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語言可以安身立命(3)(3 / 3)

淳於髡的諷諫收到了奇效,促使齊威王下定決心、變法圖強。於是,他上朝後召集各縣令縣長72人,獎勵了一個,處死了一個,整頓了內政,並整肅軍威準備迎戰諸侯。各諸侯國都很震驚,紛紛歸還了曾經侵占齊國的土地。

淳於髡還是齊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外交家。他曾多次奉王命出使外國,都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展現出了自己卓越的外交才能。

齊威王八年(公元前394年),楚國大舉進攻齊國。齊威王馬上派淳於髡到趙國去請救兵,並帶上贈送的禮品黃金百斤、車馬十駟。淳於髡聽完後,仰天大笑,笑得連係帽子的帶子都斷了。齊威王感到很奇怪,就問:“先生是嫌這個任務小嗎?”

淳於髡說:“怎麼敢呢?”

威王又問:“那是為什麼呢?”

淳於髡說:“剛才臣子從東方來,看見大路旁有人在祭祀神靈祈福消災,拿著一隻豬蹄,一盂酒,禱告說:‘易旱的高地糧食裝滿籠,易澇的低窪田糧食裝滿車,五穀茂盛豐收,多得裝滿了家。’我見他所拿的祭品微薄,卻想要得到那麼多的東西,所以在笑他呢。”

於是,齊威王就把贈送趙國的禮品改為黃金千鎰、白璧十雙,車馬百駟。淳於髡到了趙國後,交涉得十分順利。趙王給他精兵10萬,戰車1000乘。楚國聽到消息,連夜撤兵離去了。

司馬遷在《史記·滑稽列傳》中曾說:“淳於髡仰天大笑,齊威王橫行……豈不亦偉哉!”高度評價了淳於髡在齊威王稱霸中所作的貢獻。

又有一次,齊威王派淳於髡到楚國出使,並特意讓他帶去一隻大雁作為贈送楚王的禮物。誰知剛出城門,大雁就飛走了。淳於髡托著空鳥籠,前去拜見楚王,說:“齊王派我來向大王獻大雁,我從水上經過,不忍心鳥兒饑渴,就放它出來喝水,誰知它竟離開我飛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頸而死,又擔心別人非議大王因為鳥獸的緣故致使士人自殺。大雁是羽毛類的東西,相似的很多,我想買一個相似的鳥兒來代替,可這是欺騙大王,我不願做。想要逃到別的國家去,又痛心齊、楚兩國君主之間的通使由此斷絕。所以前來服罪,向大王叩頭,請求責罰。”

這一番話,說得十分巧妙。“不忍大雁的饑渴,讓它出來喝水”,說明淳於髡的仁;“想要刺腹絞頸而死”,說明淳於髡的勇;“擔心別人非議楚王”,說明淳於髡的忠;“不願另外買類似的鳥來代替”,說明淳於髡的信;“痛心齊、楚兩國之間的通使斷絕”,說明淳於髡的義;“服罪”、“領罰”,說明淳於髡的誠。仁、勇、忠、信、義、誠具備,誰還會治他的罪呢?結果,楚王不但沒有怪罪淳於髡,反而讚賞道:“很好啊,齊王竟有這樣忠信的人。”並且用厚禮賞賜淳於髡,財物比獻大雁還要多一倍。

◎故事感悟

淳於髡位於《史記·滑稽列傳》傳首,可見太史公對這位傳奇人物的重視。他說話幽默風趣,尤其是在拜見楚王時說的那些話,說得絕對巧妙至極,把自己說成是仁、勇、忠、信、義、誠都具備了的人,這樣全麵的人誰還會去責備他、加害他呢?淳於髡在混亂的戰國年代屢次出使都能全身而退,保全性命,其出色的語言能力是他成功的不二法門。

◎史海擷英

淳於髡與孟子論男女授受不親

淳於髡是個很喜歡與別人辯論的人,儒家的亞聖孟子就曾受到過他的“刁難”。據說,至今山東臨淄都流傳著這樣的民謠:孟子遇見淳於髡,嚇不死也發昏。

有一次,孟子遊曆到齊國,淳於髡知道後,就去拜訪這位名人,然後問孟子:“請問先生,男女之間授受不親,是禮製所規定的吧?”

孟子是個老實人,便規規矩矩地回答說:“淳於先生,你說的男女授受不親當然是禮製規定的。”

淳於髡又問:“假如你老婆掉水裏了,兄弟我是救她還是不救呢?”

孟子感到很生氣,心想這個淳於髡簡直是胡說八道:“嫂嫂溺水了不去救,簡直就是狼心狗肺!”可能孟子也意識到自己說的話太失體統,便又慌忙補充道:“男女授受不親,的確是禮。但救嫂子,是權宜之計啊。”

淳於髡聽完,便譏諷孟子說:“那現在天下黎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你為什麼不伸出友愛之手呢?”

孟子說:“救天下黎民要授之以道。我老婆掉水裏,可以拉一把,難道天下人還得挨個去拉嗎?”

淳於髡明白了,人家孟子是聖人,他的作用是教化,而不是凡事都親自去做。

◎文苑拾萃

春秋戰國門·淳於髡

(唐)周曇

穰穰何禱手何齎,一呷村漿與隻雞。

以少求多誠可笑,還如輕幣欲全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