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心理學的發展,人類對夢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千百年籠罩在夢境中的神秘麵紗被漸漸撩開。“有夢睡眠有助於大腦健康”,就是最近的研究結論之一,即夢是大腦調節中心平衡機體各種功能的結果,夢是大腦健康發育和維持正常思維的需要。睡眠醫學專家認為,人的智慧潛力是很大的,在一般情況下隻用了不到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潛藏在無意識之中,做夢便是一種典型的無意識活動。通過做夢重新組合自己的知識,把新的知識和舊的知識合理地結合起來,進行整理、儲備,最後存入記憶的倉庫之中,使知識成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這也正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句話的最好證明。
由此看來,做夢本身對人體並無損傷,除非你夜夜驚夢、不得安眠,果真如此的話,則應找醫生看看。而一個美好的夢也許會是你的期待,也許會是你許久思考後期待的答案。
想睡踏實就別把明天的事情放在大腦中
如何才能睡一個好覺,宋代的《蔡季通睡訣》早就告訴人們“先睡心,後睡眼”,也就是說,睡覺時要先讓身心安適,切勿想入非非。正所謂“無憂才是入睡方”,應注意心胸寬廣,待人處事寬宏豁達、把握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心裏無所牽掛,自然安然入睡。
然而,生活這本書實在是太複雜了,裏麵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等著你來處理,不得不準備的考試、無聊極致而又不能缺席的會議、明天早上要交的提案……諸如此類的問題總會占據著大腦,即便是躺在床上,閉上眼睛,思緒還在不停地飛舞。
但事實上,你想得越多,思緒就越亂,思緒越亂,就越找不到答案,因此會變得十分焦慮,在床上滾來滾去,甚至踢床蹬被,借此發泄一下自己的情緒,可這些都無濟於事,隻會越來越睡不著。失眠一天兩天,你的身體或許可以承受,但當這種情況變成了習慣,就會嚴重減少你的有效睡眠時間。同時,你的健康必將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
曾經,我收到過一封就讀於某名牌大學的某男生的求助信。信上說,不知道什麼原因,交往兩年多的女朋友突然提出和他分手,態度非常堅決,沒有絲毫商量的餘地。失戀令他痛苦不已,為了找到原因,他天天冥思苦想,每天回到寢室就一個人悶著被子想,睡夢中在想,半夜兩點大家都已睡著的時候還在想……後來有一天,他發現自己變得入睡困難,在半夜兩點以前怎麼都睡不著覺。從此,睡覺前的這段時間成了他最難熬的考驗。另一方麵,自己又即將畢業,找工作的壓力特別大,不知道該怎麼辦。
盡管我當時給他了一些睡眠建議,但他再也沒有來過信,我也不知道他是否已擺脫了困擾。為此,我始終耿耿於懷。很多年過去了,這封信一直珍藏在我的記事本中。每當我心中亂如麻團而難以入眠時,我都會拿出來翻翻,激勵自己,告誡自己,不要把明天要做的事情帶到床上去。因為我從幫助他人擺脫失眠煩惱的工作中,深刻體會到:工作重要,家庭重要,但保證自己健康的睡眠也很重要。
因此,睡眠之前必須保持大腦安靜、情緒平和,切忌憂慮、惱怒。若你需要思考當日所做的事情或次日應做的事情,那你應該在上床前處理完畢。如果你入睡前總是擔心明天的工作,又控製不住自己去想這些,就應該在睡覺前騰出一些時間,把關心的問題寫下來,把你采取行動的計劃寫出來,歸納成為簡明扼要的幾點。之後,放下一切安心睡覺。如果在睡覺的時候,這些麻煩又找你來了,那你就可以告訴自己,“我已經把這些問題想過了,都解決好了”,如此給自己一些良性的心理暗示,慢慢就可以安心的入眠了。
像這位男生,我的建議是如果自己一個人想不明白,可以問問對方原因。能挽回的話就盡量挽回,不能挽回的話,就拉倒吧!這隻能說明你們沒有緣分,有緣無分的愛情是開不了花的。
當然,要在臨睡前停止大腦的思考,對一些人來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我曾經是個急性子的人,心裏藏不住事,什麼事情都要在睡覺前解決,可是有些事情不是當天就能解決掉的,這時怎麼辦呢?
於是,我自創了一套安慰自己的方法,那就是允許把事情多放一天,等到明天來解決,這樣今天就可以睡覺了。而如果明天我確實努力了,但事情如果沒有完成的話,我就可以這麼安慰自己:至少我已經盡力了,今天我也可以安心睡覺了。
另外,在睡覺之前還可以試著給自己的身體發出種種睡眠信號:比如放鬆心情,欣賞著自己喜歡的音樂,做一套簡易的體操等。每天都在入睡前做固定的事情,久而久之就能使人條件反射似地迅速進入睡眠狀態。
害怕黑夜不能入睡,你也許需要修複童年的創傷
有段時間,我每天晚上吃過晚飯,取消了出去鍛煉的計劃,改成了坐到電視機前看電視,那部電視劇的名字我記不起來,但裏麵的內容卻記憶深刻。
這部電視劇詳細地展示了兩位男女主角的內心世界,而那種痛苦的內心掙紮竟然來自於童年時期受到過的心靈創傷。裏麵的女主角我很喜歡,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外科大夫,才貌雙全,是科室裏的業務骨幹,院領導重點培養的對象。但從小學開始,一直有個噩夢纏繞著她,最後她甚至因為這個噩夢而辭職。更奇怪的是,幾乎每天晚上她都做同一個夢,夢見自己在一堆廢墟中行走,走到一張破舊的樓梯邊,上麵一條巨大的蛇向她撲來。她害怕極了,拚命後退,卻看見姐姐那帶著陰險詭異表情的臉,接著,她掉進了深淵……然後,噩夢醒來。
為了解開這個夢境,她回到童年住過的農場。回想起有一天,她跟隨姐姐和小夥伴一起捉迷藏,眼睛被蒙住,結果腳被玻璃刺破。姐姐隨便給她用布包紮了一下,就叫她自己走回家。她哭著說:“姐姐,我疼,走不動。”但姐姐卻不管,依舊表情很凶地叫她回家,然後就帶著小夥伴自顧自地玩去了。她一個人在廢墟中邊哭邊走,走到破舊的樓梯旁邊,一個可怕的男人將她騙到房子裏,摧殘了她幼小的身體和心靈。
所以,成年後,她的夢中老是出現蛇糾纏她的情境。而根據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夢中的蛇與“性”有關,代表了她童年時所遭受的性創傷。幸運的是,當她知道噩夢與自己的童年創傷有關後,便盡力去調整自己,借助心理學書籍和朋友的開解,她能夠正視自己的恐懼情結,慢慢地走出了童年時期的心理陰影,恢複了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