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執行製度化:製度要有效,關鍵在執行(2)(1 / 2)

相對而言,我們不缺乏製度建設與創新的能力,但缺乏貫徹與落實製度的力度。從現實看,一些製度之所以得不到有效執行,其主要原因:一是利益的驅使,對自己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推三阻四,在執行製度上搞實用主義;二是那些上不得台麵的“潛規則”,常使違反製度者得益,執行製度者受損,造成人們對製度的信任危機;三是製度本身設計不夠科學,不夠具體明確,缺乏可操作性,等等。

企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沒有與之相適應的製度創新不行,而製度執行不力更不行。製度執行與製度創新兩者都不可偏廢。可以說,製度的執行力是一個企業的軟實力,是一種對規則、製度的高度認同、忠誠與敬畏,是製度文化的核心。有了製度執行力的強大,才會有製度創新生命力的強大。

僅僅依靠個人的自覺性來執行製度,具有一定的暫時性和不穩定性。從長遠看,增強製度的執行力,應在保證製度自身科學性的同時,堅持和完善抓製度落實的責任製,明確責任主體,建立健全督查、監控、反饋和考評機製,及時發現和糾正出現的問題,維護好製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四)落實責任,營造文化

為了真正實現靠製度管事,企業要通過落實責任、突出重點、完善機製、營造氛圍,切實提高員工落實執行的製度化。

1.落實製度執行的責任

企業及其部門要明確各崗位執行製度的責任,每個員工都要明確本職崗位必須遵循哪些製度,明確違反這些製度將要承擔什麼責任和後果。

強調各級部門負責人對本部門及屬下員工的製度執行情況承擔領導責任和連帶責任,一級對一級負責、一級一級抓落實,對員工違反製度的行為,要問責於其所在部門的負責人。作為部門的負責人,不僅自己要嚴格遵從各項製度,還要加強對屬下員工的教育、管理和監督,確保每位員工按製度辦事,並主動承擔起領導責任。

2.完善製度執行的機製

首先,要建立一個科學的評價機製。對每個崗位、每個員工、每個環節執行製度的程度和要求,都要製定明確的評價標準,即使每個員工了解各自執行製度的程度、要求和努力點,也為組織考核檢查員工製度執行情況提供一個可操作性的依據。

其次,要建立一個有力的監督機製。主要是加強上下級監督,一級盯一級,逐級抓落實;加強平行監督,形成平行分工、互相製約、互相監督的機製;加強組織監督,充分發揮黨組織在企業製度建設中的決策、監督和保障作用;加強外部監督,發揮銀監、行業管理及行政執法部門的外部監督作用,以彌補內部監督、製衡機製可能失效後而產生的違規行為的監督;加強稽核監督,以最強有力的監督和處理手段,強化製度執行的後續監督,把好最後一道關口。

最後,要建立一個有效的獎懲機製。通過建立一種獎懲機製,形成對員工執行製度的正向激勵,形成對違規行為的有效製約,從而確保各項製度的執行落實。在此基礎上,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兌現獎懲辦法,形成引導員工自覺執行製度的長效機製。

3.突出製度執行的重點

製度建立後,執行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是在基層。首先,各級管理人員要率先垂範。企業的高管人員在執行製度上一定要以身作則、敢當表率,形成無聲的號召力,使各項製度不折不扣地得以執行落實。

其次,強化中層幹部的執行力。對中層隊伍,要以先進的企業文化、科學的管理理念、嚴格的規章製度、規範的行為準則等加強管理、教育、激勵和約束,切實提高其綜合素質,使其成為執行製度的中堅力量、骨幹力量,對上形成提升執行力的基礎,對下產生輻射帶動作用。

再次,要強化基層每個員工的執行意識。由於他們都處於製度執行的最末端,對上級製定的一些製度的重要性、必要性,往往認識不清、理解不透,直接導致執行意識不強、執行意誌不堅,這也是導致一些製度在執行中“上麵急、下麵卻無動於衷”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