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辟穀食氣與固氮微生物(1 / 2)

早在1970年,澳大利亞生物學家就已宣稱:人體腸內有固氮微生物,若使它們增產,就能使人減少對蛋白質的攝入量。氣功有素者已經能夠做到這一點,中國2000多年前的辟穀者,正是用專注的意念以激活腸內固氮菌,合成蛋白質,完全實現“自養”,他們所食之氣,實質上正是大氣中含有的氮,而氮是蛋白質的主要成份。人們每日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不能少於機體所消耗的蛋白質數量。

蛋白質是含於動植物細胞和體液中的一類生物大分子的總稱。它們是由多種氨基酸組成的一類高分子化合物,是動植物體各種細胞與組織的主要組成物質之一。動物的肉、乳、蛋、毛、角以及植物的各種色素都是蛋白質。在生物體內,蛋白質具有多種作用,如抗體的免疫作用,卵清和蛋黃的營養作用,肌肉的運動作用,酶的催化作用,血紅蛋白的載氧作用,葉綠素的光合作用,等等。在其行使動物功能時,蛋白質有的是單體,有的則與其它物質形成複合體。

平時我們所說的營養,是指吃的東西,呼吸新鮮空氣。可是,氣功者可以用全身來吸收更精華的營養物質,其中也包括吸收空氣中的氮。

蘇聯學者們在研究中發現,人在呼吸過程中,每晝夜通過肺吸收100多克氮。而在適宜條件下,這些氮可以通過人的腸壁內的某種固氮微生物的作用,合成人體生存需要的蛋白質,從而部分取代通過食物攝取的熱量。

蘇聯學者們還發現,人腸壁內的固氮微生物生存能力較弱,很容易被人服用某些化學藥物成分殺死,但如果經常食用未經熱加工的新鮮蔬菜、水果、野果,人腸壁內就會保持一種易於固氮微生物生存繁衍的環境,從而使空氣中的氮能充分為人所用。

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饑餓狀態下可引起多種蛋白合成的降低,尤其是白蛋白合成的降低。據蘇聯科學家研究表明,空氣中的氮氣吸入胃後可在胃中固氮菌的作用下,逐步轉化為人體所需的蛋白質。因為空氣中含有78.07%的氮,而氮是蛋白質的主要成份,人體胃中的固氮細菌能把空氣中的氮固定下來,使氮氣變成硝酸鹽,然後再形成蛋白質。這一事實有力的證實了古人辟穀食氣的科學性。練食氣法的最佳時間是寅時,這時人的胃已排空,可容納更多的氣體;此時內分泌係統也較旺盛,所以此時練食氣功,能吸收更多的氮,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性命之學,是我國古代氣功理論的核心。命功為道家,醫家所重視,性功則為道,釋、儒、醫四家所共有。

性命原分先後天,

生身落地定偏全,

後天性命隨天運,

捉住先天我操權。

這首《性命》詩,把人體的性與命,先天與後天,氣功鍛煉對人的好處,做了入情入理的概括。

傳統對人體生理的認識,認為在出生以前人體內隻有一個核心,這個核心叫做先天一,也叫真靈之氣,一般稱為“性命”。由於這一個核心的作用,能夠高功率地奪取自然界的能量,使性命經常保持旺盛。但是當人落地以後,隨著肺髒呼吸運動的開始,人體的這一核心便分成兩部分,性的部分上升絡於心,伴隨心神達於整個機體,開於九竊,用之於外;命的部分下降絡於腎,伴隨著精溢漏於下,這樣天長日久,日耗月損,使人動而壯,壯而老,老而死。倘人能把精神外用的習慣作法顛倒過來,經常令神不外馳、精不外漏,而以性接命,把性和命合在一起,恢複成出生前一個核心的那種狀態,充分發揮這先天真靈之氣的作用,大量奪取自然界的能量,使性命逐漸得到恢複,直至恢複到原來的旺盛程度,就是氣功術語常說“以後天返先天”的功夫。人體有了這一功夫,當然衰老和疾病的現象,就會逐步消失,從而恢複健康,返老還童。