怒,其門客把取笑他的人全殺了。回到齊國後,田文成為齊相。田文感歎地說:“明珠彈雀,不如泥丸;細流納海,累塵成岡。”正是兩位不知名的下等門客救了他,人才不可估量呀。於是,他就將這兩位門客提為上等客。
後來,齊湣王滅了宋國,十分驕橫,要殺田文,於是田文又逃到魏國為相,聯合燕國、趙國、魏國、楚國、秦國,幾乎滅了齊國。
◎文苑拾萃
戰國四公子
中國戰國時代末期,秦國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各個諸侯國貴族為了對付秦國的入侵和挽救本國的滅亡,便竭力網羅人才。他們禮賢下士,廣招賓客,以擴大自己的勢力,因此養“士”(包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之風盛行。
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魏國的信陵君、齊國的孟嚐君、趙國的平原君和楚國的春申君。由於這四個人都是王公貴族(一般是國家君王的後代),因此時人便稱他們為“戰國四公子”。
滑稽大家淳於髡
◎寓言本多興,放意能合權。——劉禹錫
淳於髡(約公元前386—前310年),戰國時期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與鄒忌同時,略長於孟子,主要活動在齊威王和齊宣王之際。淳於髡以博學多才、善於辯論著稱,是稷下學官中最具有影響的學者之一。他長期活躍在齊國的政治和學術領域,上說下教,不治而議論,曾對齊國新興封建製度的鞏固和發展,對齊國的振興與強盛,對威、宣之際稷下之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據《史記·滑稽列傳》記載,齊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齊國曆史上著名的齊威王繼位。當時,田齊正式取代薑齊已經近30年了。但是在這30年間,齊國卻從來沒有從薑齊末年的內亂中恢複過來,封建改革的阻力也很大,條件也不成熟。因此,齊國的國力一直比較衰弱。
那個時候,齊國的內政紛亂,軍旅不振,政局可謂岌岌可危,剛剛繼位的齊威王卻不理國政,沉湎於女樂。一時間,“諸侯並侵,國人不治”,國內形勢日漸嚴峻。然而,群臣卻不了解這位新君的秉性,所以也不敢貿然進言勸諫。在國家內憂外患之際,淳於髡不顧個人的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擅長的“隱語”來向齊王納諫。
有一天,淳於髡問齊威王道:“大王,國中有一隻大鳥,棲息在大殿之上,三年不飛不鳴,您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其實,齊威王胸有大誌,隻是暫時消沉,並非昏庸無能之輩。因此,淳於髡的諷諫一下子點醒了他,他也用“隱語”回答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