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團隊製度化:如何通過製度建設打造完美團隊(2)(1 / 3)

曲曉東認為,其實陳紹鵬也麵臨非常多的困難,如何成功接管好原亞太區的Think業務,並推廣消費業務,取得贏利,將是擺在陳紹鵬麵前的難題。

去年11月,聯想集團交上了自收購IBM PC業務以來最差的一份財報:2008/2009財年第二財季(2008年7~9月)聯想的利潤隻有233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下降78.1%;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4.1%下滑至12.6%。

但據知情人士介紹,由於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擴散越來越嚴重,聯想2008/2009財年第三季度將迎來一份更差的財報。“謝謝你的鼓勵與支持。”陳紹鵬如是回複《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短信。臨危上陣的陳紹鵬一直在開會。

昨天《第一財經日報》從聯想大中華區一位高管處確認,聯想集團今日將正式宣布重組消息,即聯想亞太區將與聯想大中華區、俄羅斯區合並為一個“亞太及俄羅斯區”。40歲的陳紹鵬將出任這一新組織架構的總裁,聯想副總裁夏立將接替其大中華區總裁一職。

新架構的別樣意味

聯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之前聲稱,希望這次調整帶來10年好運氣,顯然寄托著厚望。不過,單從此次組織架構看,楊元慶隻是對業績表現不力的區域動了動刀。

截至2008年9月30日的2008年第二季財報內容顯示,聯想亞太區,尤其印度與日本市場出現執行方麵的問題,抵消了該區其他市場的增長,導致亞太區PC銷量同比增長僅為持平,而此前,印度市場的增長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內部人士表示,無論目前還是未來,亞太都將是聯想最核心的市場,危機局麵下,“集團希望大中華區的擔子重一些”,能直接成為這個市場的依托。這正是陳紹鵬被正式推向前台的原因。

一位與聯想副總裁夏立私交甚好的PC業資深渠道人士則有不同的看法。他說,陳紹鵬這一跳的背後,是聯想全球文化衝突的調和手段,也是化解集團內部派係鬥爭的顯現。在本土幫派與海外幫派,尤其是“戴爾幫”的鬥爭中,聯想集團自然會選擇嫡係出身的團隊。

重組中的人事變動顯示了海外幫派勢力的削弱:聯想亞太區總裁麥大偉不久將離職而去,日本區總裁已經離開。他們都是原戴爾亞太市場的高管,其中,麥大偉此前曾任戴爾中國區總裁。

而聯想全球CEO阿梅裏奧加盟前同樣來自戴爾,並長期擔任全球高級副總裁。在許多公開報道中,他與聯想嫡係高管尤其集團高級副總裁劉軍之間,曾發生矛盾,而後者前年曾無奈為此離崗培訓,之後掌舵了聯想全球消費類業務。

聯想官方沒有對此作出評價。不過,2007年底,楊元慶在上海曾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過這一難題。他說,聯想整合遠遠沒有完成,尤其是文化上需進一步適應與調整。

不過,相對來說,2008年,聯想本土舊有高管團隊調整遠大於海外,多名服務15年以上的老將黯然離去。

但一個幾乎無人覺察的細節是,阿梅裏奧與聯想集團的雇用協議期,去年12月21日已經到期。作為上市企業,聯想集團至今沒有對外公布雙方合約是否延續。當年,阿梅裏奧正式上任時,在關於任期上,楊元慶表示,隻要業績能符合董事會要求,可以“無限期”。但就2008年來說,作為CEO的阿梅裏奧,恐怕難以滿足預期。

聯想集團相關人士則對此表示,真的不清楚。聯想董事會對阿梅裏奧不見得滿意,隻是麵臨接任者難題而已。

已經離職的聯想大中華區某中層表示:“陳紹鵬走向前台,肯定是為未來做鋪墊,替代阿梅裏奧的可能性非常大。”他認為,重組後,陳紹鵬控製的區域營收占據了聯想全球近60%,比後者擁有更為實際的話語權。

危機下的焦灼

聯想集團確實正麵臨重大挑戰。多年以來,一直光環耀人的聯想集團,在全球金融危機形勢下,已經陷入深深的焦灼。

這一切都聚焦在第二季財報數據上,利潤下滑78%,而這是聯想並購IBM PC業務之後表現最差的單季財報。

發布當天,楊元慶說,這“不是一份理想的成績單,董事會對第二季度的業績感到失望”。在糟糕的心情下,已習慣麵對媒體、且常常使用“嵌入式”英語的他,沒有心思回答記者提問。

之後,聯想集團發生了多起高管動蕩。其中,大中華區消費電子事業劉輝離別而去,似是為營銷不力承擔責任。不久,更是出現了楊元慶主動請辭下課的消息。盡管聯想集團發言人出來澄清,甚至創始人柳傳誌不時出來喊話,仍舊無法掩飾集團的被動。

而此時,惠普、戴爾、來自台灣地區PC雙雄宏碁與華碩,正借助價格與細分產品線,在全球尤其聯想大陸大本營瓜分蛋糕。這與陷入被動中的聯想之間,形成極大反差。而聯想投入巨資創造的奧運會營銷,寒冷季節沒有產生更多實際拉動力。

兩個月前,陳紹鵬一直在哈佛進修。他說,聯想是一家全球化企業,早已感受到危機壓力,所以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苦練內功,並伴隨有涉及結構與流程的全球性重組,以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這一過程將持續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