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一半比不睡更傷身
最近這幾年的春節,我和老伴都沒有待在北京過年,而是結伴出去旅遊。今年春節,我們一起買了兩張臥鋪票,準備坐火車先去廣州轉一圈,然後再去海南觀光,感受冬日的溫暖。
由於提前幾天作好了準備,臨近出發的前一天晚上睡得特別沉,目的是為接下來的旅遊養精蓄銳。誰知道,這一覺卻睡過了頭,差點錯過了早上5點的火車。
於是,在老伴的催促下,匆忙起床、穿衣、洗漱,然後鑽進早已等在門外的出租車裏。由於睡得過香,又是在睡夢中被叫醒,腦袋昏昏沉沉的像灌了鉛一樣。幸虧有老伴在身邊,要不然都要分不清東南西北了。
好不容易上了火車,找到了預定的臥鋪坐下,想安靜地休息一下,結果臨鋪的嬰兒的哭聲卻特別大,響徹了整個車廂,孩子的媽媽怎麼哄都沒用。
老伴過去一打聽,才知道這個孩子原本睡得正香,卻被來回走動的人們急促的腳步聲、廣播員的喇叭聲、小商販的叫賣聲等各種混雜的聲音吵醒了,所以才哭鬧不止。要知道,在平常他都是要早上點才起床呢!
如此說來,這個孩子遇到了和我一樣的問題,睡到一半就被叫醒了,這種感覺隻有我自己最清楚。
根據我多年的經驗所知,這種睡一半被叫醒的情況比完全不睡更糟。睡一半就被叫醒的人,其睡眠已經進入深睡期,大腦正在進行記憶的吸收、重整,卻在“不該醒時醒來”,此時大腦需要更多時間恢複意識。一個人剛睡醒時,睡眼惺忪、反應較慢、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下降,就跟四杯啤酒下肚後的微醉感一樣,相當於血液中含有%的酒精濃度。而且人們剛剛醒來的前3分鍾,判斷力隻有正常情況下的一半,且會影響學習或工作表現長達2個小時。這種感覺和我被動起床趕火車的情形一模一樣。
幸運的是,我是出來旅遊的。對於常常在半夜裏被叫醒,有緊急出差任務的人來說,真的是苦不堪言。最常見的就是輪班待命的醫師。一些醫生坦承,半夜起來的反應的確比白天來得慢,所以總是提醒自己更謹慎地作判斷。
如果這種情況長期存在,那麼會造成免疫係統改變而容易生病,也會導致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不平衡,進而自主神經受損,產生心悸、盜汗的症狀。由此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其原因是:長期睡眠被剝奪的人,體內血糖的耐受度會大大降低,從而造成胰島素抗阻,進而產生新陳代謝症候群,甚至是高血壓、糖尿病等。
因此,我建議旁邊這位媽媽要麼就給孩子喂點奶,讓他繼續睡,要麼就用玩具或其他東西吸引他的注意力,使其停止哭鬧,去通風口呼吸呼吸新鮮空氣,讓大腦清醒清醒。
而我自己,雖然混沌的感覺消失了,如果下次還有這種遭遇,那麼我就會吃一塹長一智了:被叫醒後不能馬上起床,最好多躺5~10分鍾,想一些愉快的事情,讓大腦慢慢回神,這樣大腦的其他功能會隨著漸漸蘇醒。坐起身體,學會深呼吸,先緩緩吸氣,仿佛吸到頭頂,再將所有的氣都吐出來,停兩秒鍾再做一次,一定會感覺神采奕奕。然後下床喝點水,讓身體知道新的一天要開始了,用冷水洗個臉,讓頭腦更加清醒一點。也可以來一套簡單的伸展操,試著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喚醒身體的其他部位。
這一係列的步驟操作下來,我想即便是在半夜4點突然被叫醒,也不會頭腦發暈、神誌不清了。
不過,在這裏我隻是提供一個方法而已,並不推崇大家嚐試半夜被叫醒的滋味。除非是迫不得已,否則該睡覺的時候還是一定要睡好覺。
好想睡覺:睡眠先睡心
做夢是睡眠不佳還是睡得好?
每個人都會做夢,但大多數人醒來後不久就忘記了,最多隻留下某些感覺。經常聽到有人說:“昨晚沒有休息好,做了一夜的夢”,“我晚上夢多,簡直都沒睡著”。於是,這一天學習、工作起來似乎還真感到有點精神不振、精力不足,仿佛做夢真的耽誤了休息。
記得有一天,晚飯後我照例去公園鍛煉。正當我揮拳甩腿之時,一位50來歲的中年婦女突然叫了我一聲“老師”,回頭一看,原來是社區居委會的王大姐。我隨口問了句:“王大姐,平常你好像不怎麼來鍛煉吧!今天怎麼有空呢?”
“老師,你不知道,最近這段時間,晚上我總是睡不好覺,老做夢。聽人說增加運動能提高睡眠質量,我就來試試。”王大姐一臉的愁雲。
我就趁勢開解她:“做夢就做夢唄,你照樣睡你的覺。”
王大姐又說:“可是聽人說晚上老做夢的話,就是睡眠質量不高。我估計我這更年期要來了,所以睡覺總鬧心。”
我一聽,便笑起來,現在的中年婦女身體上稍微有一點小問題就和更年期扯上來了,其實並非如此。於是,我半開玩笑地問:“那昨晚你都做了什麼夢啊?”
“什麼夢?我都數不清,估摸著有四五個呢,不過一早上起來就記不大清楚具體是什麼了。”說這話的時候,王大姐好像在掰著手指頭數,她到底做了幾個夢。
一聽到她這麼說,我便明白了幾分,於是安慰她:“你這是正常現象,根本就不用太在意。一個晚上做好幾個夢,幾乎大部分人都有,因為人的睡眠分為深睡眠和淺睡眠。在淺睡眠中,人才會稍微有意識,才會做夢。而處在深睡眠就是你睡得正香的時候。一般來說,深睡眠和淺睡眠是每隔90分鍾交替出現的,所以你才會出現一個晚上做好幾個夢的經曆。”
一聽我解釋得這麼清楚,王大姐立馬愁雲散開:“這麼說,我這是正常現象?”
“是的,很多人想求美夢都求不來。如果你吃得下,睡得香,有美夢,那才是身體棒。”我進一步打消了她的疑慮。
“真的?謝謝你,老師。我就不陪你鍛煉了,我那邊還約了幾個姐妹打麻將,我先走了。”話音剛落,人就已經走出好幾米遠了。
夢,相信每個人都有。孔子以“吾不複夢見周公矣”之言,隱喻周代禮儀文化的失落。因此,夢,經常被稱為“周公之夢”或“夢見周公”。聖人會做夢,凡人一樣如此,夢是所有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夢境中的一切也許會令你如癡如醉,也許會令你驚心動魄,細細品咂,真是回味無窮呀!
然而,按照一般人的觀念來講,晚上睡覺接二連三的做夢是大腦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現。其實,這種舊觀念是不對的。做夢並能回憶夢境並不是睡眠不深的指標,也不能說做了夢就表示不曾睡好。夢是一種普遍的生理現象,不管你有沒有夢的回憶,或有沒有夢感,你每天晚上都必定做四五回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