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執行製度化:製度要有效,關鍵在執行(1)(3 / 3)

1.好製度是民主產生的

在製度製定方麵,要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實踐經驗進行總結、提煉,必須重視基層實踐的觀點和一線員工的觀點,使製度既體現企業領導的要求,也反映廣大員工的意見,從而得到廣泛的理解、認可和擁護,進而提高尊重製度、遵守製度、維護製度的自覺性。

2.好製度是係統而嚴謹的

要對企業原有的規章製度進行全麵梳理、整合,查漏補缺、查弱補強,防止出現製度的重複和自相矛盾。而有些企業的規章製度過於籠統、抽象,缺少係統性,缺乏科學規範,不易於操作。

因此,要加強製度體係建設,既要注意實體製度建設,更要注重程序製度建設,尤其要在製度細化、程序操作上下功夫。不但體係要全麵,覆蓋企業管理的方方麵麵,而且還要配套完善執行程序,使每個環節都有據可依。這個體係應是完整係統的,而不是零散無序的;應是相對穩定的,而不是朝令夕改的。

3.好製度是適用而簡便的

有些企業借鑒別人的經驗,但執行時卻出現“水土不服”。究其原因,一是實際情況與新製度差異太大,二是程序設計過於繁瑣複雜。

因此,製定製度要處理好以下三個關係:一是嚴謹性與實效性的關係。既要形成互相銜接、相互配套的製度體係,又要確保製度精簡、管用,便於操作。二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關係。既要堅持服務大局,又要注重從實際出發,所製定製度的辦法和程序要適用於本企業、本部門的實際,循序漸進、逐步深化,不能生搬硬套。三是適應性與適度性的關係。製度建設要考慮受眾對象的承受力,一時無法做到的,暫時不要規定;準備出台的要充分論證可行性,條件時機不成熟,不能倉促出台。

(二)貫徹執行,強化製度

製度若不認真執行,比沒有製度危害還要大。有些企業的製度在實際執行中不盡如人意,需要克服和避免製度執行過程中失之於軟、失之於寬的問題,使剛性製度硬起來,必須認真抓好以下三個方麵。

1.企業領導要率先垂範

這是保證製度真正落實和執行的關鍵,所謂“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講的都是這個道理。多年來,一些傳統企業的製度權威性、嚴肅性受到挑戰,其中有些企業領導應負重要責任。

一些人把製度當作“手電筒”,隻照別人,不照自己,或者有選擇性照射,缺乏公正;有的不是把製度用來企業和員工的利益,而是為小團體謀取利益,甚至為了個人的目的,“好經往歪裏念”;有的企業領導水平差,對製度缺乏正確的理解和把握,執行中失之偏頗;有的領導熱衷的不是去維護製度的神聖性、嚴肅性,而是想方設法去鑽製度的空子,如何繞開製度的約束,不執行製度。

有鑒於此,企業的領導作為製度的製定者和執行者,在製定出符合企業利益和員工利於的好製度的同時,更要模範地遵守和維護製度,始終如一地、不折不扣地執行製度,以尊重和維護製度的模範行為推動形成崇尚製度、嚴格執行製度的良好氛圍。

2.培育尊重製度的良好氛圍

有助於提升執行力的良好製度必須深深根植於企業的文化,根植於員工對於製度的信仰,製度才能有效地推行。

中國經曆了漫長的封建社會,人情、關係、麵子盛行,員工對製度、法律缺乏應有的尊崇與敬畏,對“潛規則”、“變通”充滿熱衷與喜好。受這種殘餘思想的影響,一些企業領導把製度當擺設,說的一套,做的另搞一套。

持久地將尊崇製度的理念植入人們的頭腦無疑是企業領導義不容辭的責任。領導幹部要身體力行,大力營造“尊重製度、遵守製度光榮,無視製度、違反製度可恥”的氛圍,把製度的理念滲透到員工的行為準則、思想觀念中去。

3.堅持製度的跟蹤監督

製度建立後並非萬事大吉,凡事要有章可循,凡事要有人負責,凡事要有人監督,製度才能得以落實和執行。

在執行製度化的過程中,要特別重視執行和監督載體的落實。要建立和完善製度執行工作責任製,尤其要明確責任主體以及責任追究的具體內容;要落實監督人員,督促製度的執行、監督製度執行的情況、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定期進行反饋;要避免執行製度時緊時鬆、虎頭蛇尾或“雷聲大雨點小”等現象,做到執行製度始終如一。

(三)堅持創新,增強力度

現實中常常遇到這樣一種現象:一方麵是各種新的製度不斷出台,另一方麵是新製度出台後往往是熱鬧一陣就歸於沉寂。

製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從一定意義上說,執行製度比製定製度更為費力,更為重要,也更為緊迫。如果執行總是打折扣,再健全再完善的製度也隻是牆上畫虎,成為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